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游報》粵港澳1月刊
標簽:環球游報 1月刊 旅游 特別策劃 生活 窮游 電影 書籍
正文:
環球游報訊(編輯/姚邱貞子)各種貼上“自由”、“隨心”“勇敢”標簽的旅游方式近年漸漸流行起來,“放下一切,立即旅游”成為人人都向往的事,旅游也已從一種行為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
泛旅游時代,似乎一起都可與旅游扯上關系。旅游就像空氣一樣已滲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書架上、電腦中總免不了收藏幾本旅行書、旅行雜志或旅行電影,與朋友的交談中,更是免不了問起對方下一個旅行地。
盤點2012旅行style
1.窮游
我們給2012年的旅游方式頒獎,恭喜“窮游”獲得“當下最流行旅行方式獎”。
“窮游”一詞來源于網絡,是近幾年一批留學歐洲的中國留學生興起的說法。通俗點說,就是自由旅行時候,最大限度地省錢。
窮游族有兩種,一種的確是囊中羞澀;另外一種,選擇窮游,和“有錢”“沒錢”無關,只是想用最經濟的方式去“窮”盡天下美景,當做生活體驗。
搭廉價航空、坐夜行火車,甚至只靠徒步和搭車,一路在當地人的市場里粗茶淡飯,借網友家的沙發過夜……這些都窮游族的省錢辦法。
經典案例:
“‘眼看就30歲了,再不出去走走,以后會越來越沒勇氣?!?0個月一口氣走了18個國家和地區。為省錢他們什么苦頭都吃過,能走路就不乘車,能湊合躺一宿就不住賓館,在印度14天只花了120美元。有多少人心中有個旅行夢呢?”2012年這條名為“80后情侶4萬元行走18國”的微博被瘋狂轉發,數以萬計的粉絲對他們表示羨慕、膜拜。
2.“裸辭”旅行
“裸辭”去旅游,這種在多數人看來有些瘋狂的旅行方式,已在80后、90后中悄然流行開來。裸辭,指的是還沒找好下家就辭職,不考慮后路,意味著離開的決然。
豆瓣網上的成立僅4年半“休學辭職去旅行”小組已有近15萬名成員。而僅從去年夏天至今,小組成員就猛增6萬人。想辭就辭,沒有下家也無妨,背上行囊就走天涯的裸辭旅行,一時間成了不少年輕人揮灑青春、證明勇氣的表達方式。
經典案例:
2011年9月,離開南京,花276元買了最廉價的火車票,全程40多個小時,抵達海拉爾;2011年12月,旅行第86日,離開西藏;2012年1月,踏上印度的土地。
這些時間坐標,被定格在王泓人的旅行日記里。這位23歲的外企白領,2011年辭去工作,帶著3000多美元,跨越亞非兩大洲多個國家。2012年,她將自己的經歷寫在《再不遠行,就老了》一書中,引發讀者共鳴。
3.打工旅行
近年,打工旅行成為一種另類旅游方式,觸動最大的是即將踏入社會的學生群體。打工旅行,顧名思義就是邊打工邊旅行。
這是為那些既愛遠足,手頭又拮據的人而設立的旅游項目。只要在旅游地付出一定勞動,你便可以獲得旅游的機會,同時通過參加勞動以接觸社會,更加深入地了解風土人情,如到某個海濱地區協助培育某種生物,工作之余你會看到美麗的海濱風光;或到青年旅館做義工以換取免費食宿,工作的同時享受旅游的樂趣。
經典案例:
“今天天氣不錯,伴隨著啤酒釀造聲入眠,在房車里睡了個溫暖覺”,這是2012年11月21日,在新西蘭新普利茅斯的一個啤酒作坊“換宿”(打工換住宿)的微博博主“華麗麗的折騰”微博上“曬”出的生活。這位23歲的湖北女孩兒,今年7月辭去在北京一家公關公司的工作,拿著新西蘭“打工度假”簽證來到南半球,體驗與“都市白領”完全不同的生活。
4.居游
如何在旅行中看到異國他鄉更真實的一面?那你就選擇“居游”吧。所謂“居游”,是指不同于一般的走馬觀花式旅游,而是在一個地方住下來,去體會當地生活。這種旅行與窮游最大的區別在于,你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支持。
“居游”在歐洲已風靡多年。歐洲人去旅行時,習慣在當地的租一個房子住下來,短則一個星期,長則半個月,再以這個房子為圓心,進行漫游。這和你住旅館不一樣。住旅館時,你只是一個單純的游客,但如果你作為一個居游者,就會覺得自己仿佛是在過跟當地的人借來的一段時光,會有自己過生活的感覺。居游就是一個這個房子為既居又游的一個基地,這就是居游和傳統自助游不一樣的地方。
典型案例:
2012年3月24日,著名生活美食作家、臺灣“居游教主”韓良憶將在廣州推介新書《地址:威尼斯》,這是繼《在歐洲·逛市集》之后第二本“居游時代”系列圖書。
因將歐美流行的“居游”一詞引進國內,引領了全新的旅行概念,臺灣作家韓良憶一直被廣大讀者親切地稱為“居游教主”。用韓良憶自己的話說,“居游,講得浪漫、抽象一點,就好像是在有限的時空當中,借來一段人生,在異鄉過過和平時不大一樣的日子?!?/p>
【游報說】
人總是貪新厭舊的,旅行也一樣。古老而陳舊的東西可以讓人懷念,但新鮮的事物更能讓人向前。和往年一樣跟團走?不如自己背包上路來個自助游。
這不,2012年,我們已經踏上了窮游、裸游、打工旅游、居游的旅程。不過,窮游也好、居游也罷,旅行的方式終究只是表象,內核才最為重要。你既然要走出那一步,選擇適合自己、能收獲最多的才最好。
盤點2012旅行書
1、江城 (原作名:River Town) 評分 6607人評價
作者:彼得·海斯勒(美)
譯者:李雪順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1月
定價:36.00元
簡介:作者以一個美國人的眼光,記錄了1996年至1998年江城涪陵的生活及發生的事件。他筆下的中國,是連一些生活在中國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絕認識的中國。
2、一個人旅行2 評分 6351人評價
作者:高木直子(日本)
譯者:陳怡君
出版社: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2月
定價::25.00元
簡介:這是繼《一個人旅行1》后,高木直子的第二本繪本,同樣都受到了讀者喜愛。第二次旅行,作者去了更多的地方,膽量更大,好玩的事也更多了。
3、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評分 6251人評價
作者: 陳坤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2年1月
定價: 42.00元
簡介:陳坤動情自述從出身貧寒的“北漂”青年一夜成名到找回自我,繼而重新上路的成長歷程。關于親情與友情、家庭與事業、名利與信仰的心靈全紀錄。
4、我們始終牽手旅行 評分 2060人評價
作者: 左手/著 / 張千里/攝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年: 2012年8月
定價: 39.80元
簡介:作者兩人認識27年,戀愛11年,結婚8年,自助旅行10年,23個國家,始終牽手走過了萬水千山。
5、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 評分 4334人評價
作者: 陳宇欣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2年3月
定價: 36.00元
簡介:一個22歲的姑娘,在研究生最后一年,放棄工作,決定用一年的時間去一邊賺錢、一邊尋找心中真正的旅行。在這本書中,沒有一個接一個的景點狂奔,沒有一天一個地方的緊張日程,你會看到的是一名旅人所經歷的驚奇、刺激和彪悍事。
注:此排行榜數據來源豆瓣網,根據讀者評分和閱讀數量評選出來。
【游報說】
讀書這事,本來非常主觀,我喜歡的你可能不屑。但小編忍不住評選幾本今年獲得最多好評的旅行書。因為過去的一年里,就像王子可以吻醒睡美人一般,它們可以喚醒沉睡已久的“旅行心”,甚至引領了一種新的旅行方式。
這種魔力,藏在每一個篇章中。這種魔力,甚至出現在每一個字眼里。并非說這些書能開拓視野、發現人生意義,只希望你看完那些書中的旅行故事,聽完那些在旅途中的聲音,內心會有一絲的顫動,然后背包去四處走走,那就是小編的榮幸。
盤點2012年電影外景地
1.《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臺灣菁桐
2012年1月上映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讓小清新風潮席卷全年,青澀的青春讓眾人心有戚戚。在臺中,由三貂嶺至菁桐,沿著基隆河谷,有一條長度僅12.8公里的百年鐵路。乘上這古老的火車,就能一站一站地重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出現過的場景,仿佛把人帶回了青澀的少年時代。
2.《晚秋》:美國西雅圖
由玄彬、湯唯主演的大熱電影《晚秋》,背景設在美國“霧都雨城”西雅圖。西雅圖的多雨成就了西雅圖的文藝,這樣的城市,有一種特別的調子,灰灰的,似乎一到那就會忍不住多愁善感。所以,這里很適合靜靜地體會旅行的意義。
3. 《白鹿原》:關中平原
雖然《白鹿原》被許多人貼上“大爛片”的標簽,但影片中黃土漫天、充滿滄桑的關中平原讓人無法忘懷,它孕育了漫長的文明,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南接秦嶺,北到陜北黃土高原。東西長300公里,平均海拔約500米,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很多值得一去的旅游地。
4.《賽德克巴萊》:臺灣霧社街
魏德圣導演繼《海角七號》后,又以《賽德克巴萊》為臺灣電影創下新里程碑。這部關于原住民抗戰史的電影上映后,臺灣觀眾掀起觀影熱潮,更讓影片的拍攝場地:霧社街片場,成為臺灣最熱門旅游觀光景點之一。
霧社街片場,位于臺灣新北市林口區太平嶺,劇組按照歷史記載,重建30年代的日式霧社街道,耗資8000萬新臺幣。
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臺灣墾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網友封為“零差評電影”。讓人驚訝的是,這部充滿印度風情的影片,有70%的取景都在臺灣。
電影中讓人好奇的食人島取景于臺灣墾丁的白榕園,猛虎查德帕克步入叢林離開了派的鏡頭取景于墾丁的白沙灣,就連影片中的動物也取材于臺北動物園。驚嘆之余,不少人想親身游歷一番。
【游報說】
出于職業習慣,看到電影中優美的風景時,總是會想這個美麗地方是哪里,有機會一定要身臨其境的去感受下。相信跟小編有同樣心理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一些旅行社已推出跟著電影去旅行的產品,這種方式也正受到歡迎。
可惜的是,2012年大片雖多,卻沒幾部以旅行為主題的電影,能讓人看完后就想去旅行的電影也不多,這是小編心中2012年的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