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愉,美籍華人,曾任美國洛杉磯市副市長,后來成為全球頂尖人力資源公司的負責人。當年,她從一個被同學歧視的華裔女孩,成長為美國洛杉磯市副市長,用教育幫助了一代洛杉磯市民,她制定的大學入學計劃被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簽署為法律。與陳愉非凡的人生經歷相比,她的婚姻經歷更為獨特。日前,陳愉女士應邀在北京舉辦了一場有關職業女性人生規劃的演講,筆者有幸采訪到她,也得以聆聽這位華裔杰出女性有關事業以及家庭的成功心得……
強者才能贏得尊重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說自己曾經是個羞怯的女孩,能講一下您童年的經歷嗎?
陳愉(以下簡稱陳):我出生在美國東海岸一個離華盛頓不遠的地方。20世紀70年代,中國在美國人眼中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那時的我是個沉默寡言、衣著寒酸、怪模怪樣的小女孩。因為我不會英文,曾被轉到有“特殊需求”的班里,跟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孩子們在一起。后來我的英語水平提高了,才被送回正常班學習,但我的同學依然沖我喊:“中國佬,滾回中國去!”我在學校幾乎沒有社交,只能與書為伴。因此,當個白人是我小時候最大的愿望,因為成為白人也許就意味著漂亮、富裕,最起碼能過正常人的生活。
記:您父母對您的性格影響很大吧?
陳:是的。我小時候家里并不富裕,父母卻拼命掙錢在比較好的小區買了房子,為的是能讓我和弟弟在白人學校讀書。我13歲時的一天晚上,只有我和爸爸在家里,他說那天是他們公司的年度晚會。我問他:“你為什么不參加呢?”爸爸嘆了口氣,說他每次去參加活動的時候,都不知道和別人聊些什么。爸爸的話像閃電擊在我身上,讓我突然明白了兩件事:第一,雖然爸爸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高才生,但他永遠不會在生活和事業上獲得應該獲得的成功;第二,爸爸原來像我一樣,不知道怎么跟美國人打交道。如果我們要在美國生存下去,就必須懂得美國社會是什么樣子,以及我們怎樣才能融入美國社會。就是這個想法,讓我在20年后進入美國政界。
記:從那以后,您的心態和精神狀態是否發生了很大變化?
陳:與爸爸的那次談話,徹底改變了我的心態,讓我勇敢地融入美國社會。讀中學時,我在亞裔學生的支持下,以極大的優勢擊敗了優越感十足的白人學生,順利當選學校社團負責人,這給了我極大的自信。中學時代,也是我展露個性和特長的重要時期。上高中時,我得到了一部二手單反相機,從此迷上了攝影。帶著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我的攝影作品獲獎了。在科克倫美術館,我的攝影作品與藝術史上大師級的作品并排陳列數月之久。那時,我成了被這個世界認真對待的人,那種信心十足的感覺,讓我記憶猶新。那些平時歧視亞裔學生的美國同學也對我刮目相看。在班里組織的辯論會上,我也當仁不讓地成了最佳辯手。一個叫約翰的美籍同學被我辯得啞口無言,過后還請我吃飯。這讓我覺得,只有成為強者,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記:上大學時,您是如何把握表現自己的機會的?
陳:在杜克大學讀書時,當時已經聞名世界的靳羽西與中央電視臺合作的《世界各地》欄目,在杜克大學招聘助理,我幸運入選,與她合作了6周。當時紐約的房租高得出奇,我無處棲身,靳羽西就邀請我住到她家里,我們相處非常愉快。雖然20年后她已經不記得我了,但她教會了我將目光轉向更廣闊的世界,讓夢想飛得更遠。正是這段經歷激勵我畢業后要做一個成功的房地產開發商。帶著這個理想,我來到洛杉磯。在那里,我住狹小的公寓,吃泡面,讀完了加州大學房地產金融專業和城市規劃專業兩個碩士的課程,從而走上了創業之路。從事房地產工作讓我賺了很多錢,買下了市區一個可以俯瞰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的公寓。那時,我常常感到自己已經站在世界之巔。
記:您是如何跨入政界的?
陳:13歲時和父親的那次談話讓我明白,要想在美國取得成功,就要融入美國社會。我逼自己廣交朋友,在導師的幫助下,我認識了很多人,從政界到商界,我幾乎每天都在公寓里開Party,我也成了眾所周知的“網絡人”。憑著龐大的人脈資源以及自身實力,我被洛杉磯市長選中,進入洛杉磯市住房專家委員會,成為七名委員之一,負責監督清查洛杉磯市的保障性住房情況。那一年,我才24歲。這是一份沒有薪水的工作,我利用業余時間來打理這些事情,堅持了整整7年,一直到被提名為副市長。
最大的壓力是沒有了私生活
記:您當時才31歲,是如何當上副市長的?
陳:2001年,洛杉磯市新上任的市長沒有任何從商經驗,需要物色一位熟悉商界的人幫他負責城市建設和規劃工作。朋友向他推薦了我,我們深談了一次,他對我在住房委員會的工作經歷很看重,認為我能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就這樣,我順理成章地成了副市長。雖然當副市長收入不高,但我認為有了從政經歷,會對我以后的事業發展有一定幫助,更重要的是我有機會改變這個世界。當上副市長后,權力的光環帶給人的感覺好極了,當我走進市政廳時,其他公務員會站著向我行注目禮,我的每一句話都有人關注和記錄,出席活動或進行調查,還有電視臺跟著。然而,在這些光環背后,也有沉甸甸的責任,我要對自己的職位負責,更要對自己的市民負責。
記:您分管城市建設和規劃,這一領域是腐敗高發區,您受到過誘惑嗎?
陳:邁進市府大廳后,我就感覺自己置身于金錢與權力的洪流中,無時無刻不在面對道德考驗。有很多公司高管直接找到我,希望能從我這里獲得各種信息,在我的職權范圍內行個方便。當然,只要你幫了他們的忙,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讓你得到好處。一次,我們剛公布了一個擴展飛機場的項目,一些想承接政府工程項目的公司就來找我打探消息。一個大公司的CEO還邀請我喝酒。酒席上,他希望我能在一些不符合市民利益的事情上幫他的公司獲利,我當場就拒絕了。其實,如果我答應了他的請求,別人也難以發現,而且他和市長關系很好。被拒絕后,這個CEO非常氣憤,他自恃和市長關系好,再加上我只是個副市長,而且還是個年輕的華人女性,他認為我該聽他的。后來,他向一些有權勢的人抱怨我不幫他,他的那些朋友也都來找我,我只能一一解釋。實際上,面對金錢的誘惑,我身邊有不少人為那些大公司提供便利,我也迷茫過:當別人都忙著撈錢,我為什么要潔身自好?不過我一想到作為華裔美國人,別人對我的關注或者說監督要遠遠超過身邊的白人,所以我要努力去表現、證明自己。
記:當副市長的四年里,您做過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什么?
陳:一上任,我就做了一項關于洛杉磯市成年人教育水平的調查。這項調查是史無前例的,而我們的調查發現就連牽頭的專家也感到震驚。在洛杉磯市處于勞動年齡的成年人中,有53%的人不具備用英文看路標以及填寫工作申請表的能力,這個比例要高于美國其他大城市。我們發現,移民到紐約的人大多是坐飛機去的,而到洛杉磯的人大多是走著來的。比如,從墨西哥走過來的移民,不光窮人多,有些人甚至不識字,他們不僅是英文文盲,而且母語也是文盲。這樣的調查結果讓我想到了我自己,小時候,我中文、英文說得都不好,但好在我會看英文,書是我的朋友,正是通過看書,我才一步一步地接受教育,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于是,我決定為他們做些什么,去改變這些人的命運。
記: 您為他們做了些什么?
陳:為了讓每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我和我的團隊走進一個又一個移民家庭,詢問那些父母:“希望你的孩子上大學嗎?”結果有98%的人表示非常希望。但一問他們有可能嗎?就只有20%左右的人認為有可能,大部分人認為自己負擔不起學費。我讓他們猜大概需要多少學費,結果他們猜的金額要比實際金額高出3倍,他們也不知道政府有幫助孩子上大學的項目。在這些調查的基礎上,我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和員工培訓計劃,這些計劃后來成為美國全國范圍內的典范。我制定的移民家庭大學入學計劃,在2007年被加利福尼亞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簽署為法律,并幫助了超過10萬戶家庭的孩子順利進入大學。至今,走到大街上,還會有人認出我來,興奮地對我說:“陳愉,我的孩子是通過你制定的項目上大學的,太感謝你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有種無法形容的喜悅和成就感。
記:您覺得當副市長最大的壓力是什么?
陳:最大的壓力就是沒有了私生活,不能談戀愛,不能約會。如果我和一個男士去參加聚會,大家都會關心這個男士是誰。如果有男士約我,我也會懷疑他到底是喜歡我,還是想利用我為他的公司謀取利益。有一次,從紐約過來一位男性朋友,我帶他參加了一個女友組織的私人Party,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報紙捕風捉影,說“我們的副市長有了意中人”。
想成功先成為最好的自己
記:您38歲才結婚,之前有過失敗的感情經歷嗎?
陳:有過幾次感情經歷,最痛苦的一次是2005年夏天,我和交往了幾年的男友分手了。當時我悲觀地想,難道我注定是一個得不到幸福的女人?在最迷茫的時候,我遇到了改變我婚戀觀念的好友莫琳。莫琳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女商人,比我大20歲。她雖然離異,但對生活充滿熱愛。看到我一蹶不振的樣子,莫琳安慰我:“一個女人幸福與否,并不只是婚姻說了算,你這么年輕,不應只想著結婚,而應該學著怎樣與男人交朋友。單身應該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幾年,而且是成長最快、學得最多的幾年,你完全有能力讓自己幸福。”莫琳的話讓我猶如醍醐灌頂。此后,我專注于社交、事業,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也具備了俘獲優質男人的能力。
記:您和現在的丈夫是怎樣認識的?他一定很浪漫吧?
陳: 我的先生叫Dave,我倆是在一位朋友的Party上認識的。當時他正忙著跟幾個年輕漂亮的女孩約會。認識我之后,他被我的成熟、性感、快樂吸引住了,很快就把那些女孩忘掉了。Dave是個浪漫的人,我倆相識半年后的一天,我正和女友逛街,突然接到他要我立即回家的電話。我回到家,Dave穿著運動服邀請我去海邊散步。我答應了。落日的海邊,浪漫迷人,我倆繞著海灘跑了一圈。突然,我發現不遠處的海灘上有種紅色的東西,走近一看,是一簇簇火紅的玫瑰,旁邊還有香檳和巨大的字母“Marry me”。這時,Dave單膝跪地,拿出戒指向我求婚。我被巨大的驚喜和幸福所包圍,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
記:生活中,您覺得自己算得上賢妻良母嗎?
陳:我不會做飯,也不會做家務,剛結婚時,我只會燒開水泡面吃。結婚五年來,我的大女兒、二女兒相繼出世,我現在才學會炒雞蛋。按中國的標準,我絕對算不上賢妻良母。我曾和先生交流過對賢妻良母的看法:這個社會總在催促女人結婚,但結婚之后,沒有人告訴女人該怎么辦,很多女人早早結婚,在賢妻良母的角色中失去了自我。到了40多歲,丈夫身邊有了年輕漂亮的女人,她們就會被無情地拋棄。我拒絕做這樣的賢妻良母。先生也同意我的看法。
記:您現在是全球頂尖人力資源公司的負責人,工作忙時是如何調整自己的?
陳: 我的工作時間不規律,整天飛來飛去。兩個女兒來到人世后,我的生活充滿了疲憊、挫折和失敗感。一天,婆婆見我面容憔悴,神情恍惚,便憐惜地對我說:“你不要這么累,女人應該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她把我趕出去打網球、看電影。婆婆是音樂教師,也是社團領袖,她養育了三個孩子,卻堅持擁有自己的愛好和享受自我的時間,生活過得很精彩。她熱愛生活的態度感染了我,現在,我保證自己每天睡足8個小時,周末還要睡午覺,每周要打四五次網球。
記: 您曾在演講中說過,有些中國女性缺乏自信,只要婚姻出了問題,她們就失去了快樂。她們怎樣才能找到自信和快樂呢?
陳:大部分女性被我們的社會壓“小”了,中國父母很喜歡管孩子,很少鼓勵孩子表達自我。長大后,我們需要發展表達自我的能力,需要聽到自己的聲音。而這部分女人恰恰缺乏表達自己想法和見解的能力,因而不知道如何與男人相處。我特別喜歡一個故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還是姑娘的時候,有兩個男人追求她,他們都很出色。對于第一個男人,她說:“和他在一起,讓我覺得世界上最棒的人是他。”對于第二個男人,她說:“和他在一起,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棒的人。”后來,她嫁給了第二個男人,就是她現在的丈夫。至于第一個男人,誰也不知道他是誰,歷史不記得他的名字,這是女王的尊嚴,也應該是女人的尊嚴。如果你有女王一樣的思維和舉止,人們也會像對待女王一樣對待你。因此,我想對這部分女性說,女人不能僅僅依賴婚姻獲得快樂,不管是單身、戀愛或者已婚,都要學會自己尋找快樂和幸福。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