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殘缺的中國現當代文學

2013-04-11 15:32:07黃丹青黃文虎曹順慶

黃丹青,黃文虎,曹順慶

(1.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成都610064;2.華僑大學 文學院,福建泉州362021)

殘缺的中國現當代文學

黃丹青1,黃文虎2,曹順慶1

(1.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成都610064;2.華僑大學 文學院,福建泉州362021)

新時期以來,“重寫中國文學史”成為學界焦點之一,但依然存在著理論盲點。文言文學如舊體詩詞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幾乎“缺席”,這體現出傳統話語與現代話語的斷裂。由此產生了白話文學話語霸權,并導致傳統文學表現形式如舊體詩詞被遮蔽在“現代性”之外的消極后果。要彌補這一缺陷,必須重新審視舊體詩詞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地位,并倡導一種多元、包容的新文學觀念。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白話文學史;舊體詩詞;現代性;話語霸權

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學界出現了關于“重寫中國文學史”的熱議,在引發廣泛爭議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少不可回避的新問題。1985年,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發表《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一文,對20世紀中國文學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反思,并特別強調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現代化轉型”的問題,即從傳統走向現代,從本土走向世界①[1]。對于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的注重無疑將徹底改寫中國文學史的面貌。1988年,陳思和、王曉明等人在《上海文論》(“重寫文學史”專欄)明確提出需要對中國新文學進行重估。文中不但指出要“以切實的材料補充或糾正前人的疏漏和錯誤”,同時還進一步指明了宗旨:“‘重寫文學史’,主要目的,正是在于探討文學史研究多元化的可能性。”[2]此后,該刊“重寫文學史”專欄發表了一系列有關“20世紀中國文學重要現象和作家作品的探討文章”[3],逐漸將焦點引向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估,“重寫中國文學史”的序幕自此拉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出現了一批經過重新編撰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影響較為廣泛的有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所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朱棟霖等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1917—1997》、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洪子誠所著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等。縱觀諸多經過重新編寫的中國文學史專著,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幾乎無一例外,舊體詩詞都沒能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單獨成章被收錄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書中。

多數編撰者在自己的著作中選擇不去涉及舊體詩詞這個“尷尬”的存在,于是也就更不可能去解釋不收錄舊體詩詞的原因。但回避無法抹殺問題本身,所以為了解釋為何不收錄舊體詩詞,出現了以下幾種聲音。

其一,陳思和在《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一書的最末《沒有結束的結語(代后記)》中這樣說道:“一本四十余萬字左右的文學史不可能事無巨細地‘全面’展示五十年的文學史,更不可能有充裕的篇幅來討論大陸以外地區的中國文學,它甚至有意避開有些文藝體裁和文藝樣式的討論。”至于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他給出了以下幾點解釋:一是“一本普通的教材只供一學期的教學使用,無論如何也講解不了這么許多內容”;二是“只講文學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能省略的就省略了”;三是“對于有些雖然重要、但無法三言兩語講解清楚的問題,或者目前還難以充分把握的問題,包括對于有些創作現象和重要作品的解釋,都暫時不講”[4]433-434。

就篇幅問題來論,對一部文學史求全責備,要求它面面俱到當然是過于苛求了,可是《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是一部富有開拓性、探索性、獨創性的文學史”,是“重寫文學史沉潛10年逐步積累顯示的實跡”[5],是“重寫中國文學史”這場討論深化與繼續的代表,它本應樹立起一個“探討文學史研究多元化的可能性”[2]的榜樣。許是自知“篇幅所限”這一解釋實在難以服人,于是陳思和先生又對自己的解釋作了補充,但“供教學使用課時有限”這一解釋同樣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這樣的解釋并沒有真正回答為什么被“有意避開”的文藝體裁中包含了舊體詩詞,一種文藝體裁被選入還是被避開的依據到底是什么。陳思和先生也曾試圖作出更進一步的解釋,即所謂的“只講有代表性的作品”,可這樣的解釋依然難以自圓其說,我們不禁要問:如何來判斷文學作品是否有代表性?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共性是什么?是否舊體詩詞中沒有有代表性的作品?所以陳思和先生終于還是坦言道“有些問題、作品和創作現象,都暫時不講”,到此時我們終于可以發問:這些被“暫時不講”的問題、作品和創作現象都有哪些?到何時它們才能不被“有意避開”、“暫時不講”?是什么導致了它們不能被立時寫入中國文學史?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陳思和先生自己在書中就已經做出了回答,“大約是過去的政治偏見使文學史存在嚴重缺失的現象”[4]433-434。 可見,盡管“重寫中國文學史”旨在“從從屬于整個革命史傳統教育的狀態下擺脫出來”[6]109,但實際上依然沒能打破政治的藩籬。

必須承認,《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確實是一部具有開創意義的著述,但不得不指出,它在對待舊體詩詞這一文學體裁時,或許是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卻顯得并不公正。總的來看,多數有關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著述都有意或無意地忽視、遮蔽了傳統文學體裁在現當代文學中應有的地位。實際上,在此存在一個隱含的新舊文學的對立模式:“新文學”即為所有現代文學表現形式所構成的文學體裁;“舊文學”則為一切傳統文學表現形式所構成的文學體裁。這種建立在片面的“形式論”之上的二分法將傳統話語與現代話語之間的關系視作決然對立,它不僅阻礙了以傳統文學的表現形式來創作現代文學的這一嘗試,甚至割裂了文學藝術創作內容與形式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實質上削弱了中國現當代文學不同體裁間的多樣性,斬斷了其內在聯系。

事實上,自新文化運動以來,有不少通過“舊”的文學體裁進行創作的作品,與新文學所倡導的白話文學一起承載了歷史與時間所賦予的責任與使命,表達著創作者復雜的個人情感。如郁達夫的《己未元日》(1919):“淡雪寒梅歲又新,不知春究屬何人?客窗一夜還鄉夢,晨起開門認未真。”[7]185反映出旅居日本的詩人對故鄉的無限思念之情。柳亞子的《嵐山道中口占》(1927):“京洛名都地雋靈,嵐山山色逼人青。一生能著幾兩屐?竟向翠微深處行。”[7]141為其“四一二”后避禍逃亡日本所作,情景交融,意味深長。魯迅的《自嘲》(1932):“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7]101全詩不過幾十字,一個剛柔并濟的斗士形象便躍然于紙上。郭沫若的《登南岳》(1938):“中原龍戰血玄黃,必勝必成恃自強。暫把豪情寄山水,權將余力寫肝腸。云橫萬里長纓展,日照千峰鐵騎驤。猶有鄴侯遺跡在,寇平重上讀書堂。”[7]159借景抒情,表達出詩人對抗日戰爭勝利的期盼與渴求。除了舊體詩,舊體詞的創作也不容忽視。如“九一八”后沈祖棻所作的《浣溪沙》(1932):“芳草年年記勝游,江山依舊豁吟眸,鼓鼙聲里思悠悠。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8]3微婉而不失深刻,情感真摯,反映出一個普通女大學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由此可見,舊體詩詞與新文學之間的關系絕不是斷然對立的。但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偏見,舊體詩詞被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編撰者排除在外,這顯然是應當質疑的。

其二,在2004年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觀研討會上,高小康指出,“一種文學體式有它的‘風光’和‘欣賞’時代,舊體詩詞的‘欣賞’時代在哪?顯然不在現代”[9]。這個解釋很難找到強有力的證據來支持,因為所謂的“欣賞時代不在現代”實際上是一種脫離了實際情況和忽略了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的斷論。

“五四”運動之后,因為時代發展與社會變革,舊體詩詞的文學地位確實不如以往,但不容否認的是,舊體詩詞依然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全國有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眾多,并辦有專門的詩詞雜志《中華詩詞》,這說明舊體詩詞仍舊深獲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在當代著名的詩歌刊物,如《詩刊》、《星星》詩刊、《揚子江》詩刊上,舊體詩詞幾乎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另外,同樣是在2004年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觀研討會上,中山大學的林崗認為“我們現在的文學史有很大遺憾,文學史的表意活動不全,很多重要的文學現象被忽略和遺忘”,他在會上建議,“把舊體詩詞寫進文學史,因為很多文人,如郁達夫、潘漢年等的舊體詩寫得不錯的”[9],這說明舊體詩詞的創作一直延續著,而人民群眾也樂于欣賞到優秀的舊體詩詞。

在洪子誠所著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天安門詩歌”一節中曾提到,“詩詞中,以并不嚴格依循格律規則的舊體詩、詞、曲居多,新詩只有一小部分:這基本上反映了1976年初‘天安門詩歌’中舊體詩與新詩的比例”[10]219。這些舊體詩詞的創作者多為廣大人民群眾,他們將時代思潮與民族精神有機融入到傳統詩詞的創作方法之中,展現出豐富的文學創造力和想象力。如表達對周總理悼念之情的“四海驚濤奔眼底,九天云雨注中華。英雄碑下花無數,皆是心花和淚花”[11],其情感深摯催人淚下,真切地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無盡的追思與深切的緬懷。又如“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杰,揚眉劍出鞘”[11],其沉郁頓挫的風格將人民群眾內心既悲且憤的復雜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由此可以發現,即使是在風云突變的特殊歷史時期,舊體詩詞也依然擁有十分廣泛的受眾群體,是中國現當代詩歌發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即便在當下,舊體詩詞也依然以各種形式參與著人民群眾的生活,例如逢年過節時的春聯,聚會游戲中的謎語詩等。同時,人民群眾中的舊體詩詞創作者們還自發地進行了諸多的研究與探索,不斷嘗試以傳統民族文學的表現形式去與自身生活的變遷建立更緊密的聯系,使舊體詩詞也能與時俱進,展現其在新時代的精神風貌,如用舊體詩詞寫就祝福短信和郵件,用對聯形式創作網頁版頭語等。由此可知,舊體詩詞的創作從未中斷,舊體詩詞的欣賞時代在過去,也在現在。

其三,也是在2004年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觀研討會上,朱壽桐認為“盡管舊詩詞創作比較活躍,但缺少必要的批評,因而進入文學史的條件不成熟”[9]。這種觀點無疑是在說,舊體詩詞由于所受的關注程度低,所以不值得被關注。那么舊體詩詞所受的關注程度低以至于缺少必要的批評,是其本身的問題還是現當代文學批評的傾向出了問題?從表面上看,由于相較于其他的文學體裁舊體詩詞的創作產量本就相對偏少,故其相應的文學批評自然也就相對缺少。但這并不是根本原因,造成舊體詩詞缺少必要批評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在對待舊體詩詞的態度上存有偏見。如唐弢就曾在《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編寫問題》中說道:“我們在‘五四’精神哺育下成長起來的人,現在怎能回過頭去提倡寫舊體詩?不應該走回頭路。所以,現代文學史完全沒有必要把舊體詩放在里面作一個部分來講。”[12]379-380“五四”運動無疑是具有“現代性”的,那么不被提倡的舊體詩詞作為一種典型的傳統文學表現形式,其“現代性”顯然遭到了質疑,故而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中,舊體詩詞無法得到與白話文學同等的重視,其合法性也不被承認。

引人深思的是,為何白話文學就能被認為具有“現代性”,而文言文學如舊體詩詞的“現代性”就要遭到質疑呢?這反映出一直以來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在處理傳統話語與西方話語之間的關系時都存在問題。如果說傳統話語代表了一套“舊”的元語言體系,那么西方話語則代表了一套“新”的元語言體系,自新文化運動發端以來,中西文化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兩套元語言體系之間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沖突,這種沖突本不是無法調和的,只需承認彼此都各有長短,再取彼所長補己所短。只可惜本有可能起到調和作用的新文學運動卻因其本身強烈的反傳統姿態,加上西方思潮大量涌入的客觀因素,不可避免地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走向了“西方化”,這使得傳統話語被孤立于現代化進程之外,進而在沖突中被西方話語借口缺乏“現代性”而壓倒。兩套元語言體系之間建立起一種“不健康”的關系,這種不對等的關系導致了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視白話文學為進步的象征,并認為其具有“現代性”,卻武斷地視文言文學為陳舊而落后的代表,對其“現代性”發出質疑。如此看來,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由于其傾向問題,已經在事實上掩蓋了傳統話語與現代性之間的共生關系,并且遮蔽了文言文學如舊體詩詞本身所具有的“現代性”因素,故以此為借口阻礙舊體詩詞進入文學史是不成立的。

其四,王富仁在《當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中說道:“作為個人的研究活動,把它(舊體詩)作為研究對象本無不可,但我不同意寫入中國現代文學史,不同意給它們與現代白話文學同等的文學地位。這里有一種文化壓迫的意味。這種壓迫是中國新文學為自己的發展所不能不采取的文化策略。這里的問題不是一個具體作品與另一個具體作品的評價問題,而是一個引導現代中國人在哪個領域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的問題;也不是它(舊體詩)還存在不存在的問題,而是一個它在現當代中國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的問題。”[13]王富仁先生不同意舊體詩詞入史是因為他將這種“不同意”視作一種文化策略,這個策略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白話文學能夠壓倒文言文學,顯然王富仁先生認為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白話文學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遠遠大于文言文學,正是這種觀點直接造成了文言文學如舊體詩詞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失語”。

發表于1996年的《文論失語癥與文化病態》一文曾指出:“這種‘失語癥’,是一種嚴重的文化病態。這種文化病態,是中西文化劇烈沖撞(甚至可能是極為劇烈沖撞)的結果。”[14]從本質上看,文言文學如舊體詩詞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失語”,與中國文論話語在面對西方文論話語時的“失語”相類似,都是中國文論過于西方化所產生的消極后果。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將白話文學視為“正統”,實際上是在西方話語這套元語言體系的基礎上構建起了一套白話文學的話語霸權。這種白話文學的話語霸權妄圖一直將文言文學完全排除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之外,始終保有一套一元化的專制話語,這當然是絕無可能的。劉夢芙就曾說道:“新文學不以合理的方式健康發展,不以本身的創作實績去接受歷史的檢驗,卻用排斥舊體詩詞寫入現代文學史的‘策略’、實為專制的手段來保持唯我獨尊的地位,這與胡適、陳獨秀們要打倒的封建主義在本質上有何區別?在思想解放、文化多元的今天,真是不可以理喻了。”[15]在此不得不指出并面對的是,有不少重新撰寫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因受到了白話文學話語霸權的影響,所以僅能被稱作是中國現當代白話文學史。

不可否認,自新文化運動以來,白話文學吸取并融匯了西方先進的思想觀念及新的文學創作手法,倡導了思想的啟蒙與解放,促進了新文學及民族文學的蛻變和復興,毫無疑問這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如果將白話文學視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唯一“正統”的文學范式,而將傳統的文言文學排除在外,那么,原本充當反對專制話語霸權有力“武器”的白話文學本身就成為了另一種壓迫人的話語霸權,這不得不引起學界的警惕與反思。“公然宣揚以一種文化壓迫另一種文化的論調,美其名曰‘文化策略’,語氣如此專橫霸道,這哪里有半點‘五四’精神中自由、民主、平等、科學的氣味!”[15]顯然,白話文學的霸權意識不僅沒有使中國現當代文學更為“純粹”和“獨特”,反而削弱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原有的深度和厚度。《重談“重寫中國文學史”》一文就曾指出“重寫的文學史”中存在著不可回避的理論盲點:“即主要從政治歷史及文學本體論的角度思考‘重寫’,并沒有看到中國文學史最大的問題所在,今天重寫的文學史,依然是某種‘話語霸權’影響下的產物,是‘殘缺’的中國文學史!”[16]可見,忽略或否認文言文學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的合法性,非但不能促進白話文學的繁榮與發展,反而只是體現出一種狹隘、短視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觀,這種文學史觀與“重寫中國文學史”本身所倡導的多元與包容無疑是相去甚遠的。

事實上,白話文學與文言文學之間并不存在絕對的沖突,傳統文學表現形式完全可以承載新文學的思想觀念,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割裂的內在聯系。正如錢理群在《一個有待開拓的研究領域——〈二十世紀詩詞注評〉序》中所寫道的:“既然新詩是在傳統的巨大壓力與反對中沖決而出的,那么,它從一開始就采取了與傳統詩詞相對立的姿態,就是不可避免與可以理解的。所謂‘新’與‘舊’的對立就是這樣產生的……但新詩與舊體詩詞也并非總是這么對立的……新詩在創造、發展過程中,一面采取與傳統(舊)詩詞對立的姿態,又從中吸取資源與養料,這在開始是不自覺的,以后就逐漸成為自覺的努力。”[7]3-4這證明白話文學與文言文學確實是可以互相包容、多元共生的。事實上,不少知識分子早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周作人就曾說:“國語文學就是華語所寫的一切文章,上自典謨,下至灘簧,古如堯舜(姑且這樣說),今到郁達夫,都包括在內……我相信所謂古文與白話文都是華語的一種文章語,并不是絕對地不同的東西。”[17]483可惜的是,由于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政治因素,這類觀點最終并未成為主流。

要彌補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殘缺”和不足,恢復其應有的面貌,需要正視并承認文言文學如舊體詩詞的合法性與內在價值,使其不受白話文學話語霸權的壓迫。20世紀中國文學的現代化轉型應依靠各種話語之間彼此作用、相互交融所形成的合力來完成,這種轉型不該以一種話語消滅另一種話語為代價,因為即使在不同的話語之間也存在著互證、互識和互補的良性關系。“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絕不能夠僅僅作為一句口號,這應該成為“重寫中國文學史”切實踐行的準則。只有在破除對文言文學如舊體詩詞的偏見,擺正心態,正確對待文言文學與白話文學、傳統話語與西方話語之間的關系后,才能重新寫出一部多元的(而不是偏激的)、完整的(而不是殘缺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從而真正營造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之新格局。

注釋:

①關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文中說道:“……一個由古代中國文學向現代中國文學轉變、過渡并最終完成的進程,一個中國文學走向并匯入‘世界文學’總體格局的進程。”參: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文學評論》1985年第5期。

[1]黃子平,陳平原,錢理群.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J].文學評論,1985,(5).

[2]陳思和,王曉明,王雪瑛.論文摘編“重寫文學史”[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9,(1).

[3]周立民.重寫文學史[J].南方文壇,2000,(5).

[4]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5]宋遂良.“重寫文學史”的重要收獲——讀兩部新版文學史[J].南方文壇,2000,(1).

[6]陳思和.關于“重寫文學史”[M]//筆走龍蛇.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7.

[7]錢理群,袁本良.二十世紀詩詞注評[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8]沈祖棻.涉江詞[M].陳千帆校.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9]陳希.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觀研討會綜述[J].文學評論,2005,(2).

[10]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1]吳歡章.論天安門詩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1).

[12]唐弢.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編寫問題[M]//唐弢文集:第9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

[13]王富仁.當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2).

[14]曹順慶.文論失語癥與文化病態[J].文藝爭鳴,1996,(2).

[15]劉夢芙.20世紀詩詞理當寫入文學史——兼駁王澤龍先生《舊體詩詞不宜入史》論[J].學術界,2009,(2).

[16]曹順慶,童真.重談“重寫中國文學史”[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1).

[17]周作人.國語文學談[M]//周作人散文全集:第4卷.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唐 普]

I206.7

A

1000-5315(2013)06-0161-05

2013-06-20

黃丹青(1989—),女,安徽合肥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

黃文虎(1986—),男,湖南張家界人,文學博士,華僑大學文學院教師;

曹順慶(1954—),男,滿族,湖北荊州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乱人伦99久久|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5页|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迷奸在线看|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操美女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免费|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欧美日本中文| 青青操国产视频| a级高清毛片|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另类专区亚洲| 在线国产欧美|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91国内在线视频| 色135综合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伊人天堂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日本黄色a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国产喷水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丁香六月综合网|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lhav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动态图|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久久视精品|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产丝袜啪啪|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精品|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 久久青草热|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日本免费a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