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游報》粵港澳1月刊
標簽:環球游報 1月刊 旅游 特別策劃 景區 門票 新聞 消費
正文:
環球游報訊(編輯/鄧建青)2012年,旅游界發生很多事。
這邊廂,古城復建方興未艾;那邊廂,名樓申遺、搶奪名人資源的混戰已打響。目的?混個臉熟唄。只是名聲大了,游人一多,碰上高速還過了一把免費癮,景區難免容易“被踩沉”。
而當中國把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玩得風生水起之時,國外的倫敦、波蘭和烏克蘭也趁著奧運會和歐洲杯狠狠賺了一把。旅游開發嘛,賺錢永遠是王道,畢竟誰都不想像日本這般因“大BOSS”的錯誤舉動而讓旅游經濟遭受重創。這不,國內不少景區和商家就是專心賺錢的好例子,他們在過去的一年里不停地升價,還開出了幾千幾萬的天價菜單。
目睹這些亂象后,專家們說,根源在于沒有一部專門的《旅游法》。所以,中國首部旅游法(草案)于2012年提交審議,即將于2013年初誕生……《環球游報》為你甄選2012年十大旅游新聞,回顧這年旅游業界都發生了些什么事兒。
1. 三亞宰客惹眾怒 旅游黑幕連曝光
【回頭看】
2012年旅游大事件從“三亞宰客事件”發軔。農歷大年初六,即2012年1月28日,實名認證用戶羅迪發布微博稱,朋友春節時在海南三亞吃海鮮,三個普通的菜被宰近4000元,鄰桌點了一條魚每斤580元共6000多。該帖很快激起熱議,網友紛紛跟帖講述在三亞旅行時被狠宰的經歷,如一家三口人吃飯三個菜被收4000元,酒店一間房每晚8800元等。
“三亞挨宰”事件一經曝光,引起各方強烈反響,關于三亞旅游的負面消息在春節后井噴。此后,如蝴蝶效應般,鼓浪嶼10來個菜要價1.3萬等游客被宰事件也被先后曝光。媒體報道、網友吐槽、專家指責…一場前所未有的旅游黑幕曝光序幕由此拉開。
【游報說】
去旅游沒被黑?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去旅游過。說句不好聽的話,游客被宰每一天都在中國發生,這只是一次集中性的爆發。
這件事情的后果是,三亞市政府決定從2月起,用三個月的時間開展整頓行動,嚴厲打擊欺客宰客等違法經營行為。亡羊補牢未為晚,但更該思考的是,景區管理者是否應反思管理和制度的缺陷,從源頭上制止宰客事件的發生?
2. 近半5A景區門票過百 秀美河山“玩不起”
【回頭看】
2012年3月28日,《南方日報》報道指出,對全國(不含港澳臺)130家5A級景區門票價格(非淡季全票)統計發現,價格在100元至200元(含)的5A景區數量最多,共有46家,占35.4%;高于200元的景區14家,占比也超過一成。可見,近半數5A景區門票價格超過百元。相比之下,國外景點門票的低價特別“扎眼”:日本富士山免費,韓國漢拿山免費,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50盧布(約合人民幣45元),法國盧浮宮8.5歐元(約合人民幣85元)。
【游報說】
發達國家一般能憑旅游景點創造連鎖經濟效益,我國旅游經濟大多還得依靠門票收入,高門票也就成了普遍現象。不過,貴不可怕,可怕的是越來越貴。國內景區門票價格不僅偏高,還在不斷上漲。以至于,多少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風景”。
鑒于此,2012年9月21日和29日,國家發改委先后公布兩批共174個景區下調門票價格名單。只是,降了價的,多是一些大家不太熟的景點。對此,本報編輯想說,降得不夠多,還請繼續降。
3.名人資源爭奪戰頻上演 女媧梁祝粉墨登場
【回頭看】
2012年6月12日,山西吉縣宣布在當地人祖山考古發現疑似女媧遺骨,稱經過23名權威專家認定。隨后,專家們卻紛紛否認“認定女媧遺骨說”。當地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李思義自稱寫通稿時“添加感情色彩”,并自請處分。赤裸裸的旅游營銷被媒體曝光后淪為一場鬧劇。
進入7月,“女媧遺骨”的風波剛剛平息,湖北媒體又曝出發現疑似“梁山伯與祝英臺墓”。后來的事情無需贅述,專家研討佐證,媒體公眾質疑,旅游開發……
【游報說】
名人效應有沒有用?你去問問莫言他爸吧。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拿到諾貝文學獎之后,無數游人們前來他家舊居瞻仰,順道扒光了地里的菜蔬。莫言故鄉高密市還提議,應把山東旅游口號改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借“莫言效應”宣傳城市的意圖盡顯無疑。不過,您至少祖上曾經闊過才能吹噓吧,像吉縣這般無中生有的行為終會讓人唾棄。
4.古城復建熱蔓延 經濟利益成推手
【回頭看】
8月中旬,一則“河南開封千億豪賭:4年重造北宋汴京”的新聞引發轟動。開封并不是特例。擬投資55億元,完全模仿湖南湘西自治州鳳凰古城而建的新鎮“煙雨鳳凰”將于今年內動工;西安市正準備啟動規劃建立漢長安城大遺址區特區,總投資將超過千億元。
更早的例子是,2008年初,大同耗資上百億元的“古城恢復性保護工程”已然動工,據悉古城于2012年底全面合龍,大同將“回到明朝”。
【游報說】
正所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地萬地古城開。有些地方政府熱衷于“回到過去”,名義上是要保護歷史遺跡,或打造文化新名片,實質上最看重的還是依附于古城復建的地方經濟利益甚至個人利益。
更加諷刺的是,“仿古”大幕開啟的同時,“拆舊”的劇目,也正在中國各大城市同時上演。因此,無論復建計劃吹噓得如何冠冕堂皇,在動輒十億百億的“大手筆”中,用大拆大建換取GDP數字的陰影總是揮之不去。
5.體育搭臺經濟唱戲 奧運會歐洲杯成金錢舞臺
【回頭看】
2012年對倫敦來說是特別的一年,不僅有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慶典,還有舉世矚目的倫敦夏季奧運會。這一年,倫敦成為世界各地人們出國旅行的熱門目的地。
信用卡公司萬事達新近公布的“環球旅行目的地城市指數”顯示,今年飛往倫敦的國際旅客接近1700萬人次,高居榜首。數據還顯示,這些訪客的消費金額也最大,總數超過2100萬美元。
與之類似的是,得益于歐洲杯所帶來的大量游客,烏克蘭和波蘭兩個主辦國每天的收入分別約為1.52億和1.94億歐元。而預測從2008年到2020年總計13年里,歐洲杯后續效應將為波蘭最高帶來2.7%的GDP增長率,增加近11萬個工作崗位。
【游報說】
今年歐洲杯的主題曲名為《We say Euro》,意思是“我們說歐洲”。在體育搭臺、經濟唱戲的背景下,主題曲的含義其實也可以說成是“我們說歐元”。而且,這或許更貼近現實。對于深陷經濟危機的歐元區而言,“歐洲杯經濟”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興奮。
6.赴日旅游“結冰” 韓泰直線升溫
【回頭看】
進入8月,旅行社數據顯示,受釣魚島事件不斷發酵影響,曾經熱銷的國慶赴日線路出現游客退團潮。
此外,日本政府觀光廳原計劃參加2012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以招攬中國游客,但最終接受主辦方的“勸告”而取消了出席交易會的決定。
日本旅游遇冷,反倒是帶動了其他地區如韓國、泰國等地的旅游,退訂的游客中有一半轉向了這些國家,其中,赴韓國的訂單基本已經預售一空。
【游報說】
2012年,中日關系因釣魚島事件惡化。中國游客“用腳投票”,讓日本急速跌出“出境游目的地人氣排行榜”,不失為一種合理宣揚民族情感的方式。
7.中國首部《旅游法》 即將出臺
【回頭看】
2012年8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最新消息顯示,《旅游法》將在2013年初頒布實施。其中,最受旅游業人士和公眾關注的焦點無疑是零負團費、強迫購物、景區門票漲價、網絡旅游產品銷售貨不對板、旅游投訴等問題。
【游報說】
在中國旅游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只有條例規范而無法律依據,是所有亂象的根源之一。單靠行政手段已無法解決許多深層次問題,所以必須尋求制度化的保障。因此,首部《旅游法》草案提交審議可謂眾望所歸。業內人士認為,“這有助于旅行社跳出低價競爭的怪圈,轉而下工夫提升旅游產品質量。”
8.最長黃金周遇上免費高速
【回頭看】
2012年的十一長假,因為中秋連著國慶,成為“史上最長的黃金周”;又因為高速公路首次免費(7座以下),最長黃金周從堵車開始,在堵車中結束,各旅游景點地也輪番上演《人山人海》的大片。
在華山,大量游客滯留山頂,游客與保安發生了打斗傷人事件;故宮游客突破單日歷史記錄;泰山坐索道需等兩個半小時……119個景區游客總量刷新歷史紀錄,全國共接待游客4.25億人次。遠超接待極限的人數令無數景區“崩潰”,甚至有游客驚嘆景區“被踩沉”。
【游報說】
當最長黃金周遇到免費高速,車堵車人堵人本就是可預見的事情。只是,有關部門似乎對可能遇到的惡劣情況準備不足,導致一條條高速路和一個個景區門口排起讓人絕望的長龍。有網絡現代詩為證:一行白鷺上青天,老子擠在最中間;借問酒家何處有,又被堵在收費口。
9.“十大名樓”要申遺引爭議無數
【回頭看】
十一月初,享有盛名的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等“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傳出計劃集體“打包”申報聯合國物質文化遺產的消息,引發各方關注。有叫好的,如“申遺有助于將名樓文化推向世界”;也有質疑的,如“好多名樓都是假古董”。
隨后,消息稱,由于各個名樓之間“尚未達成完全的統一意見”,申遺暫時擱置,但這也意味著,一旦各方協商一致,名樓將繼續奮戰在申遺的戰斗中。
【游報說】
申遺這事,如是本著文物保護文化傳承的前提出發,是好事一樁。只是,太多的例子說明,不管是申遺或者評個什么亂七八糟的名頭,最終的結果都是漲價、漲價,讓民眾失望。那么,你支持還是不支持?
10.中國奢侈品消費將超日本成全球第一
【回頭看】
“中國已成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家。”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2011年奢侈品消費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已達126億美元,尚不包括私人飛機、游艇與豪華車,占全球同等份額的28%。
此外,戰略咨詢企業貝恩公司稱,2011年中國內地奢侈品消費增幅達25%至30%,市場規模首度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普華永道同樣對中國奢侈品消費力充滿信心,其預測2012年大中華區的奢侈品銷售額很可能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游報說】
“中國成瑞士手表最大消費國。”聽著瑞士鐘表協會如此歡欣鼓舞的聲音,我們就知道,中國人又在奢侈品消費上做了大貢獻。再看看各個充滿信心的預測報告,真忍不住高呼,世界人民請放心,就算不是在2012年,中國也會在2013年成為“第一”。只是,冷靜下來想想,這又一個“第一”,總覺得不是一件光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