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大氣污染是影響公眾健康的危險因素之一,也是我國城市污染的重要因素\[1~3\]。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主要取決于其化學成分、粒徑大小及其有害元素的濃度\[3\]。由于比表面積大的微小顆粒物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可隨細或超細顆粒物進入人體肺泡并沉積下來,進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4\],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有機氯污染物是大氣顆粒物中毒性較大的一類污染物,目前對大氣中有機氯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氯聯苯(PCBs)\[4,5\]、多氯萘(PCNs)\[6\]、多氯烷烴(PCAs)\[7\]、二GFDA1英(PCDD/Fs)\[8\]、有機氯農藥(OCPs)等\[9~11\]。這些有機氯污染物均為芳烴代有機氯污染物,具有環境持久性、高毒性和高的生物富集性。《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首批被嚴格控制的12種POPs也均為氯代芳香族化合物\[12\],因此分析測定大氣顆粒物中氯代芳香族和氯代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比例對評估大氣顆粒物的毒性效應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采用有機鹵素的傳統分析方法,例如色質譜分析GC/MS\[13\]、HPLC\[14\]、LC/MS\[15\]等,雖能準確測定某些有機鹵素污染物,但由于有機鹵素污染物在環境介質中數量巨大,含量甚微,性質各異,存在眾多降解過程中間體,這些方法尚不能對樣品中的所有有機鹵素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本研究組也發現,PM2.5和PM10中已知氯化物占可萃取有機氯(EOCl)的比例不到1.0 %,絕大部分的EOCl都是未知的\[16\],這還不包含顆粒物中眾多天然產生或光化反應產生的大分子不可萃取的鹵代化合物。目前,僅用儀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結合有機分離技術已不可能給出EOCl中毒性較大的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比例及其含量;僅用GC/MS結合INAA也不能確定大氣超細顆粒物中天然產生的具有生物可利用性的氯代化合物的種類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