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雜種優勢是生物界的一種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可以顯著提高作物的產量,同時有效改良作物的品質。因此,雜種優勢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4\]。化學雜交劑(Chemical hybridizing agents, CHA)是一種能有效阻滯植物花粉或花藥發育,抑制自花授粉,從而導致異花授粉,獲取植物雜交種的化學藥品或藥劑\[5\]。利用CHA誘導小麥雄性不育, 從而創制超高產、優質、多抗,兼廣適優良雜交種,是目前小麥雜種優勢研究利用的主要途徑之一,受到本領域眾多學者的普遍關注。SQ1是我國自行研制的一種性能優良的新型小麥化學雜交劑,它的主要化學成分為殺雄嗪酸,已經廣泛用于雜交小麥的大田制種,并且取得了十分明顯的經濟效益,使化控二系小麥雜種優勢利用率先走向了大面積生產\[6,7\]。
小麥化學雜交劑SQ1噴施后,分析檢測收獲后的F2種子(由F1雜交種播種后所生長植株穗上所結籽粒,為食用商品糧)中的殺雄嗪酸殘留,對其安全應用十分重要。由于小麥樣品基質復雜和殘留濃度低,需要進行提取和富集,通常采用液液萃取(LLE)的前處理方法\[8\],然而LLE法需要消耗大量有機溶劑,操作繁瑣耗時。2003年,由Anastassiades和Lehotay等提出了基于固相萃取和基質固相分散技術的檢測方法,該方法是一種具有快速(Quick)、簡單(Easy)、便宜(Cheap)、有效(Effective)、可靠(Rugged)和安全(Safe)等特點的樣品前處理技術,被稱為QuEChERS方法\[9,10\]。由于QuEChERS方法靈敏、簡便、快速、高效等獨特優勢,近年來逐漸成為農藥殘留分析工作人員的一個研究熱點\[11,12\]。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樣品中農藥殘留基本上都是在恒定波長下進行檢測,而在合適的保留時間點切換檢測波長,不僅能提高檢測的靈敏度,而且所得到的樣品色譜圖基線平穩、分離效果好\[13\]。
本實驗采用改進的QuEChERS法,以80%乙醇代替乙腈為提取劑,用吸附劑PSA凈化,高效液相色譜切換波長法檢測殺雄嗪酸在小麥籽粒中的含量。結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簡便,前處理時間短,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同時,本方法的線性范圍廣,靈敏度和添加回收率高,適合小麥籽粒中化學雜交劑SQ1主成分殺雄嗪酸的痕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