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大豆乃何方神圣
轉基因大豆是通過人工手段改變了遺傳物質的大豆,改變的方法是采用“基因重組技術”,將人類需要的目的基因轉入大豆,使大豆表達新的性狀。這些基因要么是抗除草劑的基因,要么是抗蟲的基因,轉入這些基因后,能降低除草劑或殺蟲劑的使用,降低種植成本,提高農民受益,其出油率、產量都要明顯高于非轉基因大豆,在相當大程度上緩解了全球糧食緊缺的現象,同時也降低了自然環境中除草劑與農藥殘留,有利于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可謂是“一舉多得”。
根據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僅允許用作食品和飼料加工原料,不得用于生產種植。這主要是為了保護我國的生物多樣性,避免轉基因大豆沖擊國內的大豆種植,使我國特有的東北大豆品種品質失純。但由于非轉基因大豆的產量和成本劣勢,目前國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已經占了國內市場的大頭(90%)。
美國拒絕轉基因大豆嗎
據轉基因指南網介紹,從1996年在美國開始種植以來,到2007年轉基因大豆已經占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的98%,美國的85%,全世界的58.6%。其中生產量最大的依次是美國(33%)、巴西(27%)和阿根廷(21%)。
轉基因大豆在美國市場上不需要特別標識,外觀、成分也無法區分,美國人把他們當作普通食品放心食用。前段時間曾有人提議給轉基因食品標識,結果被公投否決。
轉基因大豆會致癌嗎
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權威機構,都認為國際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已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不可能給人類健康造成危害。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報告,也沒有一種轉基因食品被歸入明確的致癌物質。
在科學界,致癌性研究需要有嚴格統一的實驗程序,所得的結果需要被其他科學家重復驗證,才能被確認。
去年九月份,法國卡昂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塞拉利尼等人在英國期刊《食品和化學毒物學》上發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試驗鼠食用轉基因玉米后壽命較正常實驗鼠短,且出現腫瘤的幾率更高。但由于該研究存在諸多不足,如實驗程序不符合標準,研究目標不明確,實驗設計、指導和數據分析方面的諸多重要細節被省略,所用大鼠樣本量太小、統計方法應用錯誤,等,最后被法國權威機構否定,其結果也未被科學界所承認。
僅憑《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的地圖來研究轉基因大豆的致癌性,這樣的報告更站不住腳。首先,癌癥發病機制十分復雜,有很多因素同時作用,包括遺傳、性別、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等,在未排除其他因素干擾下,就來單獨分析轉基因大豆與癌癥關系,顯然沒有說服力。而且報告中披露的信息多有錯誤,如報告中說“山東多用花生油,江蘇多用轉基因大豆油,而山東的胃癌發病率低于江蘇”,就屬于誤傳信息。根據《2012年中國癌癥登記年報》,山東才是胃癌高發地區,江蘇則不是。再次,報告中說浙江由于吃菜籽油,也不是胃癌高發區,但是同為消化道腫瘤的結/直腸癌,浙江省是最高發地區之一,這又如何解釋?因此,學術界和食品界都認為,此報告有著濃厚的商業氣息,不足為信。
轉基因大豆會導致人絕育嗎
有人做了一個“實驗”,發現轉基因大豆不能發芽,于是得出結論,說吃了轉基因大豆會影響生育。暫且不提這個實驗的真假,就打個比方,無籽西瓜也不能發芽,有人質疑吃了無籽西瓜會絕育嗎?騾子不能生育后代,有人質疑吃騾肉會絕育嗎?科學家并未在轉基因大豆中發現任何會導致絕育的物質。
說起轉基因絕育,人們還會提到俄羅斯的一項研究:喂了轉基因大豆的母鼠,所生的小鼠,超過一半在3周內死亡。但這項研究在設計上同樣是存在漏洞,報告結果疑點重重。而且科學家們早就指出該研究根本未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只是在一次會議上公布,被新聞媒體炒作而已。
維生素E與動物生殖密切相關。有人說,“轉基因大豆含有的與生殖密切相關的維生素E有問題”。但也有研究顯示,轉基因大豆所含的維生素E并不少于非轉基因大豆。據測定,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維生素E含量(152.4毫克/100克),甚至還高于東北的非轉基因大豆(137.7毫克/100克)。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中國人對會導致絕育的食品非常敏感。但將“絕育”的帽子扣在轉基因大豆頭上,純屬謠言。公眾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轉基因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