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簡單介紹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電網建設的發展現狀,并分析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電網建設的基本原則,然后詳細分析農村電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有效措施,最后進行全文總結。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村電網;主要問題;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新農村電網建設與發展應以電力市場為導向,建設安全、可靠、經濟的新農村電網。新農村電網建設在編制中應根據新農村電網的新特點、新要求,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作提高了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推動和拉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1 新農村電網規劃工作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1 系統規劃的原則
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新農村電網規劃工作,超前、系統地研究新農村電網規劃。新農村電網規劃要與上級電網規劃相銜接,與地方建設規劃有機地結合,以提高農村電網的供電能力和電能質量為目的,保證農村經濟發展,以取得更好的社會效益。
1.2 全局觀念的原則
新農村電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其規劃相關內容應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新農村電網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劃應與上級電網規劃相互配合協調,以保證上級電網和新農村電網合理銜接。要確立電網規劃的權威性,要以經過批準的規劃來指導和控制電網項目的建設。為了保障電力供應,電網規劃對電力市場的發展要有一定適應能力。新農村電網規劃應從實際出發研究其總體發展,根據需求與可能,實現新建與改造相結合、近期與遠期相結合。
1.3 因地制宜的原則
由于各省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新農村電網的規劃建設有很大差異,在進行新農村電網規劃時,必須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則。電網企業應大力降低線損、網損,規劃要貫徹節能方針,合理配置電網無功和分層分區平衡,降低單位能耗水平。新農村電網的差異不僅表現在縣與縣之間,縣城與農村要分別對待。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比例高,縣城和農村對中低壓電網的要求有很大差別,因此新農村電網規劃中必須進行分區規劃。
1.4 適度超前、動態管理的原則
新農村電網規劃重點在縣城電網,配網規劃難點和熱點在于電源點建設跟不上城市建設。規劃思路和項目前期工作要適度超前,提出電源點布局、主干網絡結構以及負荷的分區,要及早向政府和有關部門匯報與溝通,做好規劃期內變電所及線路走廊的預留保護工作。電網項目的前期工作要求有前瞻性,并將前期工作做深、做細。新農村電網規劃的難點在于負荷預測,預測不準是電網規劃面臨的最大難題,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是必然的,所以對新農村電網規劃要實行動態管理。
2 強化新農村電網建設的有效措施
2.1 加強新農村電網建設規劃
農村電網建設與管理工作,要避免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帶來的投資浪費的情況,要保證電網結構的優化。為確保農村電網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還要通過對數據結果的評估,以保證農村電網建設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農村電網建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提高農村電網的實際運行效率,必須加強對質量的管理,加強對造價的控制。農村電網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工作,確保農村電網建設工作的正常運行。農村電網建設完成后,定期開展相應的檢查和維護工作,保證農村電網的正常運行,從而確保電力能源的正常供給,確保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2.2 加強新農村電網建設規范性
農村電網建設過程中,必須要控制電網建設的整體效果,保證良好的建設規劃,提升農村電網建設的實際質量,從而確保農村電網建設的規范性和實用性,促進農村電網建設質量的有效提升。電網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必須及時發現線路中的問題和安全隱患,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以保證電網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目前,農村電網建設過程中,往往采用輻射性供電接線模式,且基本不能夠完全滿足設計原則,農村電力需求開始逐漸提升,使得農村供電負荷也逐漸提升,原有的供電模式以及供電線路將無法滿足農村電力的實際需求,最終將導致供電線路可靠性的大大降低,影響到農村電網建設的實際質量。
2.3 深化新農村電網管理體制改革
農電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中央、地方、企業、客戶各方利益的調整。農電管理體制的改革,要堅持與電力工業整體改革統籌考慮、同步操作的原則,不強調統一管理模式,堅持縣級電力企業是農電發展主體、實施農村電力供應和做好服務主體的原則。電力管理體制改革要與縣級政府機構改革同步,行使企業經營職能。面對長期存在的電力瓶頸制約,電網發展嚴重滯后于電源發展。農村電網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促進農村電網建設質量。缺乏統一的規劃,以及規劃整體的不合理,電網建設質量低下,電網建設工作出現應付等狀況,最終影響到農村電網的正常運行,并且為農村電網的維修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阻礙。
2.4 探索適合新農村電網發展的新模式
加快農村電力經營體制改革與發展,實現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堅持因地、因網制宜農電經營體制改革既涉及體制問題,又涉及資產問題,由于當前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性,不能搞一刀切。農村電網經營體制的改革與發展應該既符合我國農村的特點,同時改革一定要與國家電力工業的改革與發展相適應,與規范農村供用電秩序相結合。由于農網建設投資額大,加上國家對電網投資多元化的一些具體的配套政策沒有明確規定。建設資金的短缺成為了制約農村電網發展的瓶頸問題,以保持電網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電網建設的實際質量。農村電網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資金的缺乏和不足,使得農村電網建設受到很大制約,許多地區電網建設出現嚴重的滯后性。
3 實例研究
編制三門縣“十二五”配網發展規劃修編需調研三門縣電網的現狀,分析配網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以負荷水平及中遠期目標網架為指導,規劃短期中高壓電網建設和改造項目,建立各負荷水平的目標網架。
具體來看,編制三門縣“十二五”配網發展規劃修編的主要內容有:現狀配電網及存在問題、負荷預測與電力平衡、高中低壓配電網新建及改造項目、配電網規劃評估等
三門縣現狀電網薄弱,高壓布點不足,中壓網架結構不清晰,因此研究重點是完善三門縣配電網網架。規劃以優化電網結構、保障供電能力、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各種資源、開拓電力市場為目的,從三門縣國民經濟和電網發展的整體出發,通過分析現有的電網狀況,從改造和加強現有電網入手,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不斷提高電網裝備技術水平和自動化水平,提高電能質量和供電服務水平,使三門縣電力整體水平更進一步。在優化電網結構的基礎上,并以大湖塘新區、濱海新城、沿海工業城為“三雙”接線試點,進一步提升城鎮電網發展水平,加強城鎮電網過渡到城市電網的建設力度,以便更好地滿足城鎮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規劃建議為:(1)建議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建立電網規劃有效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的常態機制,最終形成常態管理流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電網作業規劃報批程序。(2)從規劃開始,把電網建設納入到法制化軌道,使電網規劃能更好地與地方城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相吻合,更加具有操作性。(3)電網建設工程的規劃用地等前期手續辦理難以滿足工程進度的要求,積極爭取政府有關部門能夠以“綠色通道”的方式給予供電部門支持。(4)為今后新一輪電網建設提供充足的項目準備,為電網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盡可能減少目前大量的政策處理工作對電網建設的影響。(5)通過地方經濟不同時期的發展特點,滾動修編電網規劃,正確處理好規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使電網規劃長期適度超前于地方經濟發展。
考慮到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濱海新城、沿海工業城的開發提升了三門縣的投資價值,珠游溪南岸舊城改造、大湖塘新城建設等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國家號召擴大內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加大加快,電力潛在需求仍然很大。為了支付歷史陳欠,在未來五年內,三門電網應加快建設步伐。
結語
新農村電網的建設首先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規劃編制中充分考慮新需求、新特點,切實做到“經濟發展,電力先行”。為節約資源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對農村電網的合理建設變得尤為重要。農村電網建設與管理工作,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必須要做好有效的規劃和設計工作,并且要加強農村電網管理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擁軍,何勇.我國農村電網建設改造的技術政策分析[J].農機化研究,2006.
[2]楊衛紅,李靜如. 新農村電網建設中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J].電網技術,2006(S1):302-304.
[3]趙銘光.加強農村電網建設管理[J].廣東科技,2008(14):140-141.
[4]姜思卓.加強農村電網建設的對策研究[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0(01):89-93.
[5]閆大偉.新農村電網規劃的思考及建議[J].中國科技信息,2010(15):91-92.
[6]吳棟. 農村電網建設項目經濟綜合評價及應用研究[D].河北:華北電力大學,2009.
[7]王建國.新農村建設時期的農村電力發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