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改善遺傳算法局部尋優能力較差和易早熟的固有缺陷,提出一種多種群遺傳?模式搜索算法。算法利用遺傳算法的強全局搜索能力,模式搜索算法的局部尋優精度高的優勢及多種群的多樣性,加入人工選擇算子保留各種群最優值,以提高遺傳算法的收斂性,并且對各種群采用不同控制參數兼顧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通過對復雜函數進行仿真測試,結果表明多種群遺傳?模式搜索算法比單獨使用標準遺傳算法和多種群遺傳算法精度高,而且可跳出局部最優,快速收斂,是一種有效可行的優化算法。
關鍵詞: 多種群遺傳算法; 模式搜索算法; 復雜函數優化; 仿真運算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TP30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10?0001?03
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1]是基于生物進化機制的隨機搜索算法,其本質是一種高效、并行、全局搜索的方法,它能在搜索過程中自動獲取和積累有關搜索空間的知識,并自適應地控制搜索過程以求得最優解,且它不依賴于問題的具體領域、具有強魯棒性。然而,盡管遺傳算法有很多優點,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依然很多,其具體表現為:遺傳算法的早熟現象,即很快收斂到局部最優解而不是全局最優解[2];快要接近最優解時在最優解附近左右擺動,收斂較慢[3];接近最優解的個體總是被淘汰,進化過程不收斂。對此,本文將多種群遺傳算法和模式搜索法相結合。采用多個種群并行進化,拓寬搜索空間,增加群體多樣性;各種群取不同的控制參數(交叉,變異概率),這樣就彌補了簡單遺傳算法的不足[4];采用最優個體保留策略,從而保證最終可以搜索到全局最優解;引進模式搜索算法,利用其快速局部搜索能力,使算法在最優解附近迅速收斂[5];通過對復雜函數的仿真運算,結果說明這種搜索方法是可行的。
1 基本算法簡介
1.1 遺傳算法
遺傳算法的思想是:首先將代表問題的解用染色體編碼,形成種群,再通過適應度函數計算每個個體的適應性,按照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原理,在每一代選擇性能優異的個體,對其使用交叉、變異算子,產生新種群。交叉操作交換兩個染色體的一部分,變異操作改變染色體上某個隨機位置的基因值。經過多次重復迭代,適應性較弱的個體被淘汰,適應性強的則統治種群,最終生成符合優化目標的染色體,獲得問題的近似最優解。
多種群可拓寬搜索空間,增加群體多樣性。多樣性是遺傳算法必不可少的本質屬性,這是因為它能使遺傳算法搜索一個比較大的解的空間區域。采用最優個體保留策略,每一次的演化過程中,子代總是保留了父代種最好的個體,以在“高適應度模式為祖先的家族方向”搜索出更好的樣本,從而保證最終可以搜索到全局最優解。
1.2 模式搜索法
2 多種群遺傳?模式搜索算法
2.1 算法框架
各種群采用不同的控制參數[7],大多數學者建議選擇較大的[pc](0.7~0.9)和較小的[pm](0.01~0.05)。但是[pc]和[pm]的取值方式還是有無數種,對于不同的選擇,優化結果差異很大。MGA彌補了簡單遺傳算法的這一不足,通過多個設有不同控制參數的種群協同進化,同時兼顧了算法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各種群之間通過移民算子進行聯系,實現多種群的協同進化;最優解的獲取是多個種群協同進化的綜合結果。加入人工選擇算子保存各種群每個進化代中的最優個體,并作為判斷算法收斂的依據。精華種群和其他種群有很大不同。精華種群不進行選擇、交叉、變異等遺傳操作,保證進化過程中各種群產生的最優個體不被破壞和丟失。同時,精華種群也是判斷算法終止的依據,這里采用最優個體最少保持代數作為終止判據。這種判據充分利用了遺傳算法在進化過程中的知識積累,較最大遺傳代數判據更為合理。
3 仿真測試
該非線性函數在給定范圍內分布著許多局部極值,通常的尋優算法極易陷入局部極值或在各局部極值間振蕩,比較適用于驗證多種群遺傳?模式搜索算法的性能。標準遺傳算法運行3次得到的結果如表1所示,其進化過程如圖3所示。
4 結 語
本文提出的優化算法MGPS融合了MGA強大的全局搜索能力PS搜索算法的局部尋優精度高優勢。算法首先使用MGA實現粗搜索,可迅速逼近全局最優解的臨近區域;然后利用PS 實現細搜索,可準確定位全局最優解。實驗表明MGPS算法優于單獨執行的SGA和MGA算法。MGPS提高了算法的成功率,并減少了陷入局部最優的可能,且收斂速度較快,是一種有效的優化算法。在后期的工作中將MGPS 算法運用于其他領域,如無人機航跡規劃[8],圖像處理[9],目標識別等[10]。
參考文獻
[1] ELANSARY A M, ELDAMATTY A A, NASSEF A O. A coupled finite element genetic algorithm technique for optimum design of steel conical tanks [J].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0, 48(3): 260?273.
[2] VIDOSSICH G. An addition and a correction to my paper “Diffe?
rential inequalities for evolution equations” [J]. 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 MethodsApplications, 2010, 72(2): 618?623.
[3] 王凌.智能優化算法及其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4] 周文彬,蔡永銘,陳華艷.實值多種群遺傳算法求解動態規劃問題[J].控制工程,2007(z1):103?104.
[5] NICOSIA G, STRACQUADANIO G. Generalized pattern search algorithm for peptide structure prediction [J]. Biophysical Journal, 2008, 95(10): 4988?4999.
[6] WETTER M, POLAK E. Building design optimization using a convergent pattern search algorithm with adaptive precision simulations [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5, 37(6): 603?612.
[7] 聶沖,王維平,趙雯.基于學習算子的自學習遺傳算法設[J].計算機仿真,2006(9):168?171.
[8] 鄭銳,馮振明,陸明泉.基于遺傳算法的無人機航路規劃優化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1(6)88?91.
[9] 田瑩,苑瑋琦.遺傳算法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07(3):389?397.
[10] 楊淑瑩,何丕廉.基于遺傳算法的多目標識別實時系統設計[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06(3):32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