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環球游報》粵港澳1月刊
標簽:環球游報 1月刊 生活 美食 東北 酸菜 腌制
正文:
環球游報訊(編輯/姚邱貞子)冬季去吃東北菜,只要你尋著“酸菜”這個詞一路吃下去,準沒錯。酸菜粉、酸菜餅、炒酸菜、酸菜魚、酸菜燉排骨,甚至餃子都是酸菜餡。
酸菜“長相不佳”、隨處可見、價錢便宜,在眾人心中一直是“矮矬窮”形象。你要說愛吃酸菜,好像瞬間拉低了自己的level。其實,酸菜是中國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對于東北人來說,冬季如果沒有酸菜,那簡直不敢想象。
各位不畏嚴寒千里迢迢跑去看雪的勇士,千萬別不把酸菜當回事兒,地道的東北酸菜配著白肉或粉絲一起下肚,那簡直是一絕。不少南方朋友從東北游蕩回來后,都患上了“酸菜相思病”。說不定,你就是下一位。
腌制方法略帶粗暴
由于無霜期短,東北人吃本地蔬菜的時間只有6個月左右。為解決漫長冬季對蔬菜的需求,東北人會在入冬時腌漬上百斤酸菜或各種咸菜。
東北酸菜腌制方法極其簡單,甚至略帶粗暴,把白菜撞入缸中,再加入鹽和水即可。當然,再粗的活也得花功夫。白菜最好選用東北本地產的長白菜,放鹽時一定要適中,鹽多了,菜不易發酵,成了略帶苦味兒的咸白菜;鹽少了又會腐爛,前功盡棄。最后還需在缸頂壓一塊大石頭,以防白菜發酸后隨水漂浮。一般情況下,在室溫10~15攝氏度的環境里,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即可發酵成為“酸菜”。
腌制的酸菜質地脆硬、纖維堅挺,既保存了白菜的營養,又生發出腌制菜品的濃香,用其燉、炒、燴、做餃子餡、打鹵子皆可。
不可錯過的酸菜食譜
東北酸菜的做法花樣繁多,不要說外地人,就連本地人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做法。給人的一種感覺就是,酸菜咋做都好吃。甚至有人拍著胸脯說,在洗發水沒發明之前,有人還用亮亮的酸菜水洗頭,既去頭屑又止癢,并不亞于如今的名牌洗發水。
雖是這樣說,但咱也不能貿然跑去一家餐館亂點鴛鴦譜。萬一吃了個不爽,跑回來詆毀酸菜君,那就虧大了。為了降低此事發生的概率,小編給各位讀者大人介紹5個經典又獨特的酸菜大餐,保你回來得“酸菜相思病”。
1.酸菜燉白肉
酸菜最經典的表現形式,是與肉在一起燉,俗稱酸菜白肉。腌制精良的酸菜幫兒,本身已很薄,關東巧婦猶嫌不足,順茬用刀,再片出三兩個層次,薄近透明,為生鮮菜幫所不及。然后切成極細的絲,與白肉和花椒、八角、海米等合燉。再佐以韭花、腐乳、蒜末等小料,趁熱吃下,頓覺通體舒泰。豬肉融合了酸菜的酸美,酸菜又解了肉的油膩,那湯喝上一口,更是鮮咸可口、噴香味濃。
說起白肉,請允許我用烹飪的專業口吻解釋:為五花三層肥瘦適中的帶皮豬肉,置于涼水鍋內,煮至六七分熟。東北人做菜愛放醬油,唯獨這個例外,其肉片白嫩潔凈,故曰白肉。2.酸菜炒土豆
東北有句話:酸菜燉土豆,硬挺。這是過去物質匱乏時的一道農家菜。酸菜炒土豆絲的確是一道很可口很開胃的菜。土豆不像苦瓜那樣的“君子菜”,它無論和什么菜一起烹調,都會吸入其味道。可是和酸菜在一起,不管是炒還是燉,都不會像與豆角、牛肉那樣發面,而是發硬挺實,這倒是土豆遇酸菜才會表現的獨特一面,正所謂“一物降一物”。
3.酸菜油梭子餡兒餃子
這名字繞口吧,也正說明此菜不容錯過。向來美食都有傲氣,而它已牛氣到不怕你記不住它的名字。其外表與常吃的餃子無異。奧妙就在餡中,油梭子就是豬油渣,配上切成菱形塊兒的酸菜絲,一口咬下去,酸味與油梭子的肉香混在一起,胃口大開。
4.殺豬菜
聽上去有點血腥暴力,其實就是豬內臟的大聚會。用剛殺好、還沒涼透的豬肉和大骨頭熬湯,加入切好的酸菜和殺豬時才有的血腸、豬肝、苦腸等一起下鍋。嘴壯能吃肉的,盡管放開量來吃,覺出油膩時,就撮幾口湯里的酸菜。那些酸菜絲已經飽吸了濃濃的肉汁兒,油汪汪、亮晶晶,卻不糊嘴,保你吃過幾口馬上忍不住又去夾肉。
5. 漬菜粉
俗名酸菜炒粉絲,是最地道、最家常的東北菜。豬肉絲、酸菜、細粉條一起煸炒,加入干辣椒調味。酸鮮油潤,下飯最佳。
小貼士:酸菜在腌制過程中會產生酵母菌,對人體有好處,且大白菜本身的營養和藥用價值高。中醫認為,大白菜微寒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解渴、清熱解毒之功效。同時酸菜味道咸酸,口感脆嫩,還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但需注意的是,酸菜少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