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光
(云南大唐國際碧玉河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美光河水電站,云南 昆明 650011)
1.電源發展速度較快,用電負荷增長相對緩慢,對外電力需求較少,電力主要以外送為主。
2.電源分布及工業負荷用電需求極不平衡。怒江州電源主要集中在周邊三縣,尤其是福貢貢山兩縣新增的電源較多,目前110KV網架無法將沿江三縣電力送出,豐水期窩電現象嚴重。
3.電網建設滯后。怒江州電網發展水平比電源建設相對滯后,不能滿足電力外送的需求。
4.全州電網結構薄弱,電網可靠性低。目前,怒江州擁有3座220KV變電站,7座110KV變電站,25座35KV變電站。怒江州由于地形狹長,各縣主干網供電半徑長,且網架多為單回,供電可靠性低,電能質量差。
5.電源結構單一,到2012年年底,怒江州中中小水電發電裝機突破100萬千瓦大關,參與商業運營的裝機達到100.2634萬千瓦,水電站總數達到79個。目前怒江州中小水電裝機規模中即無火力發電廠,又無有調節庫容的水電站,投運的電站為引水開發的徑流式電站,基本無調峰能力。
美光河水電站總裝機2x1250KW,水輪機采用的是浙江金華市金龍水電設備總廠生產的型號為CJA237-W-100/2×11的設備,發電機采用的是湖南山立水電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型號SFW1250-12/1450設備。美光河水電站通過10KV輸電線路并入河西變電站10KV母線,聯接35KV主變接入系統,并入大網。電站的主要發電為河西鄉提供保障性的生產及生活用電,多余的電量送入大網為蘭坪縣乃至怒江州提供生產及生活用電。
1.清沙、排沙工作量大
美光河水電站采用了引水式開發方式,由東西引水壩,東西引水隧洞和引水渠,前池、壓力管線、發電廠房、升壓站等組成。東壩高約5m,壩址以上徑流面積27.4平方公里,平均坡降92.1‰。西壩高約10m,壩址以上徑流面積50.7平方公里,平均坡降70.2‰。電站為無調節徑流式電站,總設計發電引用流量為1.96m3/s,其中西壩設計引用流量為1.26 m3/s,東壩設計引用流量為0.70 m3/s。兩隧洞出口到壓力前池間,引水渠長65m。前池全長為50.2m,寬10m,為矩形結構形式。前池總容積為2057 m3,有效容積為1548 m3。
電站上游沿線是維蘭公路,兩邊的植被破壞嚴重,河水的含泥沙量相當大。由于東西壩無庫容,來水直接引入前池,前池容積偏少也沒有庫容,基本上來多少水就用多少水。來水含沙量大,又無專用的沉沙池,排沙機構,導致了前池大面積沉沙,經過一個汛期后前池基本三分之一的空間里都積滿了泥沙,需要人工清、排沙。西壩上游由于植被破壞嚴重,一到汛期時只要河道里發洪水,瞬間西壩整個壩面被淤平,泥沙將導流洞口堵死。作為電站發電主要的來水西壩不能正常供水,機組被迫停機,清、排沙也必須馬上進行。可見電站的清沙、排沙工作直接影響了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作好排沙,清沙工作也是電站搶發電量眾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2.小系統運行操作調整方面
美光河水電站在整個怒江電網中屬于小的調峰機組,啟停頻繁,接在河西變10KV母線上,小系統極不穩定,系統電壓波動大,并且前池容積小無庫容導致水位不穩定,負荷調整頻繁,機組經常由于系統電壓波動大而發生突甩負荷的現象。機組在汛期由于電站送出線路過長,并且處于線路末端,系統電壓高,系統無功過剩,導致了機組送出受限,機組經常處于進相運行狀態,這方面也是與大水電站不相同的。
3.多種電價管理
受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條件影響,在怒江地區旱、雨季分明。一般5-11月為雨季,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12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降水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流域內上下游的降水量年內分配又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降水量年內變化較大。受來水量的影響,怒江電網公司實行了多種電價管理方式。即使分豐水期及枯水期兩種電價,在分別的時期里也會有多個電價存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電站上網州內(縣調)結算電價按云發改價格【2012】79號及怒發改價格【2012】392號文件規定執行,豐水期(5月至11月)電價為0.139元/kWh,枯水期(12月至次年4月)電價為0.242元/kWh。(2)供硅廠用電量電價根據《2012年怒江州人民政府第27期會議紀要》中相關規定,枯水期結算電價為0.242元/kWh,豐水期結算電價為0.139元/kWh。(3)各水電企業上省網(地調)電價按云價價格【2012】79號文件及怒發改價格【2012】392文件精神執行,豐水期(5月至11月)電價為0.137元/kWh,枯水期(12月至次年4月)電價為0.237元/kWh。
可見電價還是很低的,整個怒江電網電價過低致使中小水電發電企業經營狀況跌入了低谷。
中小水電的發展是一場針對農村的“能源革命”。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持下,大力發展水電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針對因供電緊張或地緣偏僻而造成電力覆蓋較低的地區,中小水電的發展結束了當地無電或缺電的歷史。
據了解,對小水電,我國部分省區實施了最低保護價。掌握的數據顯示,根據廣東省粵價(2011)326號文,中小水電站上網最低保護價為0.4282元/kWh,而浙江省的中小水電上網保護價格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達到0.45元/kWh,河北省2011年冀價管(2011)62號文顯示,全省地方中小水電上網電價已經統一提高到0.42元/kWh。這些地方的小水電生存狀態較好。
但在全國的很多地方,小水電的上網電價不超過0.3元/kWh,應該說中小水電點亮了新農村但卻照不亮自己,定價過低影響了中小水電的健康發展。處在怒江電網電價結構中的美光河水電站的最高電價僅為0.242元/千瓦時,電價過低。這種過低的電價也導致了中小水電系統中的各個小水電站的生存狀態冰火兩重天。
受怒江電網電力供應特點及電站本身的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中小水電的運行檢修管理存在著特色的一面。總結不足之處,發揮自己的長處,為電站搶發電量,爭取效益最大化也是本份內的工作。但如何對中小水電制定保護性電價,緩解中小水電生存艱難的壓力,促使中小水電健康穩定地發展這方面,地方政府及相關單位制定保護性電價的舉措是勢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