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業務競爭時代,企業信息化規模不斷龐大,“孤島”現象不可避免,需建設ESB實現系統間聯動。在構建ESB的過程中,為了使其模型更加合理科學,以適應企業實際的應用需要,通過嘗試仿真模擬系統現狀為數據模型,將業務發展需求和系統支撐能力進行均衡計算并量化ESB建設的復雜度評估,為有效整合信息化平臺、建設合理適度的企業服務總線ESB提供了數據參考。
關鍵詞: 企業服務總線; Java消息服務; WSDL; 復雜度
中圖分類號: TN7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17?0143?03
0 引 言
全業務競爭時代,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運營商信息化建設也日趨完善。但是各個信息化系統在系統建設時都是按照當時具體的業務需求單獨設計實施,各系統間的信息共享以及系統接口都是單獨設計,獨立實施。這種實施模式雖可在一定程度和時期內滿足單個業務需求,但也帶來諸多弊端:
(1)系統孤島現象嚴重,缺乏統一、有效、標準的業務信息交互、共享和協作能力;
(2)重用性低,各系統接口格式、協議不通用,無法形成可重用資產,資源本身不能充分發揮應有效益;
(3)管理和維護難度大,接口建設分散,難以統一地進行監管和監控。
這些都逐漸成為制約信息化辦公建設推廣的瓶頸。因此,必須將對信息化系統的應用要求從滿足簡單日常辦公技術支撐提升為滿足全方位、一站式的工作支撐:
(1)在各個應用系統上實現統一總線,提高單元功能的復用性,加強系統間協作;
(2)處于業務流程上下游的各個應用系統在流程上能有效銜接。
在實施過程中,首先需要考慮清楚一個關鍵問題:通過什么方式和方法,對總線建設可進行科學評估,使得總線既能滿足系統間有效交互,也具備良好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擴展性,這也決定了IT部門對投資成本和風險的掌控能力。
1 系統模型仿真
科學評估,需要先對系統進行模擬仿真,模型應盡量模擬實際系統應用服務運行場景。
1.1 復雜度分析
信息化平臺,各系統獨自部署,系統間相互調用為發散型星形結構,若直接虛擬化各系統應用服務,仿真服務斷面如圖1所示。
1.2 帕累托分析
改造要有重點,總線接口適配方式要滿足關鍵應用需求。對管理信息系統接口清單進行梳理,匯總門戶、公文、MIS ERP等30個主要應用系統和模塊,整理出各類點對點接口大于160個。這些接口分別采用了接口Oracle數據庫、DBLINK直連、Web Services、Socket、FTP、HTTP GET、HTTP POST、產品API庫、JDBC、頁面集成共計12種方法,詳情請參見表1。
接口方式的多樣化,帶來挑戰。嘗試考慮最優方案,以滿足信息化統一應用總線適用多目標問題的解。引入帕累托分析,在多目標最優化問題中同時使多個有矛盾的目標函數優化,如圖4所示。
圖中,橫軸表示各類型接口,左縱坐標軸表示各類型接口發生的頻數,右縱坐標軸表示各類型接口發生的頻率,折線表示累計頻率,根據帕累托分析,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接口ORACLE數據庫所占比率只有20%,但其數值占了總值的近60%,20%的群體提供了60%的數值。因此,考慮首先對ORACLE DB結構化數據調用接口進行改造,以使得應用整合后的效果對系統的整體接口間調用提升收益更大。
2 總線結構評估
但是,如何從高起點、高規格來設計分層、多級總線的總體整合架構,對于單級和多級總線如何取舍,仍困擾著總線建設的實施。從系統交換頻率、實施復雜度、風險三個主要考慮因素進行對比,見表2。
可見,二級總線更能滿足系統功能性建設要求。在分攤壓力的同時,也能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因此,將整個平臺規劃為公司級和業務域級兩級總線,應用系統和模塊數量較多的財務和人力兩大業務領域建設二級總線,接駁骨干一級,域內應用寫作通過二級總線完成,跨域應用間集成通過二級總線接入一級總線完成。對于其他業務領域的應用系統和模塊,因為規模尚未達到一定程度,可暫時直接接入一級總線,在業務域模塊數量和復雜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再適當剝離設立相應的二級總線。
3 結 論
隨著電信業的改革與開放,電信企業之間正從單純的網絡競爭過渡到綜合能力競爭。如何更好地提升企業內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已成為競爭中制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通過科學評估模型的建立,鎖定關鍵重點業務,嘗試對總線應用實施方式進行量化計算,在此次企業信息化ESB統一總線建設過程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下一步更加值得深思的是,如何規劃制定統一的應用整合平臺規范和應用規范,以體現新應用整合平臺在支撐管理信息化更進一步發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DANIEL A M, ALMEIDA V A F, DOWDY L W. Capacity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modeling [M]. New Jersey, USA: Prentice Hall, 1994.
[2] MENASCE D A, DOWDY L W, ALMEIDA V A F. Performance by design: computer capacity planning by example [M]. New Jersey, USA: Prentice Hall, 2004.
[3] AGRAWAL S C. Metamodeling: a study of approximations in queuing models [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1985.
[4] 王峰.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軟件質量評估模型分析與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24):21?23.
[5] 常志國,張紹陽,曹金山,等.交通信息基礎數據元XML Schema表示模型[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18):29?32.
[6] 韓海曉.中小型化工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1,34(6):45?48.
作者簡介:柴 凱 女,1979年出生,河南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系統架構、業務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