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永欣 高國云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河北·石家莊)
高職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課程是實施教育的基礎,一門課程要想上好,必須對它有明確的定位和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思路,基于崗位的工作過程或典型工作任務選取和組織教學內容,用最適合培養高職學生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教學組織,并按照企業的崗位標準考核評價,突出職員化教育和職業能力的訓練,通過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會是社會需要、企業能用的人才。基于以上理念的指導,我們對《出納崗位實務》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
(一)課程定位
1、課程性質。課程是為所在的專業服務的。它是會計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會計專業培養能夠從事出納、日常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與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初次就業崗位為出納、會計,目標工作崗位為主管會計和財務經理。《出納崗位實務》屬于崗位專用能力培養課程,它是專門針對學生的初次就業崗位——出納崗位設置的一門集中實踐課程。
2、與前導后續課程的銜接關系。在本課程之前開設的《會計基礎》課程中講授了會計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比如借貸記賬法、會計憑證的填制和賬簿登記;《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講述了會計法、票據法、支付結算辦法等法律規范以及會計職業道德,為學習本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由于是開設的第一門崗位實訓課程,通過強化對崗位的認知和實踐訓練,為后續的崗位實訓、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也起到了很好的鋪墊和支撐作用。
(二)課程目標。在明確課程定位的基礎上,確定課程的總體目標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品質和職業道德,以及從事出納崗位貨幣資金收付、核算和保管等行動領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即培養操守為重、技能嫻熟、知識夠用的德、行、知合一的優秀出納人員。為了實現總目標,細化為三個具體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出納崗位標準和職業道德;掌握現金、銀行結算管理制度和法律規范;熟練掌握貨幣資金業務核算方法和工作流程;(2)能力目標:熟練辦理現金收、付、提、存業務的能力,熟練辦理銀行結算業務的能力,安全保管貨幣資金、票據、印章等用品的能力,監督貨幣資金收支的能力;(3)素質目標:培養誠信自律的職業道德,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團隊合作精神,樹立安全防范和監督管理意識。
(一)設計理念。貫徹學院的辦學理念和教改總目標,立足崗位,工學結合。教學時,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職員化教育,做到課堂與仿真工作環境一體化,貫徹建構主義學習觀、多元智能學生觀等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
(二)設計思路。具體設計時,首先調研出納崗位標準,確定崗位能力要求,明確出納具體工作任務,在此基礎上選取并序化教學內容,制定課程標準,通過師資和實踐教學條件為保障來實施教學,參照崗位標準進行多元化考核,最終達到出納崗位的能力要求,順利實現初次就業。
(一)學生基礎和智能特點分析。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會計理論和有關的貨幣資金管理、結算知識,具備了基本的會計技能,但是普遍對出納崗位和真實的結算票據缺乏感知,沒有見過真實的票據,不懂得工作流程。從多年教學和招生情況來看,會計專業學生中女生比例較大,學習態度認真,但整體來說不太活躍,課堂氣氛容易沉悶。
(二)對策分析。針對學生特點,本課程更加適合分組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對教師來說,必須精心準備,創設逼真的工作環境,廣泛搜集企業出納工作實踐中使用的各種憑證、賬簿,按照業務辦理流程利用企業實際業務資料進行實踐教學。同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對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出納核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學中多運用角色扮演和任務驅動等方法,使學生充分感受職場氛圍,協作完成具體工作任務,培養團隊精神和職業能力。
教學內容是課程的核心部分,我們按照結合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出納崗位任職要求選取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學內容進行序化。
(一)選取依據。出納崗位主要從事貨幣資金的收付、核算和保管工作,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歸納整理出勝任出納崗位必備的技能和典型的工作任務,以此作為選取教學內容的依據。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按照學生由崗位認知到體驗再到成長的規律將教學內容進行序化,設計出三個模塊,七個學習情境。歸納來說,就是以崗位認知為基礎,以崗位工作任務為核心,以崗位綜合實訓為拓展組織教學內容。首先是情境一崗位認知和情景二基本技能訓練;其次是崗位具體工作任務,包括情境三現金業務處理、情境四銀行存款基本業務處理、情境五銀行結算業務處理、情境六出納資料的整理歸檔與交接;最后是情境七崗位綜合實訓,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處理各種業務的能力。
(一)教學模式。在教學實施時,采用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做到課堂與仿真工作環境一體化,使學生具備完成完整工作任務的能力。具體實施步驟為“AAIPEI模式”。第一步:A-Assign 由教師提前設計、下達任務;第二步:A-Attempt學生分組討論,嘗試去完成任務;第三步:I-Instruct教師發現問題,對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進行必要指導,幫助化解重點和難點;第四步:P-Practice學生分組實施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務;第五步:E-Estimate學生展示成果,并進行自評、互評等評價工作;第六步:I-Improve教師點評、總結,學生完善、改進與提高。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要“做什么”,接下來是學、做、教的過程,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讓他們學會“怎么做”。在教、學、做的過程中逐步悟道,知道“為什么”。整個過程融教、學、做為一體,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在不同教學環節應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重點采用任務驅動法和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法在使用時,教師通過任務下達,讓學生嘗試完成任務,帶著問題主動尋找解決方法,最終回歸任務、完成任務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可以構建以工作任務為核心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形成互動的學習氛圍,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角色扮演法使用時,通過把學生放到逼真的工作環境中,進行角色分工,按照工作流程完成具體的任務,使學生親身體驗職場氛圍,增強職業感和對崗位的認知度。同時,在與團隊合作過程中也培養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溝通的社交能力。
(三)教學手段。在教學手段的使用方面,校內外實訓基地提供真實或仿真的實踐教學環境,使用來自合作企業的真實的實訓資料進行仿真教學,運用多媒體進行演示、視頻播放。此外,還有豐富的網絡資源和良好的網絡運行環境,建立QQ群和交流郵箱,利用現代化手段信息量大、溝通便利的特點,及時記錄教學過程,為提高教學水平提供依據。
(四)課程考核。本課程的考核分為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其中過程性考核主要是對單項技能和具體工作任務的考核,由學生和教師共同評價,占總成績的70%。終結性考核是對綜合工作能力的考核,由專兼職教師共同評價,占總成績的30%。在對具體工作任務考核時,按照崗位標準制定出詳細的考核指標,應重點考核工作任務的完成結果。
課程設計是一個不斷創新、完善的過程,教學改革也是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離不開社會需要,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