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培霞
(河南新鄉市委黨校 河南·新鄉)
(一)農村公共服務成績
1、教育。兩免一補: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為貧困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寄宿學生補助生活費。對6萬所農村中小學進行危房改造,累計改造危房7,800萬平方米。
2、醫療。近3年來,中央投資430億元,支持了2,233所縣級醫院、6,2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5萬所村衛生室的建設。
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2003年啟動,2008年全覆蓋,目前報銷比例大幅提高。2013年新鄉新型農村醫療籌資標準是參合農民每人每年交60元,各級政府補助280元,醫療保障金每人每年340元。資金籌集后對于參合農民實行大病統籌,生病住院可以報銷幾萬元。據調查新鄉市的八個縣的農民全部參加了新農合。有關部門規定,參合農民在鄉衛生院看病報銷90%,縣醫院報銷80%,市醫院報銷70%。住院補償封頂線可提高到15萬元。新農合的成立,減輕了農民的看病負擔。
4、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09年我國提出要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2012年底達到全覆蓋,比原計劃提前8年完成。
目前,新鄉市8個縣的農民全部參加了養老保險,分三批進行:2009年,第一批:輝縣;2010年,第二批:封丘縣、新鄉縣;2011年,第三批:衛輝市、原陽縣、延津縣、長垣縣、獲嘉縣。年滿60周歲的老人可以領到一份養老金。
5、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近幾年,在農村修建了一條又一條公路,解決了行路難問題,實行了村村通工程;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民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推進農村電網改造,解決了農民用電問題。
(二)農村公共服務存在的問題
1、教育資源短缺
(1)農村學校數量少。偏遠的山區,小孩上學走很遠的路程,本村沒有,鄰村也沒有,翻山越嶺來回要走5個小時的山路。有的路程比較艱險,需趟水過河,小孩子上學非常艱辛。由于客觀原因,農民居住分散,有的山村只有幾戶人家,每年報名上學的小孩太少,村村辦學校成本太高。財力有限,辦不起。
(2)辦學條件差。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學校還有1,000萬平方米的危房,小孩們在危房里上課很不安全,但是沒有資金拆遷改造蓋新房。有的是豆腐渣工程,財政資金緊張,教育經費短缺,包工頭偷工減料,當地一旦發生強烈地震,后果不堪設想。
(3)教師少。山區有的學校只有一個老師,承擔了所有課程,語文、數學、美術、音樂、體育,所有年級課程全由他一個人講。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能提高教學質量。
2、醫療資源短缺。目前,有些村衛生室條件簡陋,醫生還是七八十年代的赤腳醫生,很多人沒有從醫資格。技術水平有限,農村居民一旦遇上急病,風險是很大的,弄不好命就沒了。由于農村醫療條件差,大病看不了,小病也經常出現失誤,給農村居民帶來很大傷害。
3、社會保障滯后
(1)醫療保障不健全。新農合2003年啟動,到今年將近10年,目前農村仍然有人看不起病,有病不敢進醫院,原因有兩個:
①墊付資金交不起。目前,生病住院需要墊付全部資金,少則幾千,多則幾萬元。農村有的家庭沒人在外打工,仍然以種地為生,一下拿不出這么多錢。
②自費資金交不起。大病患者必須跑到城市大醫院,而城市大醫院報銷的少,自費資金多,病人往往放棄治療。
(2)養老保障水平低。農村養老保障比過去強多了,過去農民養老保障基本是0,1分錢沒有。新農保建立后,農村老人每月能領幾十元錢。但是,與城市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城市退休職工每月兩三千元,少則幾百元,一個破產企業的職工退休后也能領到700多元,農村老人的養老金少。農村老人生活苦,生活質量低。
4、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1)農村公路。目前,全國仍然還有近100個鄉鎮,近4萬個村沒有通公路,交通條件差。建設新農村,必須加強公路建設。
(2)飲水安全工程。目前,中國農村有1億多人口喝不到干凈水,飲用水達不到安全標準。
(3)農村電網改造。目前,農村有些地方,變壓器、電線、電線桿老化,經常停電,不能滿足用電需求。
(一)政府職能轉變滯后,即經濟建設型政府沒有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政府是經濟建設型政府,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是公共服務型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當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公共服務,滿足公共需要。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政府仍然是經濟建設型政府,離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差的很遠。財政支出中,經濟建設支出所占比重過大,公共服務支出太少,政府在公共服務方面存在嚴重的缺位。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公共服務資源有限,而且分配又很不均衡,把有限的資源主要投向了城市,投向農村少。造成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低,公共服務相當落后。
(二)各級政府事權與財權尚未統一,縣鄉財政相當困難。1994年分稅制改革,分稅制說白了就是分錢,中央財政分多少錢,地方財政分多少錢,都做了具體規定。這個規定就是75%稅收歸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僅占25%,這種分配是很不公平的。中央財政財大氣粗,分錢多;地方財政分錢少,財小事多。農村的公共服務主要依靠縣鄉財政,而縣鄉財政困難,沒有錢怎么去提供公共服務。
(三)城鄉戶籍制度分割。1958年我國實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限制農村人向城市流動。農村人祖祖輩輩都是農村戶口,農民子女只有少數考上大學才能轉為城市戶口。城市人世世代代都是城市戶口。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待遇是不一樣的。城市政府為城市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務,農村居民是不能享受的。
在《對話》欄目中,有一位農民工站起來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他說,他們夫妻兩個在城市打工已經八九年了,小孩也在城市上學。工作也比較穩定,但由于收入低,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還不到2千元,房價高,買不起商品房。城市低收入家庭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農民工能不能購買經濟適用房?有關人士回答:目前不能,還需等待一段時間。原因是戶籍制度分割,農民工戶口在農村老家,農業戶口。城市政府為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住房保障農民工不能享受。
(四)地方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重視不夠。
違規建設辦公大樓,行政成本高。對農村公共服務重視不夠。因為財政收入是有限的,行政成本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就會降低。
(一)深化政府體制改革,強化公共服務職能
1、教育資源。為彌補農村教師的短缺,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2007年招收了第一批免費師范生: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2011年畢業。按合同規定,畢業后到城鎮學校工作的,應先到農村中小學任教2年。如果不按合同去做,有違約的,必須交違約金。必須退還學校減免的學習費用,4年需5萬元。對免費師范生有優惠也有限制,目的是防止人才流失,壯大農村教師隊伍,提高農村教師素質,農村學校也有好老師,農村孩子也可以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2、醫療資源。為了解決農村醫生短缺,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2006年制定了“三支一扶”政策。支醫,國家明文規定:高校畢業生到鄉鎮醫院工作兩年,兩年期滿,考核合格。報考公務員可以適當加分,優先錄用。考研究生加分,到單位評職稱優先。實行這么多優惠政策,目的是鼓勵和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到基層醫院工作,為農民服務,推進城鄉醫療資源均等化。
3、社會保障
(1)醫療保障。公立醫院必須改革,體現公益性,不能以盈利為目的。目前改革剛剛起動,在300家縣醫院開始試點。藥品價格要降下來,要逐步實現購銷零差價,進什么價,賣什么價,中間不加成。藥品價格降下來,醫護人員的工資待遇還要提高,待遇的提高主要依靠醫療服務收費,你提供的醫療服務越多,收費越多。掛號費、手術費、護理費都要提高,如掛號費,目前一張普通的門診掛號費幾塊錢,2~10元。今后可能會提高到40、60塊錢,專家門診80、100元。病人仍然只交幾塊錢,剩下的幾十元錢由政府補貼。今后醫院的收入主要以兩個部分構成:醫院收入=政府投入+服務收入。由此不難看出,要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的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公立醫院必須改革,加大政府投入。
(2)養老保障。目前,農村養老保險水平低,農村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參保積極性不高,不愿交納養老保險,100元錢也不愿意出。因此,要加大對新農保的宣傳力度,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
4、基礎設施。以交通為例,過去城市和農村交通是分割的,分別由兩個不同部門管,城市交通由市建委管,農村交通由市交通局管。路途中,倒車、換車次數多,老百姓意見大。交通運輸部的成立,使城市交通和農村交通統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老百姓坐車方便了。
(二)發展經濟,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為完善農村公共服務提供財力保障。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離不開財政,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經濟。發展經濟是增加財政收入的根本途徑。發展一二三產業都可以增加財政收入,重點講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發展房地產業可以給地方財政帶來四種收入:
(1)土地收入。土地是房地產的依托,蓋房離不開土地。政府通過征地可以獲得土地收入。有資料顯示,上海浦東開發區征地就為上海市政府帶來100億的收入。國土資源部統計,目前地方各級政府的土地收入在財政收入中占到40%,有的地方竟然高達80%,成了土地財政。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土地收入一定要用在農民身上,首先用于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障、就業保障和醫療保障,使失地農民養老、就業、看病不發愁。不能用于發工資,不能擠占挪用土地收入,國家有明文規定,必須用到農村公共服務上,為農民服務。
(2)契稅。契稅也是財政上的一筆巨大收入。購買房產必須交契稅。首套房稅率1%,二套房4%。
(3)營業稅。購買房產要交契稅,出賣房產要交營業稅。稅收政策包括兩方面:第一,對購買住房不足五年轉手交易的,統一按銷售收入全額征稅,稅率為5%。假定一套房100萬元,征稅 5萬元(100萬×5%=5萬);第二,個人購買住房超過5年轉手交易的,銷售時按其購銷差價征收營業稅(100萬-80萬)×5%=1萬元。
(4)房產稅。2011年在上海、重慶開始試點。征稅方案是首套房不征稅,對第二套房開始征稅,稅率是0.6%,一套房40萬元,每年交稅2,400元,房產稅每年都要交。今后幾年會逐步推開。征收房產稅,抑制人們多買房,誰的房產多,交稅也多。
另外,房地產業拉動了56個部門的發展,如鋼鐵、水泥、煤炭、玻璃、涂料、家具等56個部門都要向前推進,為地方政府開辟了財源。
當前,房地產調控的目的就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過快對經濟會造成很大危害。當然,我們也決不希望房價大幅度下降,房價下降,買房人減少,稅收減少,影響財政收入。因此,通過調控,穩定房價,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促進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這才是房地產調控的目的。
2、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如互聯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這些高技術產業市場競爭能力強,抗風險能力強,本身有很高的利潤。如阿里巴巴集團,2009年營業收入38億元,凈利潤10億元,交稅2億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可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3、發展地方特色經濟。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優勢產業,因此要發揮各自的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如:海南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旅游業。目前,中央提出要把海南島建成國際旅游島,國際旅游島提出后,到海南旅游的人特別多。2011年海南旅游人數達3,000萬人,旅游業財政收入324億元,占財政收入50%。旅游業成了支柱產業。
河南省地處中原,是糧食大省,被稱為天下糧倉。要把天下糧倉變成中國大廚房。因此,我們對農產品深加工,優先發展食品加工業。目前,河南擁有食品工業企業2萬多家,比較有名的企業,雙匯公司、三全公司、思念公司這些企業效益好、盈利多,為財政提供的稅收多。2010年雙匯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06億元,實現利潤100億元,實現稅收15億元,占到漯河市總財政的40%。
綜上所述,只有發展經濟,才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財政有錢了,政府才會拿出一部分搞公共服務。
(三)加快三化協調發展,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1、新型城鎮化(新型農村社區)。化的含義就是化掉農村,減少農村人口,使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在城鎮居住,新型農村社區是城鎮化的有效載體。幾個村莊整體拆遷,搬到一塊居住,建立新型社區,不僅改善了人們的居住條件,農民住上了新房,而且還提高了公共服務水平。古固寨鎮祥和新村有幼兒園、小學、衛生院、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環境保護搞得好,街道干凈。公共服務設施非常齊全。新型農村社區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務。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城鎮化不能犧牲農業,不能放松糧食生產。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居住,把騰出來的住宅基地復耕,種上糧食,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
2、新型工業化(產業集聚區)。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居住,不能在家閑著,必須尋找就業門路。就業是最大的社會保障,有工作就有飯吃。如何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必須發展新型工業化,建設產業集聚區。長垣被稱為“中國起重機械之鄉”。目前,長垣起重機械產業集聚區,擁有整機生產企業133家,配套生產企業1,200多家。目前,起重機械產業帶動就業6萬人,這6萬人大部分都是土地流轉的農民,從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這些人在產業集聚區就業,收入穩定,月收入2,600元。原來在家種地,1畝地一年的收入才2,000元。企業盈利多,效益好,還為農民繳納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減輕了繳費負擔,原來農民在家種地是自己交費,現在企業替他們交了,社會保障更為完善。長垣一位老人講:“他們全家都在城鎮居住,兩個兒子在產業集聚區上班,跟城里人沒什么兩樣,農民市民化了。”
3、新型農業現代化。土地流轉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農戶把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種糧大戶經營幾百畝、幾千畝土地,耕地面積擴大,土地連片,規模化經營,可以實現農業機械化。推廣使用大型聯合收割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成本降低,收益提高。過去,有人經常說,種糧不掙錢,為什么?因為種的地太少,種的地多了,規模經營,才能達到規模效益,才能掙錢。山東省有個種糧大戶從農民手中租來1,100畝土地,扣除租金(每畝1,000元)和種糧成本,每年有60萬元的純收入。種糧大戶有錢了,可以把農村的公路修一修,安上路燈,改善交通條件;也可以捐資助學,發展教育。
(四)樹立公共服務政績觀。在對黨政一把手政績的考核上,樹立公共服務政績觀,不僅要看他在任期間人均GDP增長多少,而且要看當地的公共服務質量如何,GDP是政績,公共服務也是政績,這樣有利于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發展觀,有利于公共服務建設。
新鄉市委、市政府重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考核干部政績大小的一個標準就是新型農社區建設,哪個地方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搞得好,哪個地方的領導就會被提拔重用。由于領導比較重視,所以新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搞得好,在全國比較有名,外地很多人來參觀學習,這與領導重視是分不開的。要搞好某項工作,領導必須重視。
通過以上措施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逐步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