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是同學們每天都離不開的書寫工具,從古時候的毛筆到現在大家手中用的鋼筆、圓珠筆,種類越來越豐富。“筆”的字形如同筆本身的演變一樣,也在發生變化。最初,筆的本字是“聿”, 因為古時毛筆筆桿多為竹制,所以后來“筆”字的頭上便加上了竹字頭。在小篆中,“筆”字就像一個以手執筆的造型,表示以筆作為工具的書寫行為。
筆的別稱
傳說,最初的筆是由秦朝大將蒙恬發明的。大詩人韓愈曾根據“蒙恬造筆”的傳說,將筆擬人化,取名“毛穎”,作了一篇寓言《毛穎傳》。文中提到,蒙恬伐楚時,獵獲許多兔子,見兔毛材質甚好,蒙恬便用兔毛制成了毛筆。因為蒙恬被始皇封在管城,累拜中書,所以毛筆又有了“管城子”和“中書君”這兩個雅號。
大學者錢鍾書先生就曾用“中書君”做過自己的筆名,“中書君”本就是筆的別名。以筆之名作為筆名,又和自己的真名“鍾書”諧音,錢鍾書的這個筆名是不是起得很巧妙呢?
筆的詞語
因為筆是人們唯一的常用書寫工具,在文學創作、繪畫活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它常常被視為創作的象征,寫作、書畫的很多活動都可以用“筆”所組成的詞來指代。
比方說,開始創作、練習書畫叫“試筆”,書寫結束叫“擱筆”;寫得好叫“妙筆”,寫得壞叫“敗筆”;富有啟迪和哲理的句子叫“警筆”,不高明的作者常自稱“禿筆”;夸獎名家大師叫“椽筆”,自我謙虛叫“拙筆”;書信來往叫“筆友”,文字爭論叫“筆戰”;文人改行叫“投筆”,一生最后的文字叫“絕筆”。類似的和“筆”相關的詞語相當多,同學們不妨自己也找找看。
筆的典故
在過去,工作中擅長寫作的人,往往被俗稱為“筆桿子”。想想看,既然好文章都是出自筆桿子之下,那么把筆看作才華的源頭,也是自然而然的了。人們就常常用“夢筆生花”“妙筆生花”來夸贊人的才華。傳說李白年少時,有一次夢見自己所用的筆頭上生花,從那以后,他就有了無窮的才華,作詩如有神助,成了享譽千古的“詩仙”。
不過,筆畢竟是身外之物,把自己的才華寄托于外在,實在不是很保險。“江郎才盡”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南朝時有位著名的文學家叫江淹,在他年老以后,感到自己才思漸漸枯竭。一天夜里,江淹夢見一位自稱郭璞的神仙,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給你用了許多年了,現在你把它還給我吧。江淹聽罷,從懷中真的取出了一支五色筆,把它還給了神仙,可打那以后,江淹就再也寫不出好文章了。同學們,你們是想自己練就一身才華,還是想不勞而獲,得到一支神奇五色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