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霞地貌是一種迷人的地理奇觀。每一個欣賞過它的人,都不禁贊嘆:這是天上的彩霞落入了人間!“丹霞”是什么意思?這種地貌是怎么來的?讓我們帶著問題隨著詩文、圖片,一起來揭開丹霞地貌的“面紗”吧——
“丹霞”一詞的來源
1928年,科學家馮景蘭在廣東省仁化縣發現了許多紅色巖石。這些巖石幾乎和恐龍一樣古老。在漫長的歲月中,紅色巖石歷經風吹雨打,呈現出千奇百怪的形狀,有的像童話里的城堡,有的像獨立的雄雞,有的像彎彎的石橋。遠遠望去,廣闊的巖層如同平地里升起的一片紅色云霞,因為風吹云移變幻出千姿百態。馮景蘭被這獨特的景象震撼,給它取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丹霞層”。
“丹霞”一詞來自于下面這首《芙蓉池作》。作者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操的兒子曹丕。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鮮。
傍晚,詩人在荷花池邊散步。他看到,太陽還沒有完全落山,月亮和星星悄悄地在紅色的晚霞間露出身影,于是寫下了“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的詩句。
“丹霞”指的是晚霞。“丹”是紅色的意思。“紅”是晚霞的特色,也是丹霞地貌最大的特點。馮景蘭用“丹霞”給紅色巖石命名,抓住了它的特點,所以人們很快便記住了這種新地貌。
丹霞地貌為什么是紅色的
霞光的源頭是霞光,山的源頭是山,一揮手,火,咆哮著,奔涌著,一路飛跑著就上來了。
好一片著了火的霞光,好一片著了火的山!霞飛處,天地紅,方圓292平方公里,鬼斧神工的山、視死如歸的山、清奇秀麗的山、含情脈脈的山,石峰、石堡、石墻、石柱,頂平的、筆直的、峰陡的、麓緩的,全都著火了!
書畫家陳奕純在獲獎散文《著了火的霞光,著了火的山》中,滿含深情地描繪了他眼中的丹霞山美景。讀完之后,你的腦海里是不是已經出現了一幅絢麗的畫面呢?
這時,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丹霞地貌是紅色的呢?
古人認為丹霞地貌是女媧補天時留下的五色石。后來,科學家通過研究作出了科學的解釋。在炎熱干燥的氣候條件下,巖石中含有的鐵等物質在氧化作用下變成紅色,這才是丹霞地貌顏色的真正成因。
我們說的丹霞地貌基本是指陸上的山石,海上有沒有“丹霞”呢?我要告訴你,我們的祖國真的地大物博,無奇不有!
中國唯一的海上丹霞地貌
中國的丹霞地貌大多數分布在山地、荒漠。但是在“東方之珠”香港,卻有一處海上丹霞地貌,它就是香港赤洲島。整座島嶼由紅色砂巖構成,因此連附近一帶的水域也被稱為“紅海”。紅色小島和綠意盎然的樹林,加上藍天白云的映襯,看起來就像一幅美麗的油畫。
千百萬年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很多奇異的景色,激發人們吟詩作文的靈感,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文章。只要讀書時多多留意,就能在文字中發現一個美麗有趣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