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福克斯新聞網撰文指出,影響人體免疫力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基因和生活習慣等。人的性別、年齡、基因都是不可控的,因此改善生活習慣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主要方法。福克斯新聞網推薦了幾種可增強免疫力的妙法。
1.多吃牡蠣
近年來的臨床研究成果證實,鋅具有增強免疫系統功能、預防感冒等疾病的效果。人們若在剛出現感冒癥狀的24小時內補充適量的鋅,病程就會不同程度地縮短。富含鋅的食物包括豬肝、瘦肉、魚、紫菜、牡蠣、黃豆、綠豆、蠶豆、花生、核桃等。其中,牡蠣的含鋅量最高,每100克牡蠣中約含有100毫克的鋅。
2.進行少而頻的運動
英國拉夫伯勒大學免疫學家麥克·格里森在《英國運動醫藥學》期刊上撰文指出,與不經常運動的人相比,每周運動5次以上的人患感冒的幾率可減少50%。運動能提高人心臟的泵血功能,使血管壁上的免疫細胞通過血液循環在全身發揮免疫作用。不過,人們若過多地進行運動也會損害免疫力。格里森說,人們要“少而頻”地進行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每次進行運動的時間不可超過兩個小時。
3.每周曬太陽2~3次
有時,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會對正常的組織細胞進行“誤攻擊”,從而使人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鼻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波士頓大學的邁克爾·霍利克博士在一項臨床研究中發現,與光照充足地區的居民相比,光照不足地區的居民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幾率要高很多。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與人體內缺乏維生素D有一定的關系。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是曬太陽。人們可每周曬太陽2~3次,曬太陽的時間應是你的皮膚在陽光下曬紅所需時間的1/4。
4.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美國國家科學院匯刊》發表的一項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人們若經常一起做多件事,可對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造成損害。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科學家亞當·格茲利博士也認為,為了適應逐漸加快的現代生活節奏,人們常會在同一時間內處理多項工作。這樣會對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此類人在步入老年后,其免疫力受損的情況就會逐漸顯現出來。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
5.把鬧鐘設置成大自然的聲音
很多上班族害怕自己在早晨不能準時起床,便將鬧鐘設成勁爆的音樂。研究發現,熟睡的人若在吵鬧的鬧鈴聲中突然驚醒,其機體免疫力在一整天內都會變得較差。與此相反,人們在起床時若聽到流水聲、鳥兒輕柔的叫聲等大自然的聲音,其情緒可變得舒緩,抗病能力也可得到增強。所以,人們不妨將早晨的鬧鐘設置為大自然的聲音,讓自己從放松的狀態中醒來。
6.常看喜劇電影
很多人都認為,嚴肅的戲劇和扣人心弦的電影更有觀賞價值。但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看喜劇可顯著增強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看嚴肅的電影則無此效力。研究人員讓一些受試者分別在兩天內觀看電影《情迷瑪麗》和《拯救大兵瑞恩》,結果發現,看喜劇電影會擴張人周身的血管,而看戰爭片會收縮人周身的血管,對血液循環造成干擾。
7.早晨起床后喝杯白開水
美國維基百科網站刊文指出,人們若在早晨起床后立即喝一杯白開水,能迅速稀釋血液,促進血液循環,補充機體在夜間流失的水分,調節腸胃功能,預防便秘及心腦血管疾病,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中年女性若在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淡蜂蜜水,還可取得預防骨質疏松的效果。
8.常吃木瓜
與香蕉、蘋果和橙子等水果相比,木瓜中所含的鐵、鈣和鎂要高出40~70倍。木瓜中所含的抗氧化物可與酸果蔓和櫻桃相媲美。木瓜的生命力頑強,不易發生病蟲害。果農在種植木瓜的過程中很少會使用殺蟲劑或殺菌劑。因此,與其它水果相比,木瓜中所含的可損害人體免疫系統的有害物質非常少。
9.少上夜班
經過大量的臨床調查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現在已經將“上夜班”列為主要的致癌因素之一。研究發現,常上夜班會減少人體內能抑制腫瘤生長的褪黑色素,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此外,與長期上夜班的人相比,經常交替上白班和夜班的人其免疫系統的功能可受到更嚴重的損害。
10.接種肺炎疫苗
研究發現,在老年人的各種死因中,因患肺炎致死的排在第4位。與青壯年人相比,老年人(年齡在60歲以上),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易受到肺炎的侵襲,而且發病后往往遷延不愈。肺炎鏈球菌常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當人體的免疫力降低時,此病菌就會乘機侵入肺部,誘發肺炎。接種肺炎疫苗是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肺炎最有效的方法。在接種此疫苗后,人體可獲得至少5年的保護性抗體。
(摘自《求醫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