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中,所有學生并不是在同一認知水平上,有經驗的教師會照顧到,一次成功,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師反復講,這不能理解為誨人不倦,百講不厭,而只能說明教師的水平問題。因此,初中化學的高效課堂研究,既要研究教師如何教,又要研究學生如何學,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出高效。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高效
怎樣才能做好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高效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為教師的教充分準備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有很多獨特的魅力。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備課時,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化學實驗課程資源。比如,我在序言課常為學生準備這樣幾個神奇的小實驗:一杯吹氣能變渾濁的澄清石灰水、一朵會變色的紙花、一個燒不壞的手帕等。
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學生往往對實驗超級感興趣,這時的他們不愿只停留在對教師演示實驗的觀察上,也很想親自動手試一試,于是我在備課時就想辦法盡量把更多的實驗設計成學生可以參與的分組實驗,讓學生感受化學帶給他們的快樂。同時,我在備課時隨時想著讓課后的家庭小實驗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若是發揮得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中,更重要且有效的是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價器具或廢棄物,制成簡易的實驗儀器或實驗替代藥品,如,用貝殼或雞蛋殼代替碳酸鈣、用食用堿代替碳酸鈉、用廢棄小藥瓶作反應容器等。這樣,既可以豐富實驗教學資源,又增強了學生的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
另外,備課時,還要強調“二次開發”,對教科書中的實驗做適當“增刪”。
教科書是實驗教學最重要的教學資源。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教科書出現了多版本、多樣化現象,我們選擇的是人教版的教科書。由于各教材的開發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必須樹立新課程所要求的“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打破教科書的結構、體系及內容框框,結合課程標準和校情及學生實際,對教科書中的實驗進行“二次開發”,對教科書中的實驗做適當“增刪”,對那些缺乏普遍適應性,或實驗本身存在一定問題(如,現象不明顯、成功率不高、探究性不突出)的實驗,進行改進、完善,甚至重新設計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難點知識和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而教材又沒有的實驗。實驗的“二次開發”,主要應側重于實驗原理、裝置、方案和手段的改進與創新以及微型實驗的開發等。
二、為學生的學精心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地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有利于發揮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更為有效。
例如,在有關“元素”教學中給出O2、H2O、CO2的化學式,讓學生尋找共同點;在“質量守恒定律”一課可用蠟燭燃燒稱量的實驗作為啟動和驅動性問題展開討論;在“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一課用一瓶碳酸飲料中溶有的大量二氧化碳引入;在“二氧化碳的性質”一課,利用學生對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溫室效應的矛盾情感,引發學生開展“二氧化碳的利與弊”的大討論,在正方、反方的辯論中,辯證認識事物的兩面性,認識“化學是把雙刃劍,既可以造福人類也可能帶來巨大的破壞作用。”教師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的富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如“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鈣中加入水能煮熟雞蛋”等來設置學習情境。
其次,要注意化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事實證明,學生對于聯系生活的知識最感興趣,比如,怎樣進行滅火、胃酸的治療、水污染的防治、鐵制品的防銹等。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講新型材料時,讓大家通過事實認識到沒有半導體材料的工業化生產,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沒有低消耗的光導纖維,也就沒有現代的光纖通信等,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化學工業為新材料的研發、社會發展的推動所起的重大作用。
2.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過的時候,知識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為營造具有人文氣息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服務。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興趣的持續保持,使自己的課堂達到“課伊始,趣已生,課已盡,趣猶在”的境地,這樣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也會隨之不斷升高,學生會不自覺地愛上你的課,期盼著下一課的到來,日積月累,學生會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根據學生的情感遷移特點,課堂上教師以滿腔的熱情關愛每個學生。對“走神”的學生多提問;讓“粗心”的學生多板演;與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多交流;給學習困難的學生“開小灶”;為學習優等生提供機會,讓他更好地表現和發揮……使他們感到不學好就辜負了老師的一片苦心,從而使學生聰明的“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教學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探究時,可以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儀器、卡片拼裝制取裝置,每組中都有幾種可以選擇的裝置卡片,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隨意組裝,然后分組展示,在學生的展示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各種裝置的優缺點,比較異同,反思自己所設計的裝置的不足,并總結歸納實驗最佳裝置。另外,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給他們強調各種裝置的注意點,在這種反復比較中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只要學生能組裝、能展示,相互交流有提高,就成功了。學生的知識背景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角度和認識水平也存在差異。因此,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我們提倡以小組為單位的探究活動,且在探究實踐中高度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課程目標的落實。這些知識不是教師直接告訴的,而是通過學生的一系列活動自己得出的。雖然整個教學過程依然有教師的引導,且教師的引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彌散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引發著課堂上的各種活動,但這種引導落在引發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及學生間的交往合作。這樣,學生能夠真正實現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激發和維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了有效的教學。
3.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結構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機械地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構建新的理解,就是說,學習過程是一個理解的過程。理解應包括:(1)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解釋、表述所學的知識。(2)能歸納、概括事物的特征,綜合得出結論。(3)能基于這一知識做出推論和預測,從而解釋相關的現象。(4)表達清楚一個內容具體、豐富的知識網絡及其內外聯系。(5)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新的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6)通過運用使原有的知識網絡得到修改、擴展。
例如,在“燃燒與滅火”教學時,講清楚燃燒的三個條件后,要讓學生明確燃燒時,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滅火時破壞一個條件即可,隨后可以給學生出示很多現實生活中的燃燒與滅火相關的題目,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4.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當前的教材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知識結構體現,很多以談話的方式出現,因為對每個話題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這樣的優點便于拓展學生的思維,但對學生思考化學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挑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有序思維能力進行必要的培養。讓學生掌握對于一個化學問題思考從哪里入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化學學習中,無論是實驗現象的描述,還是有關的化學計算以及化學實驗的操作步驟,都有一定的順序,學生在探究化學問題、討論問題的時候,也有一定的順序,通常是沿著從表到里、由遠到近的方式進行思考。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化學有序思維的培養,讓學生會學習。
5.開展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
將班級學生根據程度分成幾個層次的教學小組,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思考問題分層、習題的分層、完成方式分層次等。在教學中,教師理解學生的差異性,加強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自己解決不好、解決不了的題,提交到小組內學生間交流和討論,通過生問生、生教生、師生相互討論達到弄懂弄透,這樣獲得解決的題目印象會更深刻,不易忘記。即使有一部分仍然無法解決,討論交流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再次放大、突破、升華。合作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協作、分享精神,為學生在社會性群體中的適應和發展做準備。探究學習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為學生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維產品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在個人學習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合作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
6.進行分層次教學
學生之間是存在各種差異的。但并不是說將學生分成幾個等級,而是在教學中重視每個學生的發展,不能只重視學優生,忽視學困生的發展。新課程要求我們重視每個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問題切入的起點,在要求上有所區別。教學的低起點,有利于每個學生參與,有利于每個學生有所收獲。而多層次,則有利于每個學生的發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層次教學呢?教學證明,開放性的問題最能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比如,你知道生石灰和水反應的方程式嗎?這是個低層次的問題,學生都愿意回答;假如,這個反應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這個問題的難度就增加了,部分學生容易答錯,學習好的學生能得到提高。這樣就能照顧每個學生的發展,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如果教師能在每一次課前精心準備,并在教學過程中能有意識地將學生向以上方面引導,那么無疑將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而且,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是每一位化學教師自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必須研究的問題,成功的化學教師必須強化“有效教學”的理念,不斷思考課堂教學效益,改進與探求有效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匯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