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蘭德公司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或聞所未聞的。而正是這個公司,在60年前,由于準確預測“一旦美國參與朝鮮戰爭,中國必將出兵朝鮮”,一炮走紅,從此確立了蘭德公司世界第一智庫的顯赫地位。它可以說是當今美國乃至世界最負盛名的決策咨詢機構。近日該公司再次做出驚人預測。
據蘭德公司近日刊文稱,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的軍事成功一直依靠絕對的空中優勢。美國的戰爭也一直隨著它的空中絕對優勢發展,使之能夠在大型安全的基地和作戰區域部署壓倒性的軍事力量。然而,這些明顯的優勢將會在其擁有利益的重要戰區——西太平洋不復存在。
國際秩序的變化
文章認為,中美如果發生沖突,將會與一定的政治背景有關,即中國作為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
1、如果一國認為保持現行國際秩序更有利,它將會保持穩定;
2、如果改變國際秩序的期望利益超過代價,一個國家將試圖改變現行秩序;
3、該國將會通過領土、政治或經濟擴張來改變現行秩序,直到進一步的擴張所承受的代價會超過其所獲得的利益;
4、如果維持現行秩序的代價增長的速度比一個國家承受這個狀態的經濟能力快,那么該國將會尋求改變現行秩序;
5、如果失衡問題得不到解決,現行秩序將會做出調整,新的實力分配將會建立。
現在美國際聲望下降,因為世界各國認為美國在非法濫用武力,其盟友與其聯合的意愿也在下降。維持霸權的結構基礎,即上面提到的維持現行秩序的代價增長的速度要比霸權國家所能承受代價的大。很多現象都在證明這一點。
1、聯盟的領導一般會比成員投入的多,然而收獲的相對較少。美國領導的西方集團在冷戰中獲勝,但美國所付出的代價是大量的國債,其財政需求達到了每年GDP的2%;
2、隨著經濟的成熟,其增速在放緩,消費在上升,但投資卻在下降,由此經濟陷入停滯。我們都知道,美國現在的實際存款利率為零或負。
3、政府在社會服務、增加財政預算、增加國防支出和維持霸權方面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我們都知道,美國的財政支出主要用于社會服務、醫保、債務和消費需求,這限制了美國增加安全投資的能力。
4、安全問題增加的速度比美國應對能力的增長要快,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一周要消耗20億美元,這讓美軍發現它在應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挑戰時捉襟見肘。盡管維持西太平洋安全與現在的沖突所需要的不同,但美國財政的分散使其應對新危機的軍事能力在下降。
霸權變化的另一個因素是存在能夠取代舊霸權的挑戰者;最近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增長讓中國取代美國控制國際秩序變得可能。當今社會,經濟是軍事和政治實力的基礎。因此,這是一個很方便衡量一個國家力量變化的標準。各國實力的不均衡增長是國際秩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中國的經濟增長十分顯著。
實力的另一個衡量標準就是軍事支出;中國的軍事支出一直在增長,但美國的支出仍然擁有絕對優勢。此外,美國的國防支出被分攤到世界各地,相比之下,解放軍能夠把支出集中進行能力建設,而且關注較小的范圍。
以地區為基礎的話,其支出已經足夠中國在西太平洋自由活動,并挑戰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因此,美國維持世界霸權所付出的代價已經為對其構成挑戰的國家創造了機會。伴隨著經濟和國防支出的快速增長,中國的實力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超過美國。
霸權國家(美國)和崛起大國(中國)實力的相對轉變促使后者挑戰對世界秩序的控制,后者的目標將是改變舊的世界秩序,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
文章認為現行秩序對中國有利,為中國崛起創造了條件;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中國可能會調整現行秩序來實現自己的利益。
如果美干預臺海問題
如果美國采取軍事行動干預臺海問題,它需要安全的基地。然而,中國可能采取多種手段打擊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設施,削弱其實力;美國空軍在西太平洋將會面臨許多挑戰:政治介入、特種作戰威脅、彈道導彈威脅以及巡航導彈威脅。在緊急事態中,地區盟友將被脅迫禁止美軍使用位于它們領土內的基地。
政治介入:美軍離臺灣地區最近的基地在日本。因為它離中國很近及中國的地區實力正在增長,日本對此將會極為緊張;本地區的其他盟友也會像日本一樣。現在日本允許美國使用其領土上的設施,但是我們不敢保證未來它也會這樣。
威脅空軍基地:為了打敗技術上比自己有優勢的敵人,解放軍一直在設計能夠利用敵人的弱點,使自己的相對力量最大化的戰略。一個很重要的依靠就是空軍基地,軍事威脅對戰機活動尤其是個問題。因為,它們一般需要距離敵人不到1000-1500海里的基地。
特種部隊:中國的特種部隊能夠對敵人空軍基地進行破壞,據相關消息,特種部隊能夠執行偵察、侵襲和直接對擊飛機、設施和人員進行打擊。要應對特種作戰部隊的威脅,最好是采取加固措施、主動防御、與當地執法部門和軍事人員加強合作相結合的措施。
彈道導彈:打擊敵人空軍基地是中國作戰理論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打擊目標包括:跑道、飛機、油料和其它使飛機升空的重要系統。
中國的戰略家們認為,彈道導彈尤其有效,因為敵人很難攔截它們。東N-15是中國一款主要的戰區彈道導彈,它能夠攜帶1100磅的彈頭打擊600公里以外的目標;而后續型號打擊距離更遠。
巡航導彈:巡航導彈對空軍基地的威脅非常大,而且特別適合對空軍基地這樣的大型固定目標進行打擊。中國正在發展能從各種平臺發射進行精確打擊的巡航導彈,DH-10是主要的陸基巡航導彈,能夠與美國的“戰斧”媲美,采用了地形輪廓匹配制導方式。
目前,美國國防部估計,該導彈的數量為50-250枚,其攜帶彈頭重量與東風-15相似;而攜帶遠程巡航導彈的轟-6能夠對離臺灣較近的外國空軍基地進行打擊。
據報道,最新型的轟-6H專門用于發射巡航導彈;裝備射程較大的常規導彈或核導彈后,它將可成為可靠的戰略打擊平臺,打擊范圍可達1900到2600海里,可以威脅美國在西太平洋的任何設施,包括關島。即使位于太平洋中部的海卡姆空軍基地,在面對從中國潛艇上發射的巡航導彈時也會極為脆弱。
美軍應對巡航導彈的最佳裝備是F-22戰機,這些都需要戰機在空中活動;如果它們的活動受到阻礙,空射巡航導彈防御的方法也就不可行了。
大量巡航導彈集中打擊可能會摧毀美軍的防御,加強的艦載防御和陸基系統能夠填補這個空白,并提供強大的防御。
中國的各種威脅可能導致美國在西太平洋只有安德森空軍基地可用,還可以威脅盟友與美國分裂;這些都足以使美國難以靠近西太平洋。
文章認為,空中優勢在沖突中取勝非常關鍵。因此,如果美國希望確保臺灣地區的安全,它就需要阻止中國大陸的空中優勢;如果可能,還應奪取空中優勢。此外,有效的情報偵察是任何作戰的基石。但不幸的是,2007年的反衛星導彈測試暗示,美國需要依靠固定翼飛機進行情報偵察。如果解放軍空軍對這些飛機進行攔截,美國空軍還需要對它們進行保護。
中國的反介入戰略使得美國需要從較遠的空軍基地進行活動,最可能的是關島上的安德森空軍機場。為了確定受到反介入戰略限制的作戰后果,必須確定:
1、從遠離中國的地方進行作戰,將會受到何種程度的阻礙?
2、從遠距離位置起飛作戰能夠完成什么任務?存在什么脆弱性?
自冷戰結束以來,美軍的成功一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空軍。而空軍則依靠眾多安全的基地,它們到作戰區域的距離在戰機的作戰半徑之內。
如果在西太平洋與中國發生沖突,許多基地將無法使用;地理條件決定大量的機場不可用,大多數離中國較近的空軍基地都將受到威脅。
而在方便戰機作戰的半徑內,缺乏能夠容納戰機的島嶼,大多數都在琉球群島(如沖繩)。不幸的是,這些地方處在中國導彈射程內。如果尋求距離稍遠的空軍基地,在嘉手納空軍基地和安德森空軍基地之間基本上沒有島嶼。
如果美軍考慮在該地區的其它設施,如三沢空軍基地等,它們離臺灣地區相對較遠,而離中國大陸較近。韓國的空軍基地進行了加固,但是距離臺灣地區太遠;在涉及臺海問題時,是否能夠從韓國起飛進行作戰還是個未知數。
換句話說,大多數可用于干預臺海危機的基地都遠離臺灣地區,而較容易受到中國大陸的威脅。安德森空軍基地距離臺海1565海里,距離使其相對安全;然而,這個距離對短程戰機來說太遠,需要進行空中加油來擴大作戰半徑。
美軍在“沙漠風暴”中的作戰依靠眾多大型可靠的空軍基地,而協防臺灣地區則無法依靠大量空軍基地;美軍在“沙漠風暴”行動中使用的基地距離作戰區域只有450海里,沒有一架戰機從遠達1565海里的遠處起飛作戰。這一對比顯示,目前的力量適合于近程作戰。
或許設想,在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戰機的作戰半徑能夠得到延長。然而,認為美國空軍戰機從安德森機場起飛的作戰效能與從靠近作戰區域的作戰效能相同的話,就不合理了。除了飛行員的疲勞問題,大規模空中加油、長時間維護將會導致低出動架次率。
文章還考慮了其它應對措施,如加固離臺灣地區較近的空軍基地,向臺海部署航母,增加安德森機場的戰機數量等。但是,這些措施都不能很好解決美國空軍在力量投送方面面臨的挑戰。最有希望的方法可能是綜合上述措施,來解決飛行架次率的“供”與“需”。
解決“需”的問題意味著減少美空軍在空中面對的力量,在西太平洋關注臺海危機中,美軍應該試圖對解放軍空軍基地進行打擊,減少它能夠作戰的飛機數量。
這些行動在解放軍出動架次率大幅下降后仍應繼續,解放軍也使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威脅美國的空軍基地;到那時,美國的空軍優勢裝備應該向靠近臺灣地區的基地部署,應該使用戰術充分消耗中國的導彈等武器。而在“供”方面,美軍需要增加防空武器的數量,或改善這些武器的效能。其中包括:增加遠距離空軍基地、發展新型防空武器系統或練習隱形和非隱形戰機無縫融合戰術,這些措施應該與降低解放軍出動架次率的方法共同使用。
文章的最后綜合表示,地理條件和中國的反介入戰略威脅使得美空軍只能從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美空軍將會在力量投送方面受到阻礙;解放軍將使用戰機數量優勢來攻擊脆弱的美軍飛機,從而取代美國在西太平洋的空軍優勢。
如果沖突發生的話,美軍將很難獲勝;與其它常規沖突相比,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此外,美國的領導一直否認或忽視本地區空軍基地面臨的威脅;這不僅可能會導致美軍在沖突中的失敗,還會使之在這個過程中損失更多的空中力量。
聲明:此報告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場,只具有其參考價值,思考比評價更重要。
(據《環球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