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軍區某分部以構建新型保障力量為牽引,按照信息主導、平戰一體、模塊組合的方式,加強應急保障旅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如今“影子部隊”已成為能征善戰的“變形金剛”,在軍事演習、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中屢顯身手。
近日,一場綜合保障演練在八閩大地打響。該分部臨時抽組的醫療、油料、物資等機動保障模塊從遠隔千里的洞庫、醫院和基地緊急出動,在機動途中實時編組成一個要素完備的應急保障旅,并同步完成戰備轉進、作戰籌劃等多項工作,其表現令人耳目一新。
面對眼前的海量物資,只見戰地“糧草官”們輕輕敲擊鍵盤,即可對作戰物資進行視頻點閱并實時分發。該部部長蔣惠明告訴筆者,分部利用信息技術和射頻系統對所儲作戰物資進行“數字身份”登記,通過采取集約化包裝、模塊化分組、箱組化存放的辦法,實現了“保障物資可視化、物資配載標準化”,使保障效能成倍提高。
炮兵群的彈藥即將告罄,該分部數十輛滿載彈藥的汽車快速開進陣地,精確實施彈藥補給。炮手們感嘆:“你們保障十分準時,就像長了千里眼!”原來,該分部牽頭與三軍部隊進行信息系統的聯接和貫通,以一體化平臺為基礎構建了橫貫三軍部隊的保障網絡,讓戰場態勢一屏共覽、數據信息實時傳遞。參演的分部官兵自豪地說:“戰場上的風吹草動,我們可以隨時感知?!?/p>
演兵場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正是該分部按打仗標準建設機動保障力量的結果。該分部是解放軍首批應急保障力量建設試點單位,這些年,他們以準備打仗為龍頭,不斷深化信息化條件下的后勤保障研究,探索出復雜電磁環境下物資油料應急收發、戰場直達配送以及要地防護等一批訓練成果和保障法。去年底,分部所有機動保障力量抽組單位均晉級“后勤一級訓練單位”。
(據《解放軍報》)新型防寒裝備問世-30℃潛伏2小時無困擾
近日,沈陽軍區某部官兵在冰天雪地茫茫林海展開適應性訓練。令人驚奇的是:在雪地里潛伏了近2個小時的戰士,一聲令下迅即進入作戰狀態,輾轉騰挪身姿靈巧,似乎沒有受到-30℃嚴寒的困擾。這得益于沈陽軍區聯勤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自主研制的新型防寒裝備。
近年來,該中心深入部隊調研,興建了全軍第一個寒帶環境模擬實驗艙,進行寒區部隊單兵及野戰衛勤保障防寒系列裝備研究。經過反復攻關,成功研制出單兵防寒加熱保暖裝備、野外宿營防寒加熱保暖裝備、醫學救治防寒保暖裝備和衛生防寒加熱保暖裝備4個系列,共44個品種。這些裝備加熱保溫效果好,發熱體在-30℃以下仍可加熱,舒適度高,不怕水洗,任意折疊,抗衰老,耐腐蝕,安全可靠,適用性強,一塊聚合物鋰電池可連續使用4小時,大大提高了防寒裝備的保溫效果和安全性能。經過駐漠河、黑河、塔河部隊和空軍某部的現場實驗,專家鑒定認為:該項研究成果大幅度提高了單兵及衛勤保障綜合防寒能力,具有獨創性和應用性,能有效提升部隊戰斗力。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