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肚子一天天變大,媽媽的苦惱和擔憂也越來越多。臍帶繞頸、胎位不正、胎盤前置、羊水過少、胎盤鈣化、胎兒偏小等等問題如恐怖襲擊般,讓沉浸在幸福中的媽媽防不勝防,一瞬間就能讓孕媽媽的安定與信心轟然倒塌,這些特殊狀況真的會給胎寶寶帶來不利嗎?又該如何應對呢?
胎兒危險情況一
臍帶繞頸
在孕期檢查時,有的孕媽媽會出現臍帶纏繞胎兒頸部的情況,這讓很多準父母擔心、害怕。于是要求醫生想辦法把臍帶從頸部繞開,但卻常常無法如愿。
“反恐”戰術
學會數胎動,胎動過多或過少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羊水過多或過少、胎位不正的要做好產前檢查;
通過胎心監測和超聲檢查等間接方法,判斷臍帶的情況;
發現臍帶繞頸后,不一定都需要剖腹產,只有胎頭不下降或胎心有明顯異常(胎兒窘迫)時,才考慮是否需要手術;
要注意睡覺時盡量左側位,減少平臥。
胎兒危險情況二
胎位不正
有些胎兒雖然也是頭部朝下,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后方,就屬于胎位不正了。胎位不正一般指妊娠30周后,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異常,較長見于腹壁松弛的孕媽媽。而胎位不正包括臀位、橫位、枕后位、顏面位、額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
“反恐”戰術
胎位不正孕媽媽不宜久坐久臥,要增加諸如散步,揉腹,轉腰等輕柔的活動。胎位不正是常有事,而且完全能校正,因此孕媽媽不必為此而成天焦慮、愁悶,因為情緒不好不利于轉變胎位。另外忌寒涼性及脹氣性食品,最好每日定時排泄大便。如果是臀位,必要時孕媽媽可在醫生的建議下采用膝胸臥位改變臀位的狀況。
胎兒危險情況三
胎盤前置
在胎盤的正常附著處在子宮體部的后壁、前壁或側壁。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為妊娠期的嚴重并發癥。
“反恐”戰術
孕媽媽在妊娠早期發現胎盤前置不必太驚慌,因為有一部分可以隨孕周增加和子宮下段形成,胎盤受牽拉上移,并不是真正的前置胎盤。
胎兒危險情況四
羊水過少
羊水過少是胎兒危險極其重要的信號。適量的羊水能保護胎兒,而羊水量減少或丟失直接影響胎兒生存環境,臍帶漂浮性受限,甚至引起宮壁壓迫臍帶。
“反恐”戰術
羊水過少者,除了針對母親疾病作治療外,另外可由臥床休息、多喝水來增加母親的血液循環,間接的子宮胎盤的循環也得以增加,而達到增加羊水的目的;還可以使用羊膜腔灌注法,直接增加羊水量。但是如果經評估發現胎兒有缺氧之虞,或胎兒狀況不佳,不再適合在子宮內居住的話,都應該立即把它生下來,作妥善的照顧。
胎盤前置需注意:
減少活動,臥床休息以左側臥位為宜,如有腹痛、出血等不適癥狀,立即就醫。
避免進行增加腹壓的活動,如用力排便、頻繁咳嗽、下蹲等,避免用手刺激腹部,變換體位時動作要輕緩。
保持外陰清潔,每日清洗,勤換內褲,預防感染。
飲食應營養豐富、全面多食含鐵較高食物,如棗、瘦肉、動物肝臟等預防貧血。長期臥床為避免便秘應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如果因為出血長期臥床時應適當肢體活動,家屬可協助給予下肢按摩,以預防肌肉萎縮,防止血栓形成。同時每日進行深呼吸練習,鍛煉肺部功能,預防肺炎的發生。
進行胎兒自我監護——自數胎動。
胎兒危險情況五
胎盤鈣化
胎盤鈣化意味著胎盤輸送養分的功能下降。鈣化嚴重時胎盤的供氧氣和營養不能滿足胎兒發育時,胎兒便可能宮內窘迫,生長發育停止,甚至死亡,因此胎盤鈣化對胎兒具有危害性。
“反恐”戰術
胎盤鈣化一旦發生,應該盡早發現盡早治療,但不要害怕慌張。胎盤鈣化常發生于妊娠第3期之后,最常見于懷孕過期的胎盤。胎盤鈣化不見得會造成胎盤功能的喪失,危及胎兒。一旦發生第3度嚴重鈣化且分開有羊水過少或其它異常病癥時,可能代表胎盤功能不全,可能危害胎兒,此時則須考慮催生引產、終止妊娠。
注意方法:懷孕期間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注意飲食平衡,不偏不倚;避免熬夜勞累,常保身心舒緩;適度的運動、散步、慢走,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晚期每日計數胎動,常關注腹中胎兒狀態。定時產前檢查,并遵照醫生指示。
胎兒危險情況六
胎兒偏小
在妊娠期,當胎兒長得過小,與妊娠時間不成比例時,就稱胎兒生長受限。胎兒在子宮內如果生長遲滯,其死亡率與致病率都比正常體重的胎兒來得高,且在生產過程中,也容易并發胎兒窘迫的問題。
“反恐”戰術
避免勞累,多臥床休息可能是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的治療中最有效的方法;注意孕期健康,懷孕期間避免有害的生活方式如吸煙、喝酒等;補充完整營養,孕媽媽可以在醫師或營養師的專業建議下,補充適當的營養;采用藥物療法如補充少量的阿司匹林,可預防小血管的栓塞,使子宮胎盤的血流保持通暢,有助于胎兒獲得充分氧氣及營養。
除此之外,孕媽媽除了要改善不正確的飲食習慣,避免喝酒、抽煙、濫用藥物、接觸有毒物質,更不能忽略產檢的重要性,唯有配合定期產檢,才能掌握胎兒的生長狀況,早發現早治療,減少胎兒生長受限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