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銀, 楊慶媛, 何 濤
(1.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重慶 400715;2. 國家土地督察成都局, 四川 成都 610091;3.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74)
重慶市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估算
王冬銀1,2, 楊慶媛1, 何 濤3
(1.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重慶 400715;2. 國家土地督察成都局, 四川 成都 610091;3.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74)
研究目的:探討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內涵,估算重慶市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研究方法:運用生產成本法、影子價格法等估算方法,估算重慶市1997—2011年的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和社會服務非市場價值。研究結果:(1)重慶市單位面積內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價值和社會價值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2)重慶市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價值中,營養循環功能價值、凈化環境功能價值和大氣調節功能價值上升幅度較大且所比重較高;(3)重慶市耕地資源社會服務價值從高到低:基本生活保障價值(44.49%)>糧食安全功能價值(36.87%)>失業保障價值(18.63%),且基本生活保障價值呈下降趨勢,糧食安全功能價值提升幅度較快;(4)農民作為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體系的最基礎價值主體,其價值需求尤其值得關注。研究結論:科學認識耕地生態和社會兩大非市場價值,有利于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土地評價;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價值;社會服務價值;重慶市
資源按照其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功能可以分為不同類型,1990年英國環境經濟學家Pearce and Turner將環境資源整體價值(Total Economic Value)劃分為市場價值(Maket Value)和非市場價值(Non-market Value)兩部分。國內學者胡靜、汪峰等認為耕地資源價值也可以劃分為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1-2],這與Pearce and Turner的觀點具有一致性。各界對耕地經濟價值的認可由來已久,近年來對其生態服務和社會保障等非市場價值組成部分進行了一定的理論研究和測算評估[3-5],但較少從價值主體角度進行區域性貨幣化估算研究。
重慶市為大城市帶大農村的典型區域,1997年以來,經濟社會得到迅速發展,至2011年,全市城鎮化率從31%上升到55%,與此同時耕地面積持續減少了9.29×104hm2。目前,重慶市推出將全市劃分為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5個功能區域的發展戰略。隨著全市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重慶市耕地資源的代價性減少仍不可避免,利益相關主體對耕地多功能多價值尤其是生態服務價值和社會保障價值的需求和體現將會更加明顯。因此,對重慶市進行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的實證分析具有一定的區域典型性。本文在構建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體系的基礎上,以研究時段《重慶市統計年鑒》中國民經濟核算、人口與就業、農村經濟等相關數據為基礎,借鑒謝高地、魯春霞[6]等研究成果并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重慶市1997—2011年的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進行定量估算和分析。
2.1 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及價值主體
從圖1中可以看出,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體系分為生態服務和社會保障兩大方面,包含國家、城市居民、農民3大價值主體。耕地生態服務價值是指耕地及其耕作產生的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有支持效用的產品、服務和環境[1],包括調節氣候、凈化環境、涵養水源、土壤保持等方面的價值。耕地社會價值是指其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等轉化為社會功能的間接價值[4],包括失業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和糧食安全等方面。前者的價值主體主要是國家和城市居民,后者的價值主體主要是國家和農民。同時,從三者的需求狀況來看,其關注點和需求度存在明顯不同,國家對包含糧食安全在內的社會穩定價值更為關注;城市居民則逐漸對耕地資源的休閑娛樂和文化教育等功能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而耕地資源作為農民賴以生存的財產性資源,在中國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的情況下,耕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價值不容忽視。
2.2 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價值估算方法
(1)大氣調節價值。根據光合作用方程式CO2(264 g)+H2O(108 g)→C6H12O6(108 g)+O2(103 g) →多糖(162 g)得出植物每生產1 g物質需1.63 g CO2。則:

式1—式2中,B為重慶市主要農作物水稻和小麥面積單產作為耕地經濟產量;R為經濟產量含水率;F為經濟系數。
采用碳稅率法或造林成本法計算耕地生態系統固定CO2和釋放O2的生態經濟價值:


式3為CO2折合純碳量計算方法。式4為固定CO2計算方法,Vc為固定CO2的經濟價值;Qc為CO2固定量;Cc為固定C的影子價格。式5為釋放O2計算方法,Vo為釋放O2的經濟價值;Qo為釋放氧氣量;Co參考工業制氧影子價格法400元/t計算。式6為氣體調節功能的經濟價值。
(2)凈化環境價值。主要測算重慶市耕地吸收SO2和消納畜禽類養殖業廢棄物的價值量之和:

式7為凈化SO2價值計量方法,Vd為吸收SO2的價值(萬元/hm2·a);Qd為耕地吸收SO2的能力;Cd為治理SO2的成本(元/t)。經研究,重慶市的畜禽糞便農田年平均負荷量為 27.74 t/hm2[7],并采用當年有機肥平均售價作為耕地消納廢棄物的替代價格。
(3)運用影子工程法估算涵養水源價值。

式8中,W為涵養水源單位價值;R為平均年降雨量;E為平均年蒸散量;P為單位蓄水量庫容成本,用影子工程價格替代,目前全國水庫建設投資測算每建設1 m3庫容需投入成本費為1.23元[8];a為耕地徑流系數。
(4)土壤保持價值。采用機會成本法估算由于土地損失導致耕地減少和土壤中有機質及N、P、K等土壤養分價值量之和進行估算:

式9為減少表土損失價值計算方法, ES為單位面積減少土壤導致的經濟效益(元/hm2·a);Ac為土壤保持量(t/hm2·a),采取西南地區的平均潛在侵蝕量和現實侵蝕量[9]作為重慶市數據;B為耕地平均收益(元/hm2);P為土壤容重(t/m3),以中國平均0.6 m耕作土壤厚度、1.3 t/m3土壤容重為參數。式10為保護土壤肥力價值計算方法,M為保持肥力價值(元/hm2·a);Pi為重慶市土壤中某營養物質的市場價格(元/t);Si為重慶市土壤某營養物質平均含量(mg/kg);Qi為營養物質折算系數。
(5)用市場價值法估算營養循環服務功能價值。

式11中,V為營養物質循環的經濟價值;Q為單位面積土壤干重;Ri參考第二次土壤普查化學分析結果的土壤中氮、磷、鉀等土壤營養物質的循環價值;P為當年化肥價格。

圖1 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內涵及其價值主體Fig.1 Categories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non-market value and the subject
(6)維持生物多樣性價值。參考孫新章等[9]的研究成果估算耕地維持生物多樣性價值,并按下述公式修正:

式12中,Vi為修正后的耕地維持生物多樣性單位面積價值;vi為基準單價;Bi為重慶市耕地生態系統的潛在經濟產量;B為全國一級耕地單位面積平均潛在經濟產量。
(7)采用單價指標修正法來核算耕地資源娛樂文化價值。
2.3 耕地資源社會保障價值估算方法
(1)社會保障價值,采用基本生活保障價值和失業保障價值進行估算:

式13—式14為耕地基本生活保障價值計算方法,Vsb為單位耕地面積的社會保障價值;Ya為人均社會保障價值;Aa為人均耕地面積;Yam、Yaw分別為平均年齡為a時男性、女性公民保險費躉繳金額基數,分別按平均投保年齡為30歲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養老保險金費率計算;ba、Ca分別為男、女性人口總人口的比例;Mai、Mao分別為農民月保險費領取標準和月保險費基數。式15、16為耕地失業保障價值計算方法,n為人均耕地面積;F為單位勞動力的培訓費用,以農民再就業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訓費用來代替農地失業保障價值;L為人均培訓費用;n為人均培訓年數,包含小學、初中、高中和1年執業培訓合計13年;r為還原利率,取20年長期國債利率。
(2)社會穩定價值。運用影子價格法,以新開墾耕地的固定資產量、投入折現值和收益損失值之和估算社會穩定價值量。

參考《重慶市耕地開墾費、耕地閑置費、土地復墾費收取與使用管理辦法》中對開墾費標準規定。式17為農地培肥投入折現值計量方法,按開墾后耕地肥力從第5年見效的標準進行計算,V1為開墾耕地投入的折現值;T為耕地開墾年平均投入水平,采用任浩計算的重慶市種植業中間消耗750.74元/ hm2作為耕地開墾年平均投入水平[10];r為還原利率,采用當年銀行年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式18為耕地開墾后前4年的收益損失價值計算方法,V2為收益損失折現值;P為耕地平均產出水平(元/ hm2)。
3.1 測算結果
根據式1—式18計算得出,1997—2011年重慶市單位面積內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價值和社會價值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圖2)。研究時段內耕地生態服務價值年均值為23.09萬元/ hm2,1997年最低(20.91萬元/hm2),此后逐年穩步上升,2011年升至25.65萬元/hm2,為期間最高值。相比而言,研究期間重慶市耕地資源社會服務價值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的同時還有一定的波動變化(圖2),研究時段年均值為82.40萬元/ hm2,2000—2002年和2008—2011年出現兩次較為明顯的波動,可以將其劃分為1997—2001年、2003—2008年、2009—2011年相對穩定的3個時段,以1997年為研究時段內的價值最低點(71.96萬元/ hm2), 與生態服務價值最低值年份相對應。此后逐年上升,至2009年升至93.92萬元/ hm2,后又有所下降。從總體上升的趨勢來看,分析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時段內重慶市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農業作物產出也隨之減少,加之增長的人口對生態環境和社會價值產生的生存性基本需求,從而致使區域內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愈來愈高。
3.2 結果分析
(1)耕地資源生態服務價值年度變化情況與區域耕地面積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尤其是農業經濟產出值息息相關。研究計算得出的重慶市1997—2011年耕地資源生態價值和對應年份耕地平均農業生產總值存在線性關系(圖3)。
從各價值組成部分計算結果來看,1997—2011年重慶市耕地資源平均生態價值從高到底排列為:營養循環功能價值(86.72%)>凈化環境功能價值(6.67%)>大氣調節功能價值(5.70%)>涵養水源功能價值(0.38%)>維持生物多樣性功能價值(0.34%)>保持土壤功能價值(0.18%)>休閑文化功能(0.00%);1997—2011年期間各價值組成部分總體均呈上升趨勢,上升幅度較大的各價值,同時也是生態價值總值比例較高的組成部分(圖4),前三位排列為:營養循環功能價值(上升幅度為23.53%)、凈化環境功能價值(上升幅度為23.41%)和大氣調解功能價值(上升幅度為12.92%),與生態價值總值的比例高低排序一致。
(2)一直以來,耕地資源社會保障價值都是以耕地經濟產出價值為基礎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人口數量和資源環境的變化,耕地資源從農民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礎逐漸過渡為獲得較為全面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物質載體,與此同時,耕地資源已成為保障全社會糧食安全的基本戰略物質。從1997—2011年重慶市耕地資源社會服務價值的計算結果來看(圖5),研究時段內各組成部分平均價值從高到底排列:基本生活保障價值(44.49%)>糧食安全功能價值(36.87%)>失業保障價值(18.63%);研究時段內各組成部分所社會服務價值比例的變化情況為:基本生活保障價值所比例由50.06%下降為35.60%、糧食安全功能價值所比例由32.48%上升為48.63%、失業保障價值所比例由17.46%略降為15.77%;研究期間內各服務價值的變化幅度呈現出與所比例變化相對應的特點:以為耕作者提供如食物等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生活資料為主要內容的保障價值呈下降趨勢(下降幅度為13.00%),而糧食資源安全功能價值卻提升幅度很快(上升幅度為83.15%),失業保障價值變化較小(上升幅度為10.50%)。充分說明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階段,基本生活保障價值具有十分明顯的重要性,比例上較大份額,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農民獲取經濟收入的手段日益豐富,對傳統農業的依賴逐漸降低,耕地基本生活保障功能會不斷弱化。

圖2 重慶市1997—2011年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曲線Fig.2 The curve of the non-market value of the arable land resources in Chongqing from 1997 to 2011

圖4 重慶市1997—2011年耕地資源主要生態價值Fig.4 The cultivated land ecological value in Chongqing from 1997 to 2011

圖5 重慶市1997—2011年耕地資源社會服務價值構成Fig.5 The cultivated land social insurance value in Chongqing from 1997 to 2011
(3)在現實的耕地資源利用中,其生態價值和社會保障價值既會表現出綜合性、可結合性,也存在一定的對立性、可選擇性,所以不同價值之間需要和諧保護。如若能采取有利于生態價值的耕作措施、種植結構等,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比較1997—2011年期間重慶市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的構成比例,總體而言,社會保障價值所比例(研究期間平均比例為77.51%)遠遠高于生態價值(研究期間平均所比例為22.49%),而生態服務價值在非市場價值中的比重保持穩定,這與前人研究結論相一致[11];從各構成來看,份額較高的價值主要有社會保障功能價值(研究期間平均比例為34.49%)、糧食安全功能價值(研究期間平均比例為28.58%)和營養循環功能價值(研究期間平均比例為19.50%)。
(1)1997—2011年重慶市耕地資源平均生態價值從高到底排列為:營養循環、凈化環境、大氣調節、涵養水源、維持生物多樣性、保持土壤功能價值和休閑文化,總體均呈上升區域,且上升幅度較大的價值同時也總值比例較高的組成部分。
(2)1997—2011年重慶市耕地資源平均社會價值從高到底排列為:基本生活保障價值、糧食安全功能價值和失業保障價值,同時隨著經濟社會水平的發展,研究時段內基本生活保障價值下降、糧食安全功能價值提升較快和失業保障價值變化較小的特征明顯。
(3)1997—2011年重慶市單位面積內耕地資源服務價值和社會價值各構成部分存在較大差異,社會保障功能價值測算結果所比例逐年有所下降,但其絕對值仍高于生態服務功能價值。
(4)全面認識和科學評估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不僅有利于人們從貨幣角度感知耕地的非市場服務功能,也有利于人們克服決策過程中忽略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尤其是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做法,推進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5)國家、城市居民和農民3大耕地資源非市場價值主體的價值需求需要相互協調,同時,農民作為基數大、對耕地價值認知層次相對較低、社會穩定關聯性強的群體,其價值需求尤其應當重點關注和保護。
(References):
[1] 胡靜,陳銀蓉.中國農地資源價值思考[J] .商場現代化,2006,(9):343 - 344.
[2] 汪峰.農地價值評估及其社會保障功能研究[D] .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9.
[3] 段瑞娟,郝晉珉,張潔瑕.北京區位土地利用與生態服務價值變化研究[J] .農業工程學報,2006,22(9):21 - 28.
[4] 陳麗,曲福田,師學義.耕地資源社會價值測算方法探討:以山西省柳林縣為例[J] .資源科學,2006,28(6):86 - 90.[5] 蔡運龍,霍勤雅.中國耕地價值重建方法與案例研究[J] .地理學報,2006,61(10):1084 - 1092.
[6] 謝高地,魯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J] .自然資源學報,2003,(3):189 - 196
[7] 彭里.重慶市畜禽便的土壤適宜負荷量及排放時空分布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2009:53.
[8] 吳克寧,王秀麗,關小克.區域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的變化[J]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7,(4):24 - 27.
[9] 孫新章,謝高地.中國農田生產系統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經濟價值[J] .水土保持學報,2005,(4):156 - 159.
[10] 任浩.征地制度中地價補償標準的研究[D]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3:58.
[11] 周立軍.城市化進程中耕地多功能保護的價值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0:114.
(本文責編:戴晴)
Valuing the Arable Land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City
WANG Dong-yin1,2, YANG Qing-yuan1, HE Tao3
(1.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Chengdu Bureau of State Land Supervision, Chengdu 610091, China; 3. Finance Researh Insistut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China)
The purpose of paper is to quantitatively valuing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and social insurance value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in Chongqing from 1997 to 2011. Methods employed include Production Cost and Shadow Price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unit area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and social insurance of arable land resource was increasing; 2) ecological value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increased greatly, among which nutrient cycling value, environmental purification value and regulating atmospheric value wer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3) The social insurance value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were in following sequence, i.e., the basic living security value (44.49%) > food security value (36.87%) > unemployment insurance value (18.63%); 4) Farmers is the most basic interest group of the nonmarket value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therefore their demand should be particularly paid atten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valuing the value system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is meaningful for arable land preservation.
land assessment; arable l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social insurance value; Chongqing
F301.3
A
1001-8158(2013)10-0076-07
2013-07-30
2013-09-23
2013年重慶市科協國家級科技思想庫建設定向委托立項調研課題(2013kxkt11)。
王冬銀(1981-),女,湖南岳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資源利用與保護。E-mail: dongdongwang520@sina.com通訊作者:楊慶媛(1966-),女,云南騰沖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地經濟與政策,國土資源與區域發展。
E-mail: yizyang@s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