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臨時被叫去作會議記錄。
一屋子二十幾個人,他基本上都不認識。大家都擔心他會把記錄做得亂七八糟。但他很快靜下心來,花了5分鐘理出頭緒,做了準備工作。他用手機把所有人拍下來,然后在紙上畫出每個人的位置草圖,給每個人編了號,認真記錄1號說了什么,2號又說了什么。等會后,再確認每一個編號都是誰。
結果,他做的會議記錄準確翔實,沒有出一點差錯。
“煩瑣的工作中,請拿出5分鐘思考。”被《華爾街日報》評為“亞洲商界女性十強”的周凱旋在與新員工一起分享她的工作經驗時曾這樣說。
工作前5分鐘的預熱,可以讓人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
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年輕人,遇到不熟悉的事情,先花5分鐘時間理清頭緒,想辦法尋找一個正確的運行程序再開始工作,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作前的預熱除了要決定運行程序外,還需要“刪除垃圾文件”。
一位著名的演講家說過,最好的演講是上講臺的一瞬間徹底忘記講稿的內容,以最自然放松的狀態去演講。我們在工作中也是這樣,輕松的狀態有助于工作順利進行。有時候,遇到臟活、累活,或者是其他自己不喜歡完成的工作,總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與其煩躁和抱怨,不如深呼吸,花5分鐘時間“刪除情緒垃圾”,騰出更多的“內存”去做該做的工作。
除了工作前的5分鐘預熱外,還要養成工作后的5分鐘清理檢查。
有時,好不容易處理完一件瑣碎的工作,匯報交上去,領導只掃了一眼就會指出問題。花這么多精力完成的任務,最后竟然會“埋雷”,就是因為缺少最后5分鐘。如果我們花5分鐘時間,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快速掃描”,從自己的慣性思維中跳出來,檢查一下工作的整體狀況、與其他部分的相互關系,從整體的邏輯性和合理性上去審視一下自己的工作結果,也許就會減少這樣的遺憾了。
其實,那些事業達到巔峰的人也都知道這個秘密,這5分鐘背后的深意也算不上什么秘密(成功人士常常說到它),只是很少有人堅持這樣去做罷了。也就是說,只要比一般人稍微努力一點,就能成功。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