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佳 竺妙風
(上海市浦東新區塘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127)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入,社區衛生服務得到快速發展,老百姓對社區藥學服務的需求日趨提高,不再滿足于傳統的保障藥品供應,更希望獲得安全、有效、合理的藥學服務[1]。本文就執行基本藥物制度以來,我中心開展藥學服務的實踐,問題和思考作一介紹,供同行參考。
受傳統服務觀念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身客觀條件的限制,社區藥學服務發展較為緩慢[2],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臨床藥學工作更多停留在滿足供應階段。藥學服務是實踐,必須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加以實施,在獲得療效的同時,來證明藥劑師的專業價值。要做到合理治療、合理用藥,藥劑人員應緊密結合社區臨床實踐,提供更高水平的藥學服務。我中心根據藥劑人員崗位的不同、專業水平的高低,有選擇性地安排工作,并嘗試設立兼職臨床藥劑師,開展基礎性臨床藥學服務,達到協助醫師合理使用基本藥物的目的。
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而言,基本藥物制度的執行,不僅僅是藥品零差率銷售,更重要的是藥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通常來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受診療范圍、庫房面積、醫保費用額度、招標遴選等因素限制,一般不可能配備基本藥物目錄的全部品種。因此,藥劑科負責人和藥劑師首先對用藥品種進行分析,與原有藥品目錄比對,尋找基本藥物目錄中的替代品種。在確定品種目錄,品規、廠家后,將目錄初稿提交中心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組審定。并根據臨床診療需求、市場采購情況、藥品安全監測及重點品種管理規定進行適當調整,從而確保中心配備的藥物能滿足社區慢性病、常見病的治療需要,且完全在國家及上海市基本藥物目錄范圍內,配備率達到61%。
我中心在基本藥物制度執行之初,即建立了互動反饋機制,具體工作由藥房負責執行。除了門診藥房藥劑師提供窗口藥學咨詢外,藥庫藥劑師也對居民咨詢來電進行歸納匯總。藥劑科每年對患者進行一次需求和滿意度調查。從2012年的調研結果看,62%的患者認為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讓老百姓得益,80%的患者愿意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超過90%的患者在過去半年內至少每月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一次,94%的患者認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用藥物基本滿足供應,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后醫療服務的滿意度(滿意和較滿意)達100%。但有56%的患者建議增加藥物品種,尤其是外資和合資企業生產的藥品。藥房負責人將調研情況和日常咨詢情況匯總,提交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組,根據患者需求適當調整采購目錄,更好的滿足臨床需要。
配方窗口的藥劑師主要負責門診處方調劑和配藥,藥學咨詢的內容包括藥品是否配備齊全、規格、劑型等。由于藥品的配置常受到政策調控及供求關系的影響,藥劑師要經常向患者解釋缺藥的原因,建議替代品種的藥學信息。主管藥劑師和資深藥劑師也接受患者的來電咨詢,做到細心周到的解答,使患者放心用藥。
《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抗菌藥物管理辦法》等文件的出臺,要求醫療機構進一步規范處方管理和安全用藥管理,藥劑師的責任不可小視。每月門診處方點評和抗菌藥動態監測被列為藥劑科的日常工作之一。藥劑師定期對抗菌藥處方點評,為合理使用抗菌藥提供依據。對個別藥物的過度使用,藥劑科采取了限量、限科室、限醫師資質等調控措施;并將不合理用藥典型案例,如處方超量、診斷與用藥不符以及抗菌藥不合理使用等,通過簡訊形式反饋給醫師,有效減少類似現象的再次發生,對促進藥品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積極作用[3]。
2012年起,我中心指定具有較豐富經驗的主管藥劑師兼職臨床藥劑師,開展臨床藥學服務工作。由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住院患者相對固定,病情變化較小,通常每季度安排一次藥學查房,圍繞病情較重患者的用藥問題進行討論,如中重度感染患者抗菌藥物選用及注意事項,臨床藥劑師給出藥學建議,協助臨床醫師制定藥物治療方案[4]。
在查房過程中發現的較為集中的不合理用藥現象,如質子泵抑制劑的過度預防使用,給予警示并臨床跟蹤觀察,實現合理用藥的持續質量改進。通過查房、病例討論等臨床藥學服務,藥劑人員逐漸融入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當中,發揮團隊優勢,達到知識互補、協同合作的作用[5]。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的藥劑科工作人員較少,難以開展較為全面的臨床藥學服務,但臨床藥劑師利用His中的模塊設置,結合各項藥事管理規定,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抗菌藥物的處方權限、專科藥使用范圍、單次處方用量等進行限定,從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臨床醫師的處方用藥。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藥劑師在知識層次、專業水平上稍遜于二、三級醫院藥劑科,差距難以在短期內消除,人員不足更是客觀事實。因此,在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后,我中心嘗試根據藥劑師崗位的不同、專業水平的不同進行分工:藥房負責人統籌安排藥劑科工作、參與藥物目錄調整和用量調控;門診藥劑師承擔處方調劑、窗口咨詢等常規工作;藥庫藥劑師負責用藥動態監測;兼職臨床藥劑師開展處方點評、參與查房、維護藥品信息系統等工作。實踐證明,合理的分工,使得藥品目錄制定、互動反饋、目錄調整、臨床用藥點評分析和應用監管等工作緊密結合、有序開展,形成良性循環。由此可見,通過整合藥劑科人力資源,發揮藥劑師的整體優勢,有助于推動社區藥學服務的開展。今后,臨床藥劑師將更多的利用信息技術,將藥學信息嵌入臨床用藥路徑管理中,進一步加強臨床用藥監管,不僅發揮了藥學專長,也彌補了人員不足的缺陷,促進基本藥物的合理使用,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藥學服務。
參考文獻
[1] 魯珺, 昊躍傳, 王超. 北京某大型社區居民藥學服務需求調查與分析[J]. 藥品評價, 2012, 9(20): 18-22.
[2] 王忠壯, 張理功, 尤本明, 等. 關于上海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和社區藥學服務發展的調研[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07,7(1): 1-7.
[3] 秦冬穎. 社區醫院開展藥學服務的模式探討[J]. 中國藥事,2010, 24(4): 371-372.
[4] 李雅萍. 藥學服務在社區藥房的重要性[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0, 8(18): 138-139.
[5] 陳清, 徐旭軍, 顧澤寬.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藥學服務工作模式的設想與建議[J]. 中國全科醫學, 2005, 8(9):77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