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是看不見(咦,那閃電算什么)、摸不著(除非你觸電了)的……咳咳,科學是講究事實的。所以,我們在學習電的時候,也要“眼見為實”。話說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發現,琥珀在和絲綢摩擦之后,會產生一種神秘的“吸力”,將周圍的灰塵、頭發、紙片等小而輕的物體吸引到自己的身上。這,就是人們最早注意到的電。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種“吸力”來自于靜電的力量。靜電靜電,聽起來,好像應該是很安靜、很安全的。就算它跑到你的身上,也不過會讓你的頭發豎起來,變成一個“爆炸式”……然而,你可不要因此就拿咱們靜電不當電,咱們發起飆(biāo)來,也是很厲害的哦!
賜予我電力吧,滑梯!
靜電從哪里來?從原理上說,電是由呆在物體上的電子引起的。當兩個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電子們就會開始活躍起來。它們會從一個物體的表面“搬家”到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這就會使原來物體上的電荷數量發生變化。如果這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的話,就會造成更多的電荷轉移。有時一件物體上的正電荷會增加,而負電荷都“跑”到了另一件物體上,這樣,它們之間就會出現相互吸引的現象。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摩擦起電”。
我們都知道,水是可以導電的。因此,在空氣比較潮濕的情況下,這些由摩擦產生的電荷會立刻被空氣中的水傳導出去。而當空氣比較干燥時,這些電荷就“無處可去”,只好停留在物體的表面上。當人們伸手去接觸這樣的表面時,就會跳出電火花來了。所以,在北方或者冬天空氣干燥的季節,人們所說的這種“過電”現象也會增多。
當我們被這些電“打”到時,會有一點刺痛的感覺。看起來好像也沒什么大不了。但這是因為在我們身上發生的都是一些“小摩擦”,產生的電量也不大。如果發生的是一段強度比較大的摩擦,電量增大,那就不好說了。在國外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個小朋友穿著毛衣打了一段很長的塑料滑梯,結果身上帶上了大量的電,等他去拽媽媽的手時,就發生了強烈的電擊。據測算,這個孩子當時身上的電勢甚至達到了一萬伏特!
哇,滑梯還能給人“充電”?那下次打滑梯的時候,咱可要……喂喂,別做夢了。大人們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因此,現在游樂場里的滑梯都會盡量用防靜電的材料來做。想讓滑梯把你變成“電力超人”?沒門兒啦!
靜電“圣夜”
對大多數人來說,遇到最多的靜電問題,就是身上穿的衣服帶來的了。現在人們大多使用化纖的材料來做衣料,而這些材料在接觸皮膚或其他衣服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電荷轉移。此外,毛衣、絨衣、動物皮毛做的衣服也是著名的“靜電衣”。在空氣干燥的環境下,有時甚至不需要和什么東西發生摩擦,就會“自動”產生電荷。
穿著帶靜電的衣服好不好?嗯,如果你覺得伸手去碰別人的時候,弄出“啪”的那么一下很酷的話,就穿著這件“靜電圣衣”也沒關系。但同時要付出的代價有:由于容易吸附灰塵,這件衣服會臟得特別快;另外,當你的手碰到一些金屬物體,如鑰匙、門把手的時候,挨“電”的人可就是你自己了。還有一些對灰塵過敏的人,穿上這些衣服之后,身上就會開始起痘痘、發癢。因此,大部分人都會盡量避免在多風、干燥的季節穿這些容易帶靜電的衣服。現在還可以買到一種特制的洗滌劑,用它們來消除衣物上的靜電,效果也很不錯。
警告!靜電危險區
醫院——手術室里的靜電是非常危險的。最開始,經常發生的事故是靜電引起的電火花點燃了消毒酒精或麻醉劑的蒸汽。20世紀50年代以后,人們不再使用那種容易蒸發的化學麻醉劑,這種危險就有效地減少了。然而,隨著各種醫療儀器的發明,靜電“惹”的禍又開始增多:過多的靜電常常對電子儀器產生干擾。于是,醫生們不但要穿上經過防靜電處理的衣服,而且還要穿可以導電的鞋子,以便把身上產生的電荷盡快導向地板。而地板也是部分導電的,這樣就可以通過接地的裝置將電“請”出手術室。
電腦機房——靜電對電腦的“攻擊”可說是“無孔不入”:一方面,電腦的部件在運轉的過程中,本身就容易產生一些靜電,把大量的灰塵吸進自己的“肚子”里。這些灰塵淤積得久了,就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而當人帶著身上的靜電去接觸電腦時,更可能在瞬間產生很高的電壓,損壞電腦的部件。所以,我們進學校微機室的時候都要穿鞋套,不止是為了減少灰塵,也是為了避免鞋底和地面摩擦產生的靜電。而在維修電腦的時候,更是要事先清理一下身上的靜電,再去接觸電腦的部件。否則,把電腦“電暈”了,后悔可就來不及啦。
加油站——其實不光在加油站,在整個汽油的運輸過程中,靜電都是一個潛伏的“危險分子”,必須多加防范。例如,如果你用來裝汽油的是塑料油桶,那么汽油在“坐車”時,在罐子里晃來晃去,就會“摩擦”生電了……當靜電的放電能量達到了油蒸氣的燃點,就可能引燃汽油,發生爆炸。所以,加油站不但要安裝有效的接地裝置,這里的工作人員也必須穿專業的工作服。而直接用油槍向塑料桶里灌油的做法更是被嚴禁的。安全的操作是:先把油倒到金屬桶里,將靜電傳導出去,再用漏斗慢慢把油灌進塑料油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