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動車組在中國鐵路客運市場運用的不斷深入,各種設備的維護成為新的課題,設備裙板、底板的螺栓松動和螺栓孔滑絲問題則是其中之一。該問題看似簡單,但卻影響著動車組的運行安全。基于此,本文對該問題產生原因進行詳細分析,探討預防與解決之道。
關鍵詞:動車組;裙板;底板;螺栓孔;滑絲;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F40 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隨著動車組在中國鐵路客運市場運用的不斷深入,各種設備的維護成為新的課題,設備裙板、底板的螺栓松動和螺栓孔滑絲問題則是其中之一。該問題看似簡單,但卻影響著動車組的運行安全。本文將從對該問題的分析入手,探討解決之道。
2 問題現狀
自2007年4月18日動車組在中國鐵路客運投入使用至今,動車組在檢修中不斷發現裙底板螺栓松動和螺栓孔滑絲現象,導致螺栓緊固不到位,若不能有效解決此問題,將使得動車組的運行存在安全隱患。
通過對在線運行的動車組進行裙、底板螺栓扭矩值進行抽樣校核檢查發現以下現象:
(1)運行后與未上線運行時相比,螺栓有輕微轉動時扭力值減小。
(2)相同扭力值校核時,運行公里數增大后,有輕微轉動的螺栓個數稍微增多,但影響不大。
(3)拆裝底板螺栓與未拆裝螺栓相比,有輕微松動時,扭力值均稍增大。
(4)動車所校核過并重新涂打黃色標記的與校核過未更改標記(出廠時的紅黑雙色標記)相比,25N.m時基本未動,30N.m時螺栓有輕微轉動,扭力值增大。
通過對其它車輛裙板及底板螺栓扭矩的校核調查發現在車輛動調和調拉車過程中底板、裙板安裝梁變形會導致原緊固螺栓出現松動,但是螺栓轉動角度較小,能滿足緊固扭矩檢測方法要求(即若到扭矩值,板手不轉動或微小轉動,判為己擰緊;若轉動超過半圈則判為沒有擰緊、不合格)。四級修螺栓座及鋁包鐵采用螺紋狀態檢測,不良的全部更換新品,通過現場驗證,校核時不會出現螺栓無法施加扭力,螺栓轉動導致滑絲情況出現。
3 問題分析
3.1 裙、底板螺栓緊固的設計標準(見表1)
3.2 工藝要求
要求裙、底板安裝時嚴禁使用電動扳手,使用風動扳手預緊固時,風量調至最低檔,預緊固后,使用扭矩扳手用25N.m的扭矩緊固螺栓,要求扭矩扳手轉動超過60度(防止預緊扭矩超過緊固扭矩)。校驗扭矩為20N.m。按照校核扭矩參數(20N.m)及緊固扭矩檢測方法,即若到扭矩值,扳手不轉動或微小轉動,判為己擰緊;若轉動超過半圈則判為沒有擰緊、不合格。
3.3 高級檢修要求
裙板的檢查門固定用螺栓、螺母及墊圈須更換新品,螺栓安裝處均須涂刷樂泰C-200。螺栓座狀態不良時修復(僅限修一次)或更換新品,螺栓孔損壞的應更換新品或用擴孔鑲套(無法更換時)的方式處理。
3.4 現場作業影響
在動車組運用維護過程中,需要頻繁拆裝裙、底板,對螺栓孔螺紋磨損較大,作業過程中不同操作水平的人員對螺紋的損害也不盡相同,緊固時使用不正確的工具也會對螺栓施加非正常扭矩,從而大大降低螺紋壽命,導致滑絲。
4 預防和解決措施
通過動車所現車產品抽查及其它同類產品抽查和對設計、工藝、質量控制、施工作業、供應商管理等軟硬件檢查,通過檢修的設備艙裙板、蓋板、邊梁等位置不會出現批量緊固件及緊固螺絲座、鋁包鐵絲孔滑絲現象。在車輛動調和調拉車過程中底板、裙板安裝梁變形會導致原緊固螺栓出現松動,但是螺栓轉動角度較小,能滿足緊固扭矩檢測方法要求。然而個體螺栓滑絲現象,說明動車組各級拆裝質量仍需要進一步提高。
造成裙板滑絲和扭矩不夠的主要原因是動車組螺栓緊固、校核等相關操作方面,作業要求不夠細致,培訓不夠充分,造成作業標準、作業方法存在較大偏差。需盡快制定科學的緊固操作工藝操作流程標準文件,確保螺栓緊固操作的規范,避免操作不當導致的損壞。檢修和校核的工具也需要嚴格定檢,保證工作質量。
在動車組生產和各級維修拆裝過程中,嚴格執行螺栓緊固作業工藝,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依靠明確的動車組日常檢修標準,在日常運用檢修過程中及時發現異常。對于螺紋滑絲的問題,采用鋼絲螺套的方案進行處理。具體方案如下:
(1)若設備艙底板、裙板安裝螺絲座螺紋損壞需采用鋼絲螺套的方式修復,即將現有的M10螺紋去除后,加工規格為M10X1.5X6鋼絲螺套安裝所需內螺紋,并安裝鋼絲螺套。螺紋精度按GJB119.3A-2001安裝鋼絲螺套用內螺紋加工;安裝應符合GJB5108-2002 鋼絲螺套安裝要求中的有關要求。
(2)對于已采取擴孔攻絲(M12)方式修復螺紋、再次出現螺紋損壞的螺絲座,采用規格為M12X1.75X5鋼絲螺套進行修復。
(3)鋼絲螺套修復螺紋專業性強,需要具有安裝鋼絲螺套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對現場操作人員進行螺紋修復的專業指導和培訓,明確作業標準,并配備修復螺紋的專業工具(可加工不銹鋼材料)。
(4)使用工具:鋼絲螺套安裝扳手、鋼絲螺套安裝柄沖斷器、鋼絲螺套卸套器、專用塞規、鋼絲螺套專用絲錐。
參考文獻
[1]楊峰.現代機械設計方法[J].科技信息,2010.
[2]秦偉豐,蔣映東,劉欣.淺談現代機械設計與要求[J].山西機械,2000.
[3]劉鑫.機械設計的應用原理[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