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李妍婕
一說桂花土陶,也許在你腦海里沒有什么印象。其實當你漫步在錦里一條街的時候,你已經見過它,那一排排青磚墻樸實而穩重,房上的青銅瓦低調而堅固,似乎正無聲講述著悠遠的故事;當你流連于寬窄巷子抑或是龍潭水鄉,不論是青磚、青銅瓦,還是腳下的陶磚,都會帶你回到久遠的年代,讓你感受川西民居的風情;還有成都財富全球論壇的主會場之一武侯祠大道,人行道上泛著絳紅色光澤的結磚,那是土陶特有的,本性而不張揚……由桂花鎮燒制的土陶建筑園林材料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帶去了質樸和溫暖的氣息。
據考證,桂陶起源于明嘉靖年間,距今有近500年的歷史。桂陶傳承人不遺余力地對桂陶傳承和提升,為桂花鎮贏得了“西蜀陶瓷之鄉”的美譽,2006年桂陶制作被列為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在桂花鎮頗具規模的土陶企業已有50余家,土陶產品從最早單一陶瓷發展為日用陶、工藝陶、建筑園林陶和包裝陶四大類。
作為桂陶傳承人之一,夏曉娟創新生產了工藝陶,將女性的柔美與細膩表現得淋漓盡致。盤龍工藝陶瓷廠,就是夏曉娟和她丈夫二人一起創辦的。記者從小道走進工廠,看到兩旁的綠叢中或躺著或“種”著一些工藝陶,花紋不一,很是別致,尤其是一個閉了一只眼的老鼠形狀陶罐造型獨特,這無不體現女性對美的追求。
1993年,夏曉娟聘請了彭州國營土陶廠的一批匠人,從日用陶做起,以銷售泡菜壇子為主。隨著社會發展,夏曉娟發現人們會購買工藝品擺設在屋里提升品味,于是她決定創新做一種能夠進入千家萬戶當藝術品來欣賞的陶器。從1998年開始,夏曉娟聘請專業的雕刻工來廠里給員工培訓,引進最新的技術,作品由最初的工藝粗糙到現在的精雕玉琢,一直在提檔升級。最令夏曉娟自豪的是他們的點雕技術,“點雕是工人用工具一點一點往胚體上點擊形成的,要求每次點擊的力度必須一致,且點雕的粗細及間隔距離也是由雕刻工自己掌握的。正是因為這個技術,我們的作品才會這么精美。”
細細地觀賞那些工藝陶作品,你會發現,無論圖案、雕刻還是色彩,確實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紅色的大件浮雕花瓶既有仿古色彩又奪人眼球,上面雕刻的一只騰飛的中國龍工藝精湛,與一個雕刻著鳳凰展翅的花瓶配成一對;以天彭牡丹為主題的陶罐富貴大氣;梅花典雅……這些古樸的陶罐融入了華美的工藝,煥發出新的光彩。
“桂陶車馬香滿路,蕭窯歲月正春風”。桂陶的悠久文化、厚重內在與外在神韻必定會代代傳承,不斷展示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