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描述一個人物或一件事情的時候,許多同學往往忽視了動作。你來對比一下下面的兩句話:
主人死了,狗也死了。
主人死了,狗狗不吃不喝守在他身邊,最終也死了。
哪句話讓你更有閱讀的興趣呢?顯然,秘密就在那“不吃”“不喝”“守在”這幾個動詞身上。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動作。當你開始關注并觀察一個對象的動作時,你又會發現太多太多的細節動作,就像電影的慢鏡頭,是要將它們一一描寫下來嗎?那可真是太慢了,除非有特殊的表達需要,一般不必太細太碎。那么如何從一連串的動作中挑出關鍵的動作來描寫呢?如何準確地運用動詞?先來看《趕海》的一個片斷:
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邊一個小伙伴,正低著頭尋找著什么。我走過去想看個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原來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東逃西竄哩。突然,小伙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是螃蟹用大螯夾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腳也癢癢的?低頭一看,哦,原來是一只大蝦在逗我呢!它搖擺著兩條長須,活像戲臺上的一員武將。我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這武將就成了我的俘虜,再也神氣不起來了。
請給動詞加上著重號。其實趕海過程中我和小伙伴的動作肯定非常多,作者為什么只挑出這幾個動作來描寫呢?
寫最有趣的動作:
“努努嘴兒,不作聲”是小伙伴要制止“我”走過去的動作,阻止為什么不用手?因為手要去捉那螃蟹。為什么不大聲地阻止?怕嚇走了螃蟹。最重要的是這種努嘴不出聲的滑稽相,令人忍俊不禁。
寫有性格的動作:
動作、行為是性格的表現。螃蟹和大蝦的舉動反映出了它們不同的性格。看那只螃蟹,采取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決定,“逃”“竄”不只是甘拜下風,還將它的慌不擇路表現了出來。讀到后面的“夾”,你是否覺得逃竄有可能是螃蟹的一種策略呢?大蝦則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表現:“搖擺”長須,一副迎敵的“挑逗”姿態,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處的境地有多危險。
寫最傳神的動作:
傳神即傳遞情感。大蝦和“我”的較量過程中,我的腳“癢癢”因為大蝦竟然在“逗”我,傳遞的是一種不知深淺的淘氣,再加之武將般的形象,顯得特別可愛。而我“伸”手一“捏”,傳遞的是一種不屑一顧的輕巧和得意。
寫有針對性的動作:
動詞的運用還由動作針對的對象決定。“我”趕海時,對海星就是“抓”——海星可以滿把抓,沒有顧忌。而對那只神氣的大蝦就不一樣了,“捏”——一來與大蝦那個耀武揚威的表現形成對比,“只一捏”顯得輕巧而迅速。二來大蝦是有交鋒意味的,“捏”是要挑選好位置,防止大蝦反攻。第三點,這“捏”與下文的“俘虜”有所照應,有點押解的意味。你試著連一連下面的詞語,然后說說連線的理由:
舞 鐵錘
掄 大刀
端 籃子
挎 盤子
選擇有針對性的、能突出性格特點的、最傳神有趣的動作,可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實上當你回憶某個人的動作時,往往也是這樣的標準。今天回家吃飯時觀察一下與你共同進餐的人,看看他們有哪些既能體現性格特點,又傳神有趣的動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