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壁鋼圍堰是深水基坑施工常用的支護方式,由于其隔水性能良好,受力簡單明確,方便施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以梨川大橋中堂水道主橋的雙壁鋼圍堰為例,簡要說明低樁承臺雙壁鋼圍堰的設計和施工。
關鍵詞:低樁承臺雙壁鋼圍堰;方案比選與設計;電控整體下放
中圖分類號:U445.5 文獻標識碼:A
1 工程概況
東莞市東江梨川大橋工程起點為高埗鎮莞潢路,終點順接東江大道與紅川路,是聯接東莞市區與東江北部地區高埗鎮和石碣鎮的重要通道。本項目全線主要包含三個大型互通立交,兩座跨江大橋,主要有中堂大橋引橋段、高埗立交、中堂水道主橋95m+168m+95m低塔斜拉橋)、慶新路立交、東莞水道主橋(單跨138m獨塔無背索鋼砼混合梁斜拉橋)和東江大道立交。道路全長為2.294公里。
梨川大橋中堂水道大橋為95m+168m
+95m跨塔梁墩固結體系預應力砼矮塔斜拉橋。14#、15#墩是中堂水道主橋的兩個主墩,主墩基礎由12根D250cm嵌巖樁組成,樁長31~39m。承臺規格為20.1m×14.9m×4.8m(橫×順×厚),承臺底設有2m的C25砼封底(底標高-10.8m),考慮到增加主墩的高度和減小阻力影響,將承臺沉入河床以下穿過強風化層且嵌入中風化砂巖層,承臺底標高-8.8m。
2 方案比選
承臺施工的方案和方法很多,綜合考慮方案的安全性、經濟性、施工工期和施工可操作性,可以選擇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目前的施工方案主要有:鋼板樁圍堰施工、先樁基后基坑再雙壁鋼圍堰施工、先基坑后雙壁鋼圍堰再樁基施工、先基坑后樁基再雙壁鋼圍堰施工等。
本橋原設計圖紙主墩基礎施工程序:施工臨時便橋,搭設水中施工平臺→插打主墩鋼護筒,施工主墩樁基→套箱或圍堰施工→主墩承臺施工。
上述方案存在主要問題是由于本橋主墩承臺埋置太深,需要穿過整個強風化巖層,地質又是泥質砂巖,主墩樁基完成以后,再進行基底的清挖是相當困難的,且要將強風化巖以下3~4m清挖干凈,必須進行微爆破清挖作業,其施工進度是相當緩慢,無法保證工期需要。
經方案比選,確定主橋14#、15#主墩基礎采用先進行水下開挖和炸礁施工,再搭設施工平臺進行水上樁基施工,最后采用雙壁鋼圍堰法施工承臺。
具體的施工程序如下:
施工前期準備→河床表層水下挖掘→強風化層水下爆破開挖→水下深基坑清底→搭設樁基施工鉆孔平臺→主墩樁基施工→部分拆除鉆孔平臺→拼裝雙壁鋼圍堰→接長樁護筒并安裝吊架→安裝沉降系統→利用電控系統整體下沉圍堰至設計標高→水下砼封底→拆除吊架及沉降系統→抽水、切割樁護筒、破樁頭→承臺鋼筋安裝→澆筑承臺砼。
3 雙壁鋼圍堰設計
3.1 雙壁鋼圍堰結構設計
中堂水道大橋14#、15#墩雙壁鋼圍堰內壁尺寸為20.1m×14.9m,壁厚0.8m。鋼板厚度8mm,橫向加勁肋用∠50×50×5角鋼,間距0.35m,豎向主龍骨采用∠70×70×6角鋼加勁框,間距0.8m。
考慮到加工、運輸和施工方便,鋼圍堰采用分節段方式制作。在高度方向分為3個節段,自下而上分為3m+5m+5m;平面分14塊(縱向3塊、橫向4塊),單塊最大重量為6.3t,單位用鋼量為240kg/m2。塊與塊之間采用高強螺栓連接,塊間連接法蘭豎向用20mm厚鋼板、水平方向用10mm鋼板,法蘭之間墊10mm的橡膠,并雙面涂刷膠水,以加強止水效果。
圍堰內砼封底厚度2m,砼頂面高程即為承臺底面高程,艙壁砼填充高度為5m。
3.2 雙壁鋼圍堰結構計算
3.2.1 設計荷載取值
靜水壓力(三角形分布)最大值為:103kpa。
計算斷面流速為2.7m/s,流水壓力為:3.72kpa。
年平均風速為2m/s,風壓力為:1.76kpa。
計算中,同時考慮靜水壓力、流水壓力、風壓力及其他施工荷載。
3.2.2 設計荷載組合
水平荷載:靜水壓力+流水壓力+風壓力+其他。
垂直荷載:圍堰自重+艙壁砼+封底砼+浮力+其他。
3.2.3 設計工況
最不利的工況為封底砼完成后,圍堰內抽干水至封底砼頂面時,圍堰內外形成水位差的狀態。本設計以此狀態來驗算鋼圍堰結構是否安全。
3.2.4 結構檢算
經鋼圍堰抗浮檢算,抗浮安全系數為3.22;在圍堰內部從封底砼頂面開始,每隔2.5米設置內撐一道,每道內撐設置為橫橋向2道、順橋向3道φ325鋼管。
4 雙壁鋼圍堰施工
4.1 水下基坑開挖與炸礁
水下基坑開挖選用反鏟船一艘和開底自航運泥駁兩艘,反鏟船長18m,寬8m,型深2m,配備加長臂400鉤機一臺;每艘運泥駁倉容70m3/150×2匹馬力。
水下炸礁為300t漂浮式炸礁船,滿載排水量300t,配6臺地質鉆機。
水下鉆孔孔位成梅花狀布置,孔距2.5m,排距2m,孔徑125mm,采用非電毫秒塑料導爆管微差起爆網路。
4.2 鋼圍堰的制作與拼裝
單個鋼圍堰塊件在現場進行加工制作。鋼圍堰制作平臺用鋼管和型鋼制作,尺寸為20×8m。
在制作過程中,須進行以下檢驗:焊前檢驗、焊接過程中的檢驗、焊縫外觀檢查、水密性試驗。
雙壁鋼圍堰的制作著重控制尺寸和焊縫質量,保證圍堰的拼接側板有良好的水密性。
4.3 吊架與吊放系統
吊架采用樁護筒接長作為支撐,護筒頂架設縱橫向雙層貝雷片桁架作為承重構件,貝雷片上部安裝14臺電動卷揚機及滑輪組組成吊放系統,電動卷揚機通過電動控制開關柜進行控制。
鋼圍堰的升降系統由14臺5T電動卷揚機及32T滑輪組組成(1臺JK-5電動卷揚機配備一個定滑輪、動滑輪組成一個起吊單元)。
一個雙壁鋼圍堰的最大重量為280t,每個滑輪組承受的重量為280/14=20t,卷揚機承受的牽引力為2.2t。卷揚機的安全系數為5/2.2=2.27。
4.4 整體下水
在正式吊裝前一周,觀察東江水位的漲退潮情況,確認東江水流速最低時的時間點。在拆除全部底部支撐型鋼后,鋼圍堰通過總控制柜控制依靠自重進行整體下放,時間約20min,實際整個過程順利,有效地保證了下放過程的安全,達到了預定目的和效果。
經定位測量,整體鋼圍堰的偏差為3cm。
4.5 水下砼封底
4.5.1 鋼圍堰堵漏和清底:鋼圍堰就位后,通過潛水員在水下對圍堰底部的外側進行砂包堵漏,檢查基坑底的平整度和泥漿堆積等情況,保證封底的完整性。
4.5.2 填充內艙:在鋼圍堰內艙里填充5米高的C25砼,將底節鋼圍堰及接縫填充密實,增加鋼圍堰的剛度和減少接縫滲水。
4.5.3 優化水下封底砼配合比:C25水下砼配合比水泥用量增至500kg/m3,粉煤灰單方增至70kg/m3,砼初凝時間控制在10小時。由于水下砼的流動性較好,水下流動半徑達到8m左右。
4.5.4 導管布置:整個水下砼封底共設置導管14根,其中由于頂部吊裝平臺的阻礙,靠棧橋平臺較遠的7根導管頂部接口設置在吊裝平臺頂面,其余7根導管口設置在鋼圍堰頂部平臺位置。
4.5.5 水下砼灌注:整個水下砼灌注時間約16小時,總砼方量為420m3,采用一臺臂長60m的砼泵車進行連續供料。在灌注過程中,技術人員及時測量砼面的高度,保證砼封底厚度及高程滿足設計要求。
4.6 鋼圍堰的抽水及支撐
在鋼圍堰抽水時,要隨時觀察變形情況,確保鋼圍堰的整體完好性,不變形、不大量滲水,同時根據設計圖對鋼圍堰逐節進行加固支撐,加固支撐高度為2.5m。
圍堰抽水完成后,檢查封底砼效果(包括平整度、滲水情況)和鋼圍堰的接縫抗滲效果。經現場檢查,封底砼無裂縫和滲水,平整度符合設計要求。鋼圍堰接縫抗滲效果良好。
結語
通過計算與實際施工過程的對比,雙壁鋼圍堰的設計與施工是完全相符,滿足了承臺與墩身施工的需求。在吊放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人工和施工成本,保證了施工安全。
參考文獻
[1]深水基礎雙壁鋼圍堰嵌巖施工技術[J].科技資訊,2010(03).
[2]梁忠科.大型雙壁鋼圍堰施工技術[J]. 山西建筑,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