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麗娜 陳勁光
(湖州師范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幾年,機器人教育已成為中小學能力培養和素質培養的智能型平臺,但是在殘疾人中小學卻是沒有先例的。機器人教育的開展是殘疾人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個質的飛躍,它不僅僅是進行教學的有效載體,也是學生探索興趣的觸發器。
所謂機器人教育,通常是指學習機器人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我國教育部于2003年4月正式頒布《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實驗)標準》,首次在“通用技術”科目中設立了“簡易機器人制作”模塊,這也意味著我國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層面上躍上了新的臺階。
1.2.1 有利于豐富殘疾學校課程的多樣化和技術化。我國的殘疾人職業教育的絕大部分辦學主體是特殊教育學校,課程主要以學科形式設置,其課程內容容易老化。然而,機器人教育可培養學生時間管理、資源分配、團隊合作、信息采集、系統分析、設計工程等能力。
1.2.2 有利于培養殘疾學生健全的人格和競爭的意識。殘疾人學生因其自卑心理而不愿意接觸社會上的新鮮事物。但在機器人學習,學生在組裝以及調試動作需要相互協作及競爭。競賽是一個團體學習過程,它需要學生團結協作,互助共進,在實踐中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競爭比普通的教育方式更加有效。
1.2.3 讓殘疾學生在學的過程增強動手能力和發展創新能力。①使學生了解并關注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和應用狀況,了解智能機器人的理念和工作方式,為進一步學習掌握智能機器人的知識和技術打下基礎。②使學生掌握為智能機器人下載程序的方法,了解智能機器人各種傳感器和驅動裝置的作用。理解體會程序是智能機器人的靈魂,有利于增強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規劃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計算機語言教學在現有基礎上有重大突破。③通過完成任務和模擬項目,使學生掌握智能機器人擴充接口的方式方法,在組裝智能機器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在對智能機器人的極大興趣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實驗,以實現自己的新創意、新設想、新設計。
1.2.4 讓殘疾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體驗和感受生活。在機器人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制作機器人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解決,可以學到模擬電路、力學等方面知識。通過為機器人編寫程序,不但學到計算機編程語言、算法等顯性知識,更能從機器人編寫程序中學到科學而高效的思維方式,邏輯判斷思維、系統思維等隱性知識。
我國目前對殘疾人的系統研究資料較少,但廣東省殘疾人調查資料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將調查結果進行整理,該次調查的殘疾人群以中年人為主,他們對于身體殘疾給生理心理感受頗深。雖有1.10%的殘疾人認為最大的困難是教育,還有15.10%和13.40%的人覺得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就業和經濟,其實就業和經濟困難的直接原因就是殘疾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可見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注和關愛是不夠的。
需求層次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結構理論。這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在滿足自我需求的道路上,殘疾人需要面對更多阻礙使他們享受同正常人相同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
基于這些調查資料,我們咨詢相關湖州市殘疾人聯合會,他們表示:這個社會永遠會對殘疾人的保障進行特殊扶持,自覺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添磚加瓦,努力讓廣大殘疾人早日過上更加幸福、更有尊嚴的生活。機器人教育事業新穎又具有挑戰性,為殘疾人學校提供了更為優質的教學平臺。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智能機器人是信息技術課程和相關科技活動的良好載體。
當前殘疾人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造教育機器人的企業推動。但隨著教育系統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加和越來越多的教育機器人生產商參與到生產競爭中,使殘疾人的機器人教育轉為大眾化。
隨著我們愛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軟件的開發,我們具有可視化程度較高的自己其動作調試平臺。它可以在微軟公司windows 下進行運作,該軟件基于C ++語言的基礎上設計開發的。他模擬機器人虛擬狀態下的每個舵機窗口,直接調試軟件中機器人舵機所對應的窗口能間接在機器人上主觀的體現動作的調試。
從各地情況上看,殘疾人學校購買若干套機器人器材,由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或綜合實踐課程教師進行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機器人組裝、編程等實踐活動,然后參加相關的機器人競賽。因此,需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工程學教師。
實現教育機器人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應用,經試驗師生們對這新穎事物具有較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舞蹈機器人跳舞表演中,大家都凝目注視似乎想從舞蹈都中去解讀機器人的奧秘。在機器人整體學習過程,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的較大差異是:特殊孩子的責任心、恒心以及自我動手能力都較強。經驗顯示:以實物展示的方式進行學習往往比圖片或電視的抽象學習更為直觀和有效。如果高科技產物——智能機器人能推動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這將會給他們帶去許多實質性的幫助,也能促進殘疾人心理的健康發展。
[1]彭紹東.論機器人教育(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2(06).
[2]張劍平,王益.機器人教育:現狀、問題與推進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06(12).
[3]舒慧東.我國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研究評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04).
[4]王益,張劍平.美國機器人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技術》,2007(11).
[5]黃志堅.機器人教育探析[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0(5):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