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原是為了解決交通問題而出現(xiàn)的一種建筑,除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之外,還成了一種可供欣賞的藝術品。
很多橋因為一首詩而天下聞名,有些直到今天還是人們向往的游覽勝地。朱雀橋、二十四橋、洛陽橋、灞橋、楓橋……你還知道哪些橋呢?先讓我們來走一走下面這幾座著名的“橋”吧
朱雀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劉禹錫)
朱雀橋是建在南京內秦淮河上的一座橋,六朝時代居住在它附近的大都是達官貴人。隨著朝代的更替,這里成為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往日的繁華也無處追尋。今昔對比之下,人們對歷史的興衰存亡感慨萬千。自劉禹錫的這首詩流傳以后,朱雀橋便被詩人廣泛吟詠,表達憑吊興亡的感慨。如:
朱雀橋邊晚市,石頭城下新秋。昔人何在,悲涼故國,寂寞潮頭。(宋·朱敦儒)
朱雀橋邊野草,白鷺洲邊江水,遺恨幾時終。喚起六朝夢,山色有無中。(元·白樸)
二十四橋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唐·杜牧)
二十四橋位于揚州,有說是二十四座橋,也有說是一座名為“二十四橋”的橋。杜牧曾在揚州做過官,在這首詩中,他借助二十四橋這處景點,表達了追懷舊游之情。在此后一些詩詞名家筆下,也可見傳遞出同樣的念舊情緒:
淮南二十四橋月,馬上時時夢見之。(宋·黃庭堅)
二十四橋何處是,悠悠。忍對嫦娥說舊游。(宋·韓元吉)
灞橋
灞橋是西安市城東的一座古橋,歷史上這里是交通要道,且橋兩岸種植許多柳樹,人們送客到此,往往折柳枝贈別。因此,同柳樹一樣,灞橋在詩詞中也承載著詩人的離愁別緒:
別君帳飲灞橋頭,長歌為君寬旅愁。(宋·陸游)
車馬灞橋中。別緒匆匆。(宋·趙師俠)
灞橋兩岸千條柳,送盡東西渡水人。(清·王士禛)
除了這些“名橋”,詩詞中還活躍著許多無名的橋,如“小橋”“畫橋”“野橋”等。它們有的優(yōu)美,就像畫中的景物: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唐·杜荀鶴)。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宋·柳永)
也有的坐落在旅途中,不經意間被詩人收入詩句,表達或是惆悵,或是輕松的心情: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唐·溫庭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
詩,因橋而生情; 橋,因詩而成名。讀讀這些詩句,品品橋中詩韻,別有一番情趣。你走過哪些古老的橋?能在詩詞里找到它們的蹤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