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憲, 王巧玲, 吳曉紅, 王 順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100191)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高校培養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文科實踐教學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1],導致校外教學資源建設、人才培養機制、人才培養質量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問題。而建設人文社科類專業校外人才培養基地,有利于建立校企協同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拓展校外實踐教學資源,促進高校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校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2-3],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的宗旨在于支持高校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全面、深入合作,促進高校的學科專業與企事業、研究院所等實現優勢互補、優質資源共享[4],促進校外優質教育資源與校內不同專業之間及不同高校之間的共享,搭建學生實習實踐平臺,構建高校有利于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為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5-6]。
人文社科類專業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與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兩者共同成為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
優秀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擁有明確的教學理念、實用的實踐教學體系、完善的實驗環境、有效的教學方法、成熟的管理體制和高水平的指導教師[7-8],可以為學生提供必備的基礎操作、模擬實驗、團隊合作與多專業融合的環境,多角度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能夠彌補學校教育實操化、應用性和多變性缺乏的不足,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場景、提供更加生動活潑的學習機會,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解決實際問題,將之前所學的知識、技能整合吸收,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對于某些研究性質強、涉及的內容具有綜合性特點的創新性實驗項目,則必須由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與校內實踐教學基地雙方共同支持,兩地教學資源的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
因此,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與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彌補理論教學不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社會適應性,提高文科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傳統的校外實習基地一般只為學校提供簡單的實習崗位[9],而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則遵循“資源共享、雙向服務、互利共贏”[10]的原則,全方位豐富基地的功能,不僅包括對學生的培養,還包括對青年教師、企事業單位員工的培養;不僅具有教育教學的功能,還具有科研、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功能;不僅促進高校發展,更能促進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全面健康發展。
選擇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必要條件主要有以下兩個:①企事業單位具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完善的管理體系,在本地區或者行業具有較高知名度、較大社會影響,具有相當規模與接待能力,擁有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能較好地提供學生實踐所需的學習、生活等保障條件。②高校與企事業單位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悠久的合作傳統使雙方人員之間關系密切、感情深厚,利于溝通,為將來的共同建設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
基于上述考慮,應用文理學院檔案學專業選擇北京市檔案局(館)作為校外人才培養基地。檔案學專業建立于1978年,是北京市屬高校中唯一一個檔案學專業,自成立之日起,就與北京市檔案局(館)形成了自然紐帶關系,合作開展檔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進入90年代,學校與北京市檔案局(館)在教學、科學研究、檔案人才培養、就業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1996年,雙方正式簽約合作辦學,形成國內最早的校政合作辦學平臺之一。2009年,雙方續簽了《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協議》。2012年3月,雙方簽訂了《校政合作發展戰略協議》。2012年8月,北京市檔案局(館)成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核心組織機構為北京市檔案局(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由雙方15名基地成員組成,各自代表本單位的相關部門,負責基地發展規劃和管理制度的制定、重大問題的決策、日常經費的使用及合作雙方的協調工作。原則上每學期初和學期末各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基地指導委員會下設合作常務委員會,具體負責基地的日常運行和管理工作。
校政雙方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機制,推動人才培養基地規范、健康、平穩運行,加快人才培養基地建設。
(1)協議制約機制。校政雙方通過簽訂協議等形式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北京聯合大學與北京市檔案局(館)在1996年、2009年兩次簽訂了《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協議》。2012年雙方簽訂了《校政合作發展戰略框架協議》。
(2)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北京聯合大學與北京市檔案局(館)共同制定了完善的校外實踐管理流程與“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規劃”、“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管理辦法”等有一系列管理制度,規范了實踐教學工作,保障了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3)激勵機制。北京市檔案局(館)設立了獎教金、獎學金,北京聯合大學對實踐教學表現優秀的雙方的指導教師與學生給予物質獎勵[11]。
(4)反饋評價機制。以專業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為考核主體,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對畢業生就業后的情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及綜合素質的評價進行跟蹤調查,并將企業的反饋意見應用到學校教學改革中,推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12-13]
北京聯合大學與北京市檔案局(館)合作開展科學研究,解決北京市檔案事業發展中的難題,推動專業發展。北京聯合大學的教師承擔了大量北京市檔案局(館)科技立項,如“城市檔案安全防災體系研究”等,研究的課題全部來自北京市檔案事業發展中最需要解決的難題,其中“國家綜合檔案重點檔案損毀情況調查研究”等項課題是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與校方共同開展的。同時,校方師生積極參與、指導北京市區縣檔案局(館)的科研活動。2007~2011年,北京聯合大學從北京市檔案局(館)得到課題資助經費共計17萬元。基于北京檔案工作的實際需要,北京聯合大學檔案學專業于2011年出版了著作《北京檔案信息資源工作理論與實踐新探》。研究課題實現的實踐價值和理論價值,大力推動了北京市檔案事業的發展,科研成果有效促進了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檔案學學科專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1)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北京聯合大學連續5年舉辦了檔案學專業產學研研討會,北京市檔案局(館)陳樂人、馬素萍等5位局(館)長先后參加,深入討論了檔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2011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材等內容,為檔案學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2)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北京市檔案局(館)為學生提供涉及檔案工作各個業務環節的實習內容,為學生配備優質的實踐條件,提供參觀場所、提供實習崗位、支持學生專業調研,成為開展實踐教學與學生專業技能鍛煉的最佳場所[14]。同時,該實踐教學平臺還具有較強的輻射性,可以為不同高校新聞學、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法律、公共事業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等不同專業學生提供專業實踐崗位。
(3)實施多層次、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依托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大一開設專業基礎課程,組織檔案工作認知實習,培養檔案意識;大二、大三開設專業骨干課程與選修課程,校政聯合培養,組織檔案工作專項實習,強化檔案理論基礎與工作技能;大四走進校外人才培養基地,開展檔案工作綜合實習,完成科研項目、畢業論文,培養學生檔案綜合素養,形成了3段式多層次、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4)專家參與課程教學。北京市檔案局(館)長每年都為檔案學專業新生做入學教育,講述檔案工作現狀、檔案事業前景以及對學生的期望;學校開設的“檔案學前沿問題講座”、“文書檔案管理工作實踐”、“檔案工作流程管理與內容服務綜合應用”等8門課程,主要由北京市檔案局(館)檔案工作者承擔;北京市檔案局(館)面向學校全體師生開設與檔案相關的學術講座,如檔案信息化建設、現代信息技術在檔案館中的應用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北京市檔案局(館)專家作為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性質較強的畢業論文的調研與寫作工作。
(5)促進學校就業工作。由于學校培養的學生專業對口、綜合素質較高,歷年來北京市檔案局(館)接收了大量北京聯合大學畢業生。目前,北京聯合大學檔案學專業在北京市檔案局(館)工作的畢業生有30多位,其中2人任副局(館)長,14人任處級干部。
我校是市屬市管高校中唯一設置檔案學專業的學校,作為北京市檔案事業培養人才基地,檔案學專業除了開展正常的學歷教育以外,還同時擔負起為北京市檔案局(館)提供專業培訓的任務。1995年開始,檔案學專業與北京市檔案局(館)攜手開展北京市檔案干部培訓。2009年開始,檔案學專業為北京市檔案局(館)及10個區縣檔案局(館)培養檔案專業人才接近百人。北京市檔案局不僅為檔案學專業實踐教學指導教師提供短期的實踐崗位,而且為新入職的教師提供長達半年的實踐崗位,并由經驗豐富的部門領導親自指導,促進了檔案學專業教師隊伍的成長。[15-16]
近年來,北京市檔案局(館)開展了多項重大活動,北京聯合大學組織廣大師生積極參與,提供了重要人力支持,如:奧運會檔案接收整理;檔案宣傳展覽;檔案展覽講解;“檔案館日”開放活動以及檔案館的各項業務工作,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鍛煉了工作能力,做出了重要貢獻,保障了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
檔案學專業在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過程中取得的實踐經驗是專業與人才培養基地之間不斷地摸索與創新的結果,這使人才培養基地對本科人才培養的意義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其作用也越來越顯著,這對其他人文社科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和管理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17]。總之,要充分發揮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從積極創建到規范管理及不斷豐富完善其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
[1] 袁 俊,曹 昕,劉紹寧.人文社科類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創建與管理[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2):99-100.
[2]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2012年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申報工作的通知[EB/OL].[2012-6-1].http://gjc.bjedu.gov.cn.
[3] 韓建業,朱科蓉,楊積堂.人文綜合,文理交融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核心教學理念闡釋之一[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9):1-3,14.
[4] 汪雪琴,何蘇勤,張貝克,等.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0):202-204.
[5] 黃 侃,毛炳生,劉紅琳,等.拓寬實踐教學平臺創新合作教育機制[J].北京教育,2010(5):62-64.
[6] 楊積堂,張寶秀.文科跨專業綜合集成實驗教學模式創新與探索——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9):4-6,10.
[7] 朱科蓉.文科實驗室的建設意義與策略——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科實踐教學中心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0(7):67-69.
[8] 朱科蓉,韓建業.文科綜合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運行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9):15.
[9] 王佑華.關于高職院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思考[J].中國建設教育,2009,16(6):38-41.
[10] 隋金玲,吳 波,閆笑非,等.校企共建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提高大學生工程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9):109-112.
[11] 鮑懷富.校外實踐基地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17):38-41.
[12] 毛智勇,趙林惠,王 瑋,等.校企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教育,2010(10):71-72.
[13] 麻新純,徐辛酉.檔案教育實踐教學質量控制體系初探[J].檔案學通訊,2011(4):54-58.
[14] 孫愛萍.檔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檔案學專業畢業綜合實習為例[J].檔案學通訊2008(3):73-75.
[15] 謝永憲,孫愛萍,沈 蕾.校政合作培養檔案人才模式研究[J].檔案學通訊,2012(4):52-55.
[16] 于海燕.改革檔案學實驗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J].檔案學通訊,2009(2):78-80.
[17] 袁 俊,曹 昕,劉紹寧.人文社科類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創建與管理[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