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會 于善波 韓樂江 齊 妍
(佳木斯大學,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內容是通過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與低碳能源,大范圍研發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建設低碳社會,維護生態平衡。進入21世紀以來,低碳經濟的發展將成為世界經濟新增長點。發展低碳經濟正成為世界眾多國家經濟制高點的首要戰略選擇,涉及“低碳經濟”的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勢必對全球產業造成深遠影響,進而影響世界眾多國家經濟格局變化。未來低碳經濟的基礎設施投入和技術研發投入,將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對經濟發展拉動作用巨大。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不但不會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雙贏。黑瞎子島位于擁有“華夏東極”之稱的撫遠縣境內,又稱撫遠三角洲、熊瞎子島,是位于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一個島系。2008年10月14日,黑瞎子島西側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正式劃歸中國,即西半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東半部為俄羅斯聯邦所有。2010年11月23日,中國和俄羅斯共同發表中俄總理第十五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稱“雙方將共同對黑瞎子島進行綜合開發”。
黑瞎子島是綠色之島、健康之島、和諧之島。按照規劃,黑瞎子島的發展定位為:突出“一島兩國”的地緣特色,依托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大力發展與俄遠東地區合作,實施南聯北開戰略,在生態保護、開放模式、開發方式、管理體制、政策支撐等方面先行先試,逐步把黑瞎子島建設成為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區、我國興邊富民的實驗區、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先導區和沿邊開放對俄合作的示范區。生態保護、旅游休閑、商貿流通、口岸通道是黑瞎子島的四大功能。其中生態保護列為首位,島內75%左右的面積辟為濕地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的島內旅游經貿區約40平方公里,占島內總面積25%,包括旅游、口岸服務、中俄友誼城、行政服務中心等。未來10年,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契機,黑瞎子島將建成全國低碳經濟示范區。
旅游業可以說是“無煙工業”,同樣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比高碳產業低得多,發展旅游業本身就是低碳產業。選擇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作為戰略產業,就是選擇了發展低碳經濟的模式。黑瞎子島地處中國最東端,旅游資源豐富,附近擁有鱘鰉魚養殖基地、全國最大的內陸濕地三江黑土濕地、原始森林、赫哲漁村等旅游資源。黑瞎子島將島內劃分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旅游經貿區,形成獨具特色的“一環”(中俄水上環島跨境游)、“兩帶”(黑龍江風貌帶和撫遠水道濕地觀光帶)、“三區”(東極旅游區、生態觀光區、休閑度假區)旅游觀光體系。充分利用“一島兩國”獨特的地緣優勢,依托寶島原生態、神州東極情、東方第一哨、一島兩國風等獨有的旅游資源,著力把黑瞎子島建設成生態型、旅游型、商貿型、開放型和具有中國建筑特色的邊境貿易旅游名城。
目前黑瞎子島旅游發展總體定位是“國際級中俄界島休閑生態旅游區”;主題旅游形象定位是“神秘界島,魅力東極”;旅游功能定位是,中俄形象的窗口,異國風情和北國風光的體驗地,中俄文化、旅游及商貿的交流平臺。預期目標為到2020年,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到100萬人次。
經過10年的努力,黑瞎子島定會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島,極具區域特色、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的國際化旅游島。
俄羅斯雖然資源和能源非常豐富,但其自身制造業的實力相對來說是非常有限的,市場也是比較有限的。從國家長遠利益著眼,俄羅斯目前非常希望能夠加快遠東地區開發開放,在這個過程當中,俄羅斯必然要尋求到中國的支持。因為中國是東北亞地區最為活躍的經濟體之一,而且制造業實力雄厚,同時擁有很大的市場。黑瞎子島距離俄羅斯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非常近,開發面向俄羅斯市場的輕工業和制造業具有很大優勢。
在與俄方洽談達成一致的基礎上,黑瞎子島開放開發應建設綜合保稅經貿區。經貿區內重點發展轉口加工、進出口產品加工和本地優勢資源精深加工。可利用俄羅斯木業資源,加快發展復合板材、集成材、家俱、地板、裝飾材料木材加工業和建材業,形成優勢產業集群;發揮江海聯運樞紐港的優勢,進口俄羅斯水產品,在綜合保稅區進行精深加工,向俄羅斯市場返銷;引進組裝韓國、日本及我國沿海地區的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手機、小家電等電子產品和服裝、玩具等輕紡產品散件,開發俄羅斯市場;加強與俄羅斯科研部門的合作,選擇成熟的高新技術成果,在綜合保稅區內合資合作實施產業化,開發高新技術產品,提高產品檔次和競爭力能力。
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制造業的迅速發展與環境污染并存。在黑瞎子島全力推進綠色制造產業過程中,我們必須借清潔技術之力開源節流,實施綠色制造,從而在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同時,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通過采取新技術應用、新能源開發、廢物再利用、資源再造等措施,實現開源的目標;另一方面,通過采取降低能耗、提高生產效率、優化利用資源等手段,實現節流目標。制造業是資源消耗較大的行業,它通過輸入原材料,使用人力、設備、場地等環節,最終輸出產品,生產環節復雜,只有采用清潔技術將這些要素進行合理優化,才能全面提升生產效率。
黑瞎子島開放開發采取“四步走”的規劃戰略:一是開通常年通道,實現口岸常年過客過貨,進行修橋、筑路和口岸前移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將島上中方轄區建立中俄友誼紀念館,并辟為邊境生態文化旅游區。三是在撫遠水道東南側、烏蘇鎮北側規劃建立貿易綜合體,形成邊境貿易、旅游觀光、常年過客過貨的載體和平臺。四是在貿易綜合體基礎上,把撫遠縣升格為佳木斯市與哈巴羅夫斯克合作建立東北亞跨國國際物流中心,并發展成為中俄邊境自由貿易示范區,且最終發展成輻射中、俄、日、韓、蒙東北亞六國,實現匯東北亞各國客商來島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的國際物流中心,推動東北亞國際經濟大循環。
目前黑瞎子島開發的初步規劃已經明確,即在滿足國防建設需求的基礎上,島上將建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保稅貿易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行政管理區、部隊防務區等,島外將建設綜合保稅加工物流區、生活區和產業園區。保稅區內設進出口貨物倉儲區、出口貨物加工區和口岸物流作業區,區內入住國際貿易、轉口貿易、國際物流方面的企業和開展“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企業。結合綜合保稅加工物流區,依托口岸優勢和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構建保稅物流體系,努力形成面向俄遠東、日本、韓國和我國沿海、沿江的高效便捷低成本物流服務體系。重點發展江海聯運,在盡快形成重大裝備運輸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培育貨運資源,努力形成常態化、定期貨運航班。加強與國內外物流企業合作,培育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吸引對俄進出口貨物向撫遠三角洲匯集,構筑對俄物流集散地和配送中心。
為使黑瞎子島生態旅游健康持續發展,實現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的“雙贏”目標,需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緊密結合現行的旅游政策與環境保護政策,建立健全生態旅游相關法律規范與認證標準,規范發展生態旅游;二是構建生態旅游相關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對生態旅游的指導與服務;三是強化旅游環境監管,堅決及時糾正借用生態旅游名義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努力監督與保證生態旅游區生態環境質量;四是鼓勵建設環保與低碳化基礎設施,因地制宜采取各類解說方式,以實現游客的最佳體驗;五是加強生態旅游科學研究,有重點地推廣一批成熟的先進技術;六是探索建立生態旅游責任保證金制度,建議各級政府制訂生態旅游發展優惠政策,采取多樣化資金支持措施,引導和促進旅游業向生態旅游方向發展;七是啟動面向各類人員的綜合培訓計劃,建立一支具備旅游先進理念,善于經營管理的生態旅游從業人員隊伍。
從本質上來說,碳交易是碳排放權的交易,排放權是對環境容量資源的限量使用權,屬于稀缺資源。這種權利的界定,首先需要政府確定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各種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以某種可接受的方式對排放權進行初始分配,界定其產權。這樣相關企業才能在碳交易市場上對分配得到的二氧化碳排放權進行自由交易,通過市場競爭確定排放權價格,進而實現環境容量資源的優化配置。
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履行強制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積極利用市場機制減排,促進了世界局部碳交易市場發展,也帶動了發展中國家探索利用市場機制進行減排的行動。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每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 ~45%,并在2011年11月召開的國家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啟動會上,將北京、廣東、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和深圳7省市確定為首批碳排放交易試點,提出2013年全面啟動以上區域的總量限制碳排放交易。
就制造業而言,在完善的碳交易市場體系下,凡是沒有完成減排任務的制造業企業,需要向超額完成減排任務的企業購買碳排放指標,增加其排污成本。進而促使制造業企業更多地把資金投向提升減排技術,以實現制造業污染排放的降低。
綠色物流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來有效的規范、監督和激勵物流企業的行為。通過環境立法、排污收費制度、許可證制度和建立綠色物流標準來約束、干預物流活動的外部不經濟性;通過制定綠色補貼政策、稅收扶持政策、貸款優惠政策等激勵政策激勵和引導物流主體行為,促進綠色物流健康發展。通過政策積極引導發展節能環保型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促進區域產業布局合理調整,建立工業生態園區。可以借助信貸、價格、補貼等手段為企業補充發展綠色物流所需的資金來源。對實施環保生產、開展綠色物流的企業進行稅收激勵,對污染性企業實施稅收制約,通過征收環境稅迫使企業實行綠色物流。
低碳經濟條件下,如何選擇和發展戰略產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議題。按照其規劃,黑瞎子島的發展定位為:突出“一島兩國”的地緣特色,依托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大力發展與俄遠東地區合作,實施南聯北開戰略,在生態保護、開放模式、開發方式、管理體制、政策支撐等方面先行先試,逐步把黑瞎子島建設成為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區、我國興邊富民的實驗區、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先導區和沿邊開放對俄合作的示范區。生態保護、旅游休閑、商貿流通、口岸通道是黑瞎子島的四大功能。未來10年,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契機,黑瞎子島將建成全國低碳經濟示范區。黑瞎子島開放開發的戰略產業選擇:一是大力發展國際生態旅游業,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觀光體系;二是全力推進綠色制造業發展,實現低碳清潔增長;三是發展國際綠色物流業,打造遠東物流中心。為此,適應戰略產業選擇的資源環境適應性政策調整建議:第一,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形式,加強生態旅游管理;第二,逐步完善碳交易市場體系,為制造業減排提供激勵機制;第三,制定規范的產業發展政策,支持企業發展綠色物流。
[1]姜國剛,衣保中,喬瑞中.黑瞎子島建設自由貿易區的構想與對策[J].東北亞論壇,2012(6).
[2]王元偉.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戰略研究[J].時代金融,2011(20).
[3]蔣國平,尤大鵬.發達國家發展綠色物流的成功經驗及啟示[J].生態經濟,2008(4).
[4]王文治,陸建明.要素稟賦、污染轉移與中國制造業的貿易競爭力—對污染天堂與要素稟賦假說的檢驗[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12).
[5]趙玲,王榮成.撫遠三角洲國際區域合作模式的構建[J].世界地理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