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漸漸離我們遠去,隨著溫度的上升。越來越多的戶外活動似乎也有了啟航的理由,在挑戰大自然的同時,也請不要忘記保養自己身體的“零部件”哦!
人物簡介:張煥禎
倫敦奧運會中華臺北代表隊的醫療隊長
臺灣旅游醫療救護協會理事長
上海禾新國際醫院院長
Q:我是一名登山愛好者,常年的極限環境挑戰使得我傷痕累累。開春之后打算與驢友們繼續征服高山,請問旅途中如何減少關節炎以及肌肉酸痛帶來的疼痛感?
藥物方式
張煥禎答:當您確診關節炎的時候不建議您進行高強度的運動,特別是在惡劣條件下的極限運動,這樣會加重您的關節損傷。對旅途中出現的慢性勞損問題,建議您延長活動間的休息時間,晚上休息時采熱、冰敷及按摩治療,原則上不使用止痛類的藥物;若中途出現急性扭挫傷,則采取RICE原則,即休息、冰敷、壓迫、抬高四個步驟或使用肌肉松弛劑(例如:魯南貝特、妙納等)、止痛藥(例如:布洛芬或扶他林等)。
盡量少說話
說話是個體力活,說話時消耗的氧氣量也非常大,在登山的過程中隨著海拔的增高,耗費的體能會越來越大,盡情保持少說話,是節省體能的一個重要方法。
減少負重感
優質的登山包固然重要,但是正確的姿勢才是登山過程中節省體能的良方;雙手扶膝蓋部位支撐上身,背部保持水平,雙腿略微彎曲,可以使雙肩減輕負重感,使脊椎緩解身體的壓力。
學會深呼吸
學會使用正確的呼吸節奏,盡量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疲勞的時候盡量保持深呼吸狀態,適當放慢步伐把休息分散到每一步中。
轉移注意力
合理的心理暗示能夠在登山的旅途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想著山有多高,有多難爬則會越想越累,難以到達終點,還會錯過美麗的風景,哼哼小曲并欣賞著身邊的美景,轉移注意力。
下山要放松
下山一定要注意步伐的節奏,切勿不能沖的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放松膝蓋部位的肌肉,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產生較大的壓力乃至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