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控制自己的情緒,失敗者被自己情緒所控制。
去年夏天,電視娛樂節目《中國好聲音》點燃了公眾激情。這個讓選手一唱成名、讓評委咸魚翻身的節目,其引進者就是重慶女孩楊媛草。
不指望幸運,指望的是敏捷才思
楊媛草出生于重慶十八梯,是典型的80后。爸爸開了一家塑料廠,媽媽也是生意人,都沒什么時間管她。媽媽教女兒最多的,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她常說:“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對任何困難都不屈服。”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楊媛草從初中起就住校,獨立性很強。
18歲,楊媛草讀高三的時候,外婆、爸爸相繼離世。一夜之間,她似乎變成了一個成熟有擔當的大人。看到父親的工廠倉庫里,塑料按摩墊堆積如山,如果不處理,將一文不值,楊媛草“勾結”了兒時的好伙伴,在三個月里賣出了5萬個存貨。人生中第一個波折,激發出她特有的強韌與決斷力。
之后,她怕媽媽承受不了打擊,放棄了保送廣東外國語學院的名額,在最初一段難熬的日子里,天天在家陪媽媽。從校長那里得知實情后,媽媽拿起雞毛撣子就打女兒,沒想到女兒說:“我怕媽媽因為承受不住,會發瘋。”母女倆當即抱頭痛哭。
失去讀大學的機會,楊媛草決定出國留學,她每天去濱江公園背單詞,托福成績超過了600分,獲得了英國卡迪夫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媽媽覺得傳媒有點冷門,不支持她學,但她執意要學。
1998年,楊媛草去了英國留學。她每天買報攤上所有主流報紙,從正經的《泰晤士報》到聳人聽聞的《太陽報》,觀察不同媒體對同一事件的爭論,并試著分析各種利弊。
大四那年,她在英國COI(Central Office of Information英國中央新聞署)實習。部門布置虛擬任務:倫敦皇家警察署委托設計招兵廣告,背景是9·11事件之后,英國為了平衡種族關系,宣傳多文化交融,希望招募不同種族的新兵。主要任務是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再搜集信息做成報告。
別人都是查找現成的資料,楊媛草卻去了倫敦外國居民最集中的社區,敲開兩百多戶人家的門,做調查問卷。為了讓陳述報告更好看,她還特意拍了短片,將實地調查的景象還原。她當時就明白,踏實細致的行動,加上動人的展示形式,才能成就那最后一刻、最關鍵的華美呈現,從實習報告到客戶提案皆是如此。
完成這個項目后,她收到了來自英國中央新聞署的錄取通知,負責在少數族裔中進行政府公益性宣傳。小到食品安全,大到征兵、工黨保守黨辯論,都是她的工作范圍。那時,她年少輕狂,決定獨立完成征兵廣告,沒想到,遭受印度女上司的打壓。她不服氣,和上司吵了一架,上司跑去領導那兒哭訴說:有她沒我,有我沒她。如果楊媛草失去了這份工作,將失去工作簽證,會被遣送回國。無奈,她只能當眾向女上司道歉。這讓她明白了團隊與合作的重要性。
一個狂妄挑戰,給好點子引來人氣
2005年,楊媛草打碎了金飯碗,和朋友在英國成立了一家制作公司,雄心勃勃地要做原創電視節目。公司初創時期,十分艱難,她頓頓吃速凍餃子,乘凌晨打折的飛機,住廉價旅館。
成功卻與辛勞背道而馳。她拍的兩檔真人秀節目的樣片,和國內電視臺都已經簽了意向性合同,其中一檔甚至還拿到了摩托羅拉100萬美元贊助,但項目最終還是黃了。她猜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想法有些超前,“就像開一家服裝店,你有很好的原創品牌,但沒有名氣,賣不出去,你就需要擺些更有名的品牌,把人氣聚集起來。”可惜的是,因為缺乏人氣,缺乏客戶的信任,她的好東西賣不出去,隨后公司宣告破產。
2006年底,一次戰略投資會議上的發言,改變了她的人生。當時,在座的都是電視圈的大人物。做完20分鐘PPT陳述后,楊媛草覺得自己講得不痛不癢,于是加了一段。她說到中國市場,不能March(進軍),需要Navigate(導航)。她甚至還引述了“摸著石頭過河”的名言。說完之后,她非常緊張,臉熱得發燙。“那些人見慣了畢恭畢敬的態度,突然出來一個人挑戰他們,他們會覺得很奇怪,又很有意思。”
楊媛草的演講最終打動了現場的一位先生,會后他邀請楊媛草喝咖啡,聊了很多業務上的事,最后問:“我們能一起工作嗎?”此人正是英國著名綜合電視臺ITV的前任首席執行官Mick Desmond。當時,兩人都看到了版權模式引進、經營在中國的巨大商機,Mick隨后成了楊媛草的重要合作伙伴。
經過一段籌備期,IPCN國際傳媒公司于2007年10月成立。這是一家版權代理公司,把國外成功的娛樂節目的版權引入中國。用總裁楊媛草的話來說,她是一個穿著十厘米高跟鞋賣版權的女人。同行們并不看好這門生意在中國的前景,因為節目模式版權的概念,在當時山寨成風的中國電視圈極其微弱。
但公司成立僅三個月后,楊媛草就為湖南衛視引進了荷蘭Endmoel公司的《以一敵百》節目模式。
雙方的合作過程十分艱難。第一次會面,楊媛草、荷蘭版權方、湖南衛視的領導,在煙霧繚繞的會議室談了十幾個小時。會后,荷蘭人拉住楊媛草不滿地問:“為什么我的公司要和中國人做生意?”讓荷蘭方不滿的原因是,電視臺開出的版權價格非常低,而且幾乎沒有議價空間。當時楊媛草和下屬開玩笑,說如果多飛幾次過來談業務的話,連機票錢都不夠。
而更主要的分歧是觀念上的,比如模式授權的合約上,需要限制播出次數。有領導不理解:“你把杯子怎么做的方法教給我了,那現在這個杯子做好了歸誰呢?我要把這個杯子給誰看、看幾遍,關你什么事?”楊媛草回復說:“可知識產權是我的。”對方答:“勞動是我付出的。”
好在,現實并沒有消磨掉楊媛草理想主義的光芒,只是讓她學會更靈活地去實現構想。
意外種種,不許被情緒控制
湖南衛視對《以一敵百》版權模式的引進,雖然市場反響平平,卻像是在一片荒涼的無人區中插了面旗幟,開啟了購買國外節目模式的先河。當時并未引起更多電視人的重視,直到2010年《中國達人秀》的出現。
《達人秀》系列非常火爆,已經授權四十多個國家,在各國的收視排名都很靠前。但楊媛草將《達人秀》引進大陸的路并不順利,北京、湖南、廣東等多家衛視都表示對此沒有興趣。東方衛視一開始也沒有興趣,只告訴楊媛草:假如可以找到贊助商,就可以合作。
楊媛草終于等來了世博會的機會,她將目光對準了寶潔公司。她給寶潔聘請的媒介購買公司Mediacom寫信,解釋世博會可成為有利的外部因素。她還請來版權方SYCO,一起做寶潔全球大老板的公關工作。
她從美國談到東南亞,從東南亞談到中國。在倫敦飛往廣州爭取寶潔公司支持的旅途中,她還不忘在筆記簿上畫圖,說明創意:兩個頭發扭在一起的小人,代表海飛絲“實力派”,一個布滿胡子茬的人臉,這是為吉列考慮的創意。最終,寶潔同意為《達人秀》提供千萬元級別的贊助,東方衛視隨即同意讓《達人秀》落地中國。
“做媒體,會碰到各種意外,要與那些消極的情緒斗爭。成功者控制自己的情緒,失敗者被自己情緒所控制。”遇到重大挫敗,常常是楊媛草前一天哭得要死要活,第二天眼睛腫了,戴副大墨鏡繼續工作。一天,她在第二季《中國達人秀》總決賽前接到電話,被告知蘇珊大媽扁桃體發炎,有可能無法來中國。“當時我正在和寶潔高層開會,聽完電話,急得差點哭出來。寶潔的人問我,你還好么?我深吸口氣轉過頭說,‘是時差,時差害我臉色不好。’當時腦海里冒出的就是‘強顏歡笑’四個字。”
為了請來蘇珊大媽,楊媛草花了一個月時間,與對方進行合同談判。雙方律師都是英國人,在很多條款上各持己見不肯讓步,楊媛草先和自己的律師一條一條地過,又去和對方律師斡旋,與經紀人溝通所有彩排和演出細節。直到看到蘇珊大媽下飛機,她才松了一口氣。
之后,借助熟悉中英文化的優勢,楊媛草將海外電視節目模式源源不斷地引進中國,從《以一敵百》《嘉年華美好時光》到《中國達人秀》《我心唱響》,均開創了中國電視娛樂節目該種類型的先河。
而讓楊媛草的事業邁上第一個頂峰的,是對《中國好聲音》的引入。那是在一次聊天中,她向時任SMG副總裁、東方衛視總監田明,及《達人秀》導演金磊偶然談到的,“在荷蘭有個節目非常棒,叫《The Voice》(聲音),一經推出,就創下收視奇跡。如果咱們拿來做,一定也會大紅大紫,要不要看看?”
而這檔節目的版權,最終被浙江衛視拿到。楊媛草帶領IPCN的團隊,精心為浙江衛視翻譯了“節目模式寶典”。其中事無巨細地記錄了節目宗旨、操作流程、舞美燈光等所有細節,并參與了整個制作過程。
2012年7月13日晚,《中國好聲音》剛播出,便迅速在微博上成為熱門話題。后來,在姚晨、馮小剛、張梓琳等明星大腕紛紛力挺下,很多人的微博屏幕都被“中國好聲音”這個詞占領。沒過多久,質疑和批評又蜂擁出現,夾雜著贊美聲,把這檔節目推向了萬眾矚目的位置。
《中國好聲音》走紅后,楊媛草又馬不停蹄地開展新業務。如今,IPCN內部已形成了選擇模式的流水線作業——將世界各地的電視節目模式,先由英國和上海的團隊分別過濾一遍,最后由管理層定奪。挑中節目模式的比例大概是20%。楊媛草希望把品牌塑造起來:“我不是賣盜版碟的,我不會把衣服一拉,問這邊的碟要不要,不要我關起來,再拉開另一邊問,要不要,我箱子里還有呢,我是針對性地引進節目。”她自信又堅定。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