畢新英
(濟寧市技師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
培養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師的多重角色探析
畢新英
(濟寧市技師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
我國職業技能教育近年實現了快速發展,但融理論、實習教學、生產實踐指導、班主任為一身的復合型一體化教師缺乏,影響了職業院校的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一體化教師是指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實習技能和生產實踐指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具備融知識技能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教學能力的教師。其在教學過程中應承擔著社會代言人、教員、學生心靈牽引者等多重角色,它們相互聯系融合,各種角色的疊加就是一體化教師的發展方向。
職業技能教育;一體化教師;多重角色
我國職業技能教育近年實現了快速發展。要保持良好勢頭,就必須在擴大辦學規模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學水平和質量提高的關鍵在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是當前制約職業技能教育發展和質量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其中一體化教師的缺乏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一體化教師是指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實習技能和生產實踐指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具備融知識技能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教學能力的教師。一體化以培養專業技能為目標,理論實踐生產相結合,培養實際應用型、技能操作型及崗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一體化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以下多重角色:
一體化教師是受社會委托從事職業技能教育、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專業技術人員,他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決定了其“社會代言人”的角色。
作為社會代言人的一體化教師要有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現代化技能人才的堅定信念,忠誠職業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堅守高尚操守,精于育人;弘揚奉獻精神,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為職業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必須加強自身社會責任感,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一體化教師培養一個學生的熟練技能,解決一個學生的優質就業,就幫助一個家庭解決了困難,就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力量。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員是教師最重要的角色,一體化教師具有更強的專業性,角色功能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此角色要求一體化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能,以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奉獻社會。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教育家的呼聲,都驅使一體化教師教員角色有更豐富的內涵:他們既是理論教師,又是實習指導教師,同時擔任輔導員或班主任。
教員角色的培養除了到重點職教師資培訓基地進修,可以到企業輪訓,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研究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研究實訓設備的使用,編寫相關的項目課程,參與調研,了解新技術、新工藝,通過培訓學習與研究,提高專業水平,促進師資隊伍梯隊建設。
一體化教師的教員作用在組織教學的過程是導師加主持人的角色。把學習者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在學生制定計劃和面臨決策時提供幫助。監督實施過程,對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并反饋給學生。職業院校要構建自己的一體化的實訓基地(教室、企業和實訓車間實現一體化),推行“學校即企業,課室即車間,教師即師傅,學生即員工”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利用校企合一和產教結合,開展課程和教學體系改革,與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實現師生到企業員工身份的轉變,有層次、分階段、多途徑、持續有效地開展專業能力訓練。
教師是傳播精神文明的使者,人們之所以尊重教師,主要是欽佩和贊揚教師清貧獻身的“紅燭”精神。一體化教師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人。職業院校學生處于身體發育、知識增長、智能發展的“關鍵期”,需要教師不斷啟發引導,做心靈培植和人格塑造的工作,依據成長階段生理和心理特點,針對不同個性,因材施教,進行人格教育的整體設計。英國教育家沛西因此把教師比喻成塑造學生性格、溝通學生心靈的“思想搬運夫”。
社會對教師的職業期待突出了教師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強調了教師對學生的精神塑造,肯定了教師在教書育人系列工程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含有對教師實際教育能力的估計和評價。一體化教師對于學生,除了給予知識和訓練技能之外,還要教他怎樣做人。通俗地說,由中學階段教學生如何做題,改為教他們如何做工,更重要的是教青年學生如何做人。這一角色的履行決定了一個教師教育力量的大小和德育工作行為的水平。一體化教師對于學生的成長目標、方向、速度、質量有著重要影響。青少年學生新的道德風貌和科學人生觀的形成,都不是自發的,而是靠心靈牽引,即灌輸和改造達到的。當學生行為出現偏差、品質有了污點、靈魂出現扭曲之時,教師要盡責矯正。
職業院校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最后一個加油站,除了知識技能的儲備外,職業發展規劃尤其重要。掌握了知識技能的學生希望自己的能力被企業和社會認可。一體化教師應努力激發他們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讓他們在學習理論技能的同時找到人生發展的坐標、職業發展的目標。引導學生在職業規劃管理中實踐自我教育,促進自我發展。學習是師生生存發展的共同需要,一體化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合作者促進者,還是指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和實踐創業夢想的領路人。在企業的頂崗實習是一體化教師對企業技工“以優帶新”的良好契機,可縮短技工對崗位、生產過程的適應期,也為企業職工培訓、經濟效益提高做出貢獻。這種模式對有一定教學基本功的教師提高專業實踐能力也是一條針對性強、效果顯著的捷徑。一體化教師針對學生和技工的職業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可以結合實際課程模塊的實訓項目自主編寫講義,最終形成自己院校教材。充分鼓勵學生和技工參與社會各類職業培訓與考證,為職業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教師的新職能:“教師在培養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學習態度上也起著決定性作用。他們應激發好奇心,培養自主能力,鼓勵思考的嚴謹性,并為正規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成功創造必要的條件。”在信息時代的一體化教師要為學生灌輸終身學習的理念,并創造條件。
職業技工院校的學生大多在中學階段成績較差,是所謂的“差生”、“問題生”,進入社會前要做好心理調試和準備,學會如何對待挫折。學校不是真空,學生除了具有血肉之軀,還是具有思想感情的“社會人”。一體化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除通過主渠道實施集體教育外,還包括對學生個體成長中思想障礙的疏導。既要考慮給予學生一個健康的體魄,也要重視給予學生一個美好的心靈。
作為一個心理醫療者角色,日常重要的心理工作就是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情緒氛圍是學生成長中的一個心理環境,是集體心理氛圍的表現。一體化教學能創造更多的機會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課程任務,相互配合,同學之間有更多交流,更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教師對學生個體的心理醫療也要及時到位。主要表現是:教師要提供一個能諒解和寬容的氣氛,幫助學生減輕焦慮或緊張,獲得心理的安全需要,給學生以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教師在扮演其他多種角色時都要注意學生的心理效應,不該給學生制造恐怖焦慮,而應把學生從恐懼、膽怯、缺乏自信心以及卑微感中解放出來。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教師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教育研究是教師的教育素養轉化為教學效果的中介和橋梁。在教育素養和效果間存在著加工處理與轉化的復雜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教育研究活動。有關一體化教師的研究活動是順應世界潮流的教育創新。建立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職業技能教育發展相適應的教師教育新體系,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成熟的“復合型教師”應是專家型的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要有理性的思考,應能反思自己的一體化教育實踐,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僅要體現在學生的成績上,還要體現在自身的專業成果中。
一體化教師的“研究者”角色,是新時期對教師角色的重要補充。一體化教師之所以成為優秀教師,正是因為在教育研究中進行了創造性勞動。教師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要在這一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傳授什么知識技能和怎么傳授知識技能要在研究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后才能判斷和確定。職業技能教育不同于應試教育,理論技能和生產實踐融合學習形式是新的領域和探索。總之,一體化教學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內容豐富,涉獵廣泛。一體化教師作為一種專業人員,擁有文化底蘊和技能的同時又要具備學生管理知識、教學論的知識,被賦予“學者”、“研究者”的職責。
“領導者”是一體化教師的新職能新使命。他不僅需要組織運作班集體,還要在技能訓練和生產實習中組織學生完成課題和任務。由于一體化教學的課程變革涉及所有教學資源及其相互關系,一體化教師要在與教學機構的合作中起到協調的作用。這樣教師就有了領導者的責任:需要在班級管理的實踐中突出組織領導才能,重視班集體的成員間以及學生、集體和教師之間彼此的了解和認同,為學習小組和班級學生的合作學習創設適宜的環境。一體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應該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學習的組織引導者,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培養自信心和向心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同伴之間如何合作、師生之間如何合作,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方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教師的組織教學的能力,把它看成是一個教師自身擁有的決定教育成效的“教育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社會行為規范的代表,是學生效仿的楷模。教師的榜樣作用構成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力”和影響力。崇高的師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是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在教育活動中,學生往往是“度德而師之”。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有效地感染和教育學生。一體化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角色,在“教育情境”內有諸多體現,比如說在實習車間里、課堂上,或者辦公場所,保持清潔的環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帶學生不同于舊社會帶徒弟,頤指氣使,而要以自己言行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如果學生感到生活中和課堂上教師判若兩人,就會大大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力量”。教師的榜樣角色應能經受各種時空的檢驗,一位優秀教師,在校外也一定是模范公民。一體化教師還應該做其他教師的榜樣,不僅業務過硬,還應有強烈的公民意識,包括國家觀念、法紀觀念、廉潔意識等。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發展新產業等活動。職業院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是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形式。將企業精英請進學校,能彌補教師隊伍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是職業院校師資隊伍走向“復合”型一體化的一種有效措施。由生產一線選聘有實踐經驗的技術骨干,做兼職一體化教師,可優化教師整體結構,同時把企業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也帶到職業院校,依托院校雄厚的技術力量解決實際問題,同樣,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師到企業頂崗實習,可以將科技成果從職業院校轉移到企業,使企業勞動者的素質、技能或知識得到增加,勞動工具得到改善,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一體化教師的多重角色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系融合的,各種角色的疊加就是一體化教師的發展方向。遵循教師成長規律,推行復合型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適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符合職業教育發展規律,一體化師資支撐的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將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N].人民日報,2011-3-17(1).
[3]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
[4]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Z].
(責任編輯:王友才)
本文為2012年度山東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科研課題“一體化教師培養模式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G712.3
A
1008—6153(2013)06—0113—03
2013-10-25
畢新英(1971-),男,山東萊州人,法學碩士,濟寧市技師學院維修電工一級實習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