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2020年看成是自己全球性軍事存在格局發生改變的重要一年。美國前防長帕內塔在2012亞洲安全峰會——香格里拉對話會上表示,到2020年將有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包括6艘航母以及大部分巡洋艦、驅逐艦、潛艇與瀕海戰斗艦。
無論是對俄羅斯還是對中國的武裝力量來說,2020年也都是重要的一年。到2020年現代武器在俄羅斯軍隊中所占比例將達70%。中國希望在2020年到來之前在軍隊現代化進程中取得重要成果。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列里·卡申特撰此文淺析俄中兩國軍隊的現代化。
當2008年用于購買新式武器的開支大幅增加后,俄羅斯軍隊進入了升級武器裝備的新階段。在過去的五年中蘇聯解體后生產的現代武器在俄羅斯軍隊中所占比例已從6%升至16%。
目前俄羅斯武裝力量主要利用蘇聯最后5-10年生產的武器。1992年后俄羅斯武器生產的實際規模急劇下降,在接下來的15年間非核武器的生產主要用于出口。
在2020年到來之前俄羅斯將爭取用蘇-35S、蘇-34SM以及第五代戰斗機PAKFA更換現有的蘇-27和米格-29戰斗機。蘇-34轟炸機將替代蘇24攻擊機。現有步兵軍械將被重型(“Armata”)、中型(“庫爾干人-25”)和輕型(“飛鏢”)三種多用途作戰平臺替代。防空任務的重擔將由S-400和S-500防空導彈系統來承擔。此外,將為所有步兵導彈旅配備新式“伊斯坎德爾”。
正如俄羅斯軍事問題專家瓦西里·卡申指出的那樣,俄羅斯新式武器替代蘇聯老式武器需要十多年的時間。更換蘇聯老式海上戰斗艦最慢:總的來看,海軍直到現在也不知自己對軍工有何要求。新式航母項目還處于討論階段,如同攜帶新型防空系統和類似美國AEGIS多功能武器操作系統的重型驅逐艦。相反,潛艇艦隊受到優先關注。同時相當一部分攜帶巡航導彈的新型核潛艇“自蠟樹”以及“北風級”核潛艇將開往太平洋。
俄羅斯軍隊現代化進程很像中國,只是晚起步10-15年。中國重型武器生產在70年代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葉武器生產停滯,以致在本世紀初中國軍隊中的軍械還以冷戰時期生產的為主。
即使現在這些軍械所占份額也不少。例如,老式彈道導彈東風-4、東風-5至今仍是中國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中國取得了輝煌的軍事技術成就,更換40年前生產的老式系統并非易事。為了把它們的使用期比最初規定的期限再延長20多年,軍隊不得不進行專門的研究。導彈部隊中一輩子服務于這些龐大系統的功勛老戰士在他們達到退休年齡后都被應邀留了下來,因為無人替代他們。
只是在2010年殲-6才從中國空軍中全部退役,而第二代戰斗機殲-7至今還在使用。軍隊中的老式坦克——59式、79式也許直到現在還多于新型坦克——96式和99式。軍隊中還有數千門蘇聯50年代的火炮在服役。解放軍正在快速更換所有這些老式軍品。同時中國把2020年看成是實現自己軍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年份,屆時在該領域將取得實質性成果。
(據《東方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