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炎炎夏日,人們采用了哪些方法來避暑呢?
早早地,人們就乘著畫舫或是搖著小船,躲到蓮葉無邊的荷花蕩中,去避暑——吹著清風,扯著閑話,剝著蓮蓬。
大半天的時光就這般懶懶地消磨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于蓮花,就有著一種癡狂的愛。相當多的人,竟整日廝守著荷花,到天黑了也不回去。
傍晚的池塘邊上,聚集了三三兩兩的頑童。他們在鴨蛋殼上畫上彩色的魚,把捉來的螢火蟲裝在里面,提著它追逐廝打,呼喊嬉戲。也有大一些的學童,熱得睡不著了,用袋子裝了許多螢火蟲,掛在書桌上,擺出要熬夜苦讀的樣子。
在夏夜用螢火蟲營造氣氛,氣魄最大的要算隋煬帝。他讓人用大袋子捉來螢火蟲,放飛在景華宮。到了晚上,滿山谷的流螢閃爍飛舞,燦若星辰。
然而僅僅是玩鬧并不能消暑,人們為了涼快可算是費盡了心機。有的官宦人家,在近水的花園里蓋起一座涼亭,用水車把水引到涼亭的頂上,水流不停,在亭子的四周形成水簾,人在其中,自然是清涼愜意。有錢的人家呢,會在院子里搭起涼棚,在地下挖上幾口井,再在井上鋪上竹器,在這里聊天或是睡覺,快活得很。至于普通百姓,打個赤膊,搖一把芭蕉扇,到晚上,左鄰右舍聚到一塊,說幾段狐仙鬼怪的故事,人人嚇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樂。
大暑要是再遇上大旱,人們就更要忙亂了。有的村子從廟里請出火神,用方桌抬出去游行,到哪家門口,哪家就要在火神的頭上潑一盆冷水。還有村子是把泥做的龍王放到烈日底下去曬,等他受不了,自然會降下雨來。更令人吃驚的,竟有村民給狗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放在嬰兒車上,推出來游鄉。人們看到這滑稽樣子,都忍不住會哈哈大笑。
因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習俗。在大暑這一天,扎上一條真船一般的紙船,船上桌椅儼然,杯盞俱全。再把“五圣”請上船——也是紙扎的,五位瘟神。然后用木筏載著,敲鑼打鼓,護送到出海口,一把火燒掉。這把瘟神和酷暑一起送走的場面是極其壯大的,動輒有十幾萬人參與。
如此忙碌,還是消除不了烈日底下人們的煩躁,于是人們又做起了吃仙人草當神仙的夢。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人草是一種只生在南方,有著淡淡甜味的草,能夠清暑解熱。《本草綱目》上說它能治丹毒。但畢竟不是仙草,吃了也成不了神仙。倒是莊子在《逍遙游》里,說到有這樣一位仙子,不怕熱。他說,在藐姑射之山上,有一位神人,她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即使金石都要熔化了,大山和土地都要燒焦了,她也不覺得熱。因為她心里安定平靜。
對于我們平常之人,大暑其實就是某一段艱難的困境。心靜自然涼。人如果內心安定了,就不覺得艱難了。不過,要做到“定”,怕是很不容易。真要到那個境界,不用說炎炎酷暑,就是面對生老病死,也能泰然處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