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業余時間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看報,尤其是每天晚上,上床后要是不看會兒書報雜志,就睡不著覺。
我是從2001年11月份開始看《婦女生活》的。有一天我到同事家串門,發現他家茶幾上有本雜志,就隨手翻了翻,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那本雜志,就是《婦女生活》當年第12期。朋友跟我說,《婦女生活》老少皆宜,雅俗共賞,既講生活大道理,又教生活小竅門兒。我的感覺是,它內容豐富,可讀性強,國事、家事,健康、生活……方方面面它都涉及。當天我就把那本雜志借回家,一口氣看完了。事也湊巧,第二天一上班,郵局投遞員到我們單位征訂2002年報刊,在他做宣傳的“暢銷報刊目錄”上,我一眼就看到了《婦女生活》。于是,我毫不猶豫地花42元錢訂閱了2002年全年的《婦女生活》雜志。至今,我已經連續訂閱11年。而且我有個習慣,愛把看過的雜志按年度裝訂起來,不僅便于保存,也便于翻閱。
2012年的5月份,我外出學習一個多月,等我回來時,家里變了樣,原來妻子雇人把房子重新裝修了。吃完晚飯,因趕寫一篇稿子,我想查閱有關資料,印象中2010年某期《婦女生活》上好像有我要找的內容,于是我直奔書柜,找我精心裝訂過的那些寶貝。誰知打開書柜一看,我傻眼了:我裝訂的那些報刊全沒影兒了。我心里“咯噔”一下,連忙問妻子把我的寶貝弄哪兒了。妻子竟說,為了刷墻,她讓常在小區收廢品的一個小伙子幫忙挪書柜,小伙子看上了那些“廢品”,出高價,一塊錢一斤給買走了。說著,妻還不忘跟我炫耀:“你老婆能干吧?賣了好幾百塊錢呢!”
我氣得話都說不出來了,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擠出幾個字:“敗家子兒!”然后急忙沖出家門,直奔小區大門口——收廢品的小伙子每天在那兒等生意。經打聽,小伙子已在四五天前把我那些寶貝賣給了一家廢品收購站。我拉上小伙子,直奔那家廢品收購站。萬幸的是,我那些裝訂的報刊都還在。我要求贖回,廢品收購站老板一口回絕,理由是店里的廢品堆積如山,要找到我那些東西無異于大海撈針。其實我心里清楚,老板之所以找借口不讓我贖回,是因為那些“廢品”能給他帶來不少利潤。我一咬牙,說:“不麻煩您,我自己找!”指指收廢品的小伙子,我又對老板說,“另外,你從他那兒買的時候花了多少錢,我給你三倍的價錢!”老板頓時喜上眉梢,嘴上雖然還在客氣“那多不得勁兒”,兩只手卻已經開始在廢品堆上扒拉。經過我們三個人近兩個小時的翻找,我裝訂的那個報刊基本全找到了,其中2002~2011年總共10本《婦女生活》裝訂本全部找到。
把書運到家時,我滿頭大汗,渾身是灰,妻子看了又無奈又心疼,說:“你這些古董啊,以后我再不會動了,免得再次吃力不討好。”
我一直認為,好雜志就是一所好學校,能給人帶來快樂、智慧、知識和勇氣,是無可比擬的精神財富。《婦女生活》,就是這樣一本好雜志!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