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佳跟著爸爸逛元宵燈會時,看到一則有趣的燈謎:“海外赤子思故鄉(打一電影名)。”佳佳好奇地問爸爸:“什么叫‘海外赤子’呀?”
“‘海外’是相對于‘海內’而言的。”爸爸笑著摸摸佳佳的頭,“古時候的人們以為,中國的疆域四周都環繞著海洋,所以把國境以內的地方叫做海內。王勃不是還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海內也就是國內。”
“那我知道了,海外就是國外!可是,‘赤子’是什么意思呢?”佳佳追問道。
爸爸解釋說:“赤子的本義,是指剛出生的嬰兒。”
“剛出生的嬰兒?”佳佳瞪大了眼睛。
“沒錯。有古書解釋說,嬰兒剛出生時,還沒有長出頭發和眉毛,整個身體都是紅彤彤的,所以叫‘赤子’。也有人說,古代‘尺’和‘赤’通用,剛出生的嬰兒大約有一尺長,因而叫‘赤(尺)子’。”
“那,‘海外赤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總不會是‘海外的嬰兒’吧?”佳佳不依不饒地問。
“當然不是。”爸爸笑著說,“‘海外赤子’的說法,是根據‘海內赤子’變換而來的。‘海內赤子’是個典故。”
一聽到“典故”二字,佳佳馬上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爸爸隨即講起了《資治通鑒》里記載的一個小故事: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為了抵御外族入侵,李世民每天帶領幾百名將士在大殿庭院內練習射箭。大臣們害怕有刺客,紛紛勸諫(jiàn)說:“這些人一個個拿著弓箭,又距離您這么近,萬一有人圖謀不軌,將對國家極為不利啊!”李世民卻不以為然。他坦然地說:“天子視四海為一家,這大唐國土上的百姓,都是我的忠誠子民(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我對每個人都能推心置腹,坦誠相待,為什么要懷疑保衛我的將士呢?”這句話后來形成了一個常用的詞語——海內赤子,指全天下赤忱(chén)忠心的老百姓。
“在現代中國,因為求學、經商等原因,不少中國人漸漸在海外定居,成了電視里常說的海外華人、僑胞。他們雖然生活在國外,卻時常牽掛著祖國,與祖國榮辱與共。這樣的人,就是‘海外赤子’。‘海外赤子’表達的是一片赤誠的感情,用這個詞來比喻華僑對祖國的熱情、關心和支持,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為祖國是他們根之所在。”
佳佳想起了倫敦奧運會圣火傳遞時,那位站在冰冷的池水里,揮舞著鮮艷的五星紅旗與藏獨分子對峙(zhì)的留學生大哥哥。他算是一位“海外赤子”吧?
正想著,逛燈會的人越聚越多。眼看著一個個燈謎不斷被猜中、取下,佳佳又是眼饞又是心急。“海外赤子思故鄉……”她盯著燈謎,繼續冥思苦想。
爸爸湊近佳佳耳邊悄悄地說了一句,佳佳興沖沖地跑到服務臺,果然領回了一份小禮品。同學們,你們知道爸爸告訴佳佳的謎底是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