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兵營
(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隨著金融危機的發生,全球貿易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部分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嚴重、運營資金趨緊、盈利水平驟降等突出問題,企業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面對金融危機,我國外貿企業積極采取應對措施,調整發展戰略,改善經營管理,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企業仍然面臨投資風險加劇、財務負擔加重等新情況新問題。為提高外貿企業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的能力,增強企業發展實力,保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基于金融危機背景下,對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的研究是值得探討的。為此,本文就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及應對措施做了粗略探討。
金融危機的深層根源是資本過剩。資本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發達階段的必然產物。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比較強勁且持續時間較長時,資本過剩現象就會充分顯現出來。近十幾年來,美國經濟總體上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因此美國的資本相對過剩現象就非常突出。美國的金融危機,實質上是美國龐大的過剩資本進行長時間和大規模投機活動的一次大暴露和大失敗。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的轉化是一個全面性與世界性的過程:第一階段是過度消費型的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第二階段是過度生產型的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第三階段是過度資源供應型的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消費—生產—資源供應的因果鏈條將全面斷裂。
(一)我國外貿企業發展現狀
1、以民營企業為主,企業規模小,素質較低,外銷渠道不暢。以永康市為例,自營企業大多數以組裝為主,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較小,技術裝備差,研發能力弱,企業素質較低。截至2008年末,永康市享有對外貿易經營權的企業有6,302家,而這6,302家企業中在2008年具有進出口實績的只有3,359家,有近1/2的外貿企業沒有開展過外貿進出口業務,企業“有權不用”的情況比較嚴重,而這些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主要原因是,外銷渠道不暢,企業有權也沒用。目前,永康市共有自營權企業680多家,民營企業占90%,多以中小企業為主,規模小。
2、出口以傳統產品為主,高新技術產品少。從出口產品看,永康市仍然以傳統的機電產品、輕工產品為主,主要有不銹鋼制品、電動工具、摩托車及配件、汽車零部件、滑板車、小家電等系列產品,新興的汽配(鋁輪毅)、安全門等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且耗能大,易仿造。總之,永康市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多,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少,據海關統計永康市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還不到1%。
(二)金融危機對外貿企業的沖擊。美國金融危機引起世界經濟衰退,降低世界市場需求,使我國外貿企業受到嚴重沖擊,訂單減少、生產規模收縮,經濟增長面臨下行的風險。由于中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高,據報道,我國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動的。因此,在金融危機陰影的籠罩下,我國的外貿出口受到較大沖擊。從目前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金額急速下降最為明顯,對歐盟、日本次之,而對拉美和非洲等發展中地區的出口金額則受影響不大。金融危機的擴散和蔓延,對我國外貿企業進口的影響也日益加深。
(一)人民幣升值使匯率風險加大。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自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起,人民幣對美元已累計升值19.25%。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率風險主要有兩方面:人民幣升值引發匯兌損失;人民幣升值增加外貿企業出口量的不確定性。
(二)金融機構惜貸使籌資風險加大。我國的外貿企業屬于流通企業,競爭激烈,由于很多企業的規模小,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很少有企業能通過發行債券或股票進行融資,只能從銀行融資,融資方式單一。但是,金融危機發生后,國際國內資本市場暴跌,受緊縮貨幣政策影響,各金融機構惜貸,外貿企業正常融資受阻,籌資風險大大加劇。外貿企業面臨資金嚴重不足,形成了越貸不到資金,業務越無法開展,越不能開展業務,越無法貸款的惡性循環。
(三)金融危機使流動性風險加大。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范圍內出現流動性危機。2009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貸款7.72萬億元,但大部分貸款投向體現國家宏觀調控方針政策的基礎設施行業,出于對風險的考慮,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再加上企業產品積壓、資金回籠慢,導致企業流動性嚴重短缺,現金比率過低,在巨大的償債壓力下面臨倒閉風險。
(一)合理運用匯控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目前,我國可用于匯率風險控制的金融工具并不是很多,但只要合理運用、完美搭配就可以起到匯控的效果。主要的匯控金融工具有遠期結售匯、掉期交易、根據不同國際結算方式采取不同的融資方式等。
(二)合理利用國際金融工具,規避籌資風險。自我國加入WTO以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陸續進入我國各大城市,可供外貿企業選擇的金融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各種金融工具也不斷增加。但是,我們都知道機會是與風險并存的。籌資渠道的多元化,也給外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的財務人員既要熟知國際金融規則,又要合理利用國際金融工具為外貿企業籌集資金,還要有能力控制其帶來的匯率、利率等各種風險。
(三)加強現金流管理,控制流動性風險。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未來的融資環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外貿企業應實行穩健的財務戰略,加強現金流的管理,保證企業有足夠的流動性,嚴格控制大額資金的流向,合理確定資產負債結構并推進資金集中管理,強化資金集中管控。此外,要高度重視巨額債務風險和應收賬款管理,梳理本企業的債權債務和擔保鏈,密切關注客戶資信和現金流量狀況,提前發現風險并制訂處理預案,建立應收賬款催收方案和逾期定期匯報制度等。
[1]財政部.關于當前應對金融危機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S].財企[2009]52號.
[2]陳文芳.金融危機背景下外貿企業財務風險的應對策略研究.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1.
[3]李文.看清金融危機實質,把握應對治理原則.四川黨的建設(城市版),2009.3.
[4]李芳.外貿企業風險規避與財務管理[J].會計師,2009.5.
[5]沈月華.淺談金融危機視角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控制.現代經濟信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