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探討移動手持電腦設備(PDA)在兒童醫院特需門診輸液中的優勢與不足為目的,采用整群抽樣法選擇2010年2月—2012年3月來特需門診輸液的患兒1 000例,隨機抽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每天輸液高峰時間段的500例患兒作為觀察組,將2010年2月—2011年2月每天輸液高峰時間段的500例患兒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使用加入PDA后的新輸液流程,對照組使用傳統的輸液流程,比較兩組病例輸液等候時間和病人滿意度。 獲得了輸液等候時間觀察組((0.1±0.25)h)顯著低于對照組((0.5±0.25)h),P<0.01,病人滿意度觀察組(91.35%)顯著高于對照組(68.25%),P<0.01的結果。 得到了PDA在門診輸液中優化了輸液流程,提高了病人滿意度和護士工作效率,但同時也存在不足的結論。
關鍵詞: PDA; 特需門診; 靜脈輸液; 觀察組
中圖分類號: TN710?34; R47; C9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17?0105?02
0 引 言
特需門診是順應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適應不同消費階層人士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特殊醫療服務[1],特需門診輸液病人期望值較高,要求護士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特需服務。
因此我科在2011年引入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系統,并在PDA原有程序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現將我科運用PDA系統兩年來的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為三級甲等兒童醫院特需門診,從2010年2月—2012年3月來我科門診輸液的病人達5萬人次,據我科輸液登記記錄顯示每日輸液高峰時間段大約在10:00—11:00。從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高峰時間段中隨機抽取500例作為觀察組,從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高峰時間段中隨機抽取500例作為對照組。
2 方 法
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輸液流程,詳見2.3。
2.2 觀察組
在醫院HIS系統的基礎上,添加處方號條碼,以便在接單時通過掃描處方號打印輸液標簽,同時在原有PDA的功能上添加診斷顯示和電視呼叫屏幕語音溫馨提醒。在我科73張床位,同時配備8臺PDA,輸液流程每環節工作人員均持1部固定PDA,以便設備管理,責任到個人。
2.3 PDA使用前后輸液流程對比
PDA使用前后輸液流程對比如圖1所示。
2.4 評價指標
2.4.1 病人輸液等候時間
從輸液處方交至登記處到穿刺護士確認輸液的時間為病人輸液等候時間。對照組可從我科數據記錄中隨機提取500例,觀察組可從PDA上隨機查詢500例。
2.4.2 病人滿意度
采用我科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分別從輸液流程、輸液安全性、尋求幫助及時和輸液環境四大方面進行調查。選項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滿意為10分,較滿意為6分,不滿意為0分。對照組可從我科數據記錄中隨機提取500例,觀察組在PDA使用半年后隨機現場調查500例。
3 結 果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檢驗,檢驗水準ā=0.05。PDA使用前后輸液病人平均等候時間比較,結果見表1。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PDA輸液系統使用后病人平均等候輸液時間顯著低于使用前,病人及家屬滿意度顯著高于使用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4 討 論
(1)傳統門診輸液流程繁復、嘈雜,更缺乏安全保障,針對傳統輸液流程存在的各種隱患,更為了“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我院引進了PDA系統。該系統采用條碼雙聯標簽使用,可保證用藥安全;條碼掃描核對,使“三查七對”更簡單省時;無線呼叫,使病人需求及時應答;同時簡化護士工作流程,提高護士工作效率,杜絕用藥差錯事故,減少病人呼叫等待時間,提高病人滿意度;有效的多項數據統計,既實現護士工作量考核,也提升醫院在藥品管理方面的決策能力,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和社會效應。
(2)因兒童常常不能準確地表訴病情導致病人家屬情緒急躁,再結合我科為特需門診,輸液病人對輸液等候時間和服務質量期望值高,導致護士工作難度和壓力大,但縮短病人等候時間不能以簡化工作內容、減少核查環節、降低服務標準而實現,因此對臨床護理工作流程的優化應作為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2?3]。PDA的應用主要從取號、打單、配藥、核對、呼叫幾個方面縮短了病人等候時間。從而使病人及家屬的等候時間由之前的0.5 h縮短至0.1 h。作為病人及家屬來講,最擔心的就是輸錯藥,即使護士反復核對,仍然會有病人擔心是否有失誤的情況。應用PDA后,護士查對工作不只限于問姓名,而是運用先進的手段確認病人的身份,使病人有安全感,提高滿意度[4]。同時,在病人及家屬尋求幫助時能就近應答,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床旁,使其感受到高科技帶來的便捷,感受到特需門診優質的服務,最終在之前縮短輸液時間的基礎上使其滿意度由之前的68.25%提高到91.35%。為了進一步完善PDA的作用,我科在PDA原有功能的基礎上添加了輸液標簽診斷顯示和電視呼叫屏幕語音溫馨提醒。
(3)PDA在我科使用兩年的過程中,除其各種優勢外,也存在著不足。首先,PDA在確認掃描輸液標簽時,只能識別標簽的對應性,并不能反映出輸液袋內藥液本身和標簽內容的匹配性,因此執行者僅完成掃描動作,容易忽略藥液本身的查對。其次,PDA呼叫鈴需長按3 s才能使求助信號接收成功,因此我科要在這方面做大量的健康宣教,才能彌補這一系統設計上的缺陷;再次,PDA呼叫鈴和PDA終端之間不能實現對話,這一現象常常造成病人及家屬不能確定是否接收到求助信號。PDA在門診輸液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功能:掃描、核對、查看病人信息、確認執行、呼叫、釋放床位、工作量的統計。但其真正可開發的功能遠不止這些。在國外,PDA使用初期,因其強大的查詢功能,被冠以“口袋中的圖書館”的美稱[5]。護士也可利用PDA查詢藥物之間有無配伍禁忌,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用藥的錯誤[6] 。
5 結 語
目前PDA在發達國家的應用相對較成熟,而在國內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如何使其更大范圍的發揮PDA的使用功能,需待進一步開發和完善。同時,PDA系統在對現有輸液流程如此重要的情況下,也不能忽視應急情況的發生,應建立完善的網癱應急預案,避免突發情況下的安全隱患,使護理工作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安全有序的進行。
注:本文通信作者為莫霖。
參考文獻
[1] 劉青.特需病區的護理管理模式[J].現代醫院,2009,9(1):109?110.
[2] 皮紅英,魏暢,王建榮,等.個人數字助理在優化臨床護理工作流程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8,15(4):31?33.
[3] 孫治美,周文芳,陳劍平,等.PDA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福州總醫學報,2011,18(3):137?138.
[4] 高站,苗元青,江汛,等.PDA在門診輸液室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2,25(2):31?33.
[5] ENGER J C. PDAS: A hands?down winner with nurse [J]. The Nurse Practitioner, 2002, 26: 28?29.
[6] KRAUSKOPF P B, FARRELL S.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novice nurse practitioner usin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J].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2011, 43(2): l17?124.
作者簡介:黎萬梅 女,1987年出生,重慶萬州人,護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科護理。
莫 霖 女,1968年出生,四川儀隴人,副主任護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