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雷怡安
達州,四川東北部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工業重鎮,享有“川東明珠”“中國氣都”“巴人故里”之美譽。
工業一直是達州發展的主力軍,在新的目標任務戰略下,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達州如何讓其內生動力充分爆發,建設成GDP總量超2000億元的川渝鄂陜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呢?
有人把21世紀看做是天然氣的世紀,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占23.2%。但是,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僅為2.5%左右,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亞洲平均水平。
達州,天然氣能源極為豐富,如何將天然氣轉變為能源,達州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不斷探路。
“川氣東送”是繼“西氣東輸”后,國家又一項天然氣遠距離管網輸送工程。從西到東,始于四川省普光氣田,止于上海青浦的白鶴鋪,跨越6省2市,管道總長2170公里。
達州作為“川氣東送”的起點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建設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是達州市提出的戰略目標。擁有如此寶貴的特色能源,達州的發展找到了新的突破點。
從2005年開始新建的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園至今已經規模齊全, 走進產業區,機器轟鳴不絕于耳,工程建設推進得如火如荼。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豐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裝海相氣田,普光氣田除了作為川氣東送的主氣源地外,出產的天然氣可供給周邊產氣鄉鎮居民與當地部分產業發展用氣。
“資源是潛在優勢,既需要開發,更需要轉化;機遇是稀缺資源,既千載難逢,更稍縱即逝。”達州將天然氣作為發展的產業,也期望通過產業園區的建設更好地使資源轉化為能源。
2012年11月,四川省第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新型工業化重點培育基地”出爐,達州天然氣能源化工產業園區榜上有名。
“達鋼要搬遷咯!”近段時間,達州市民紛紛傳達著這樣一個消息,對于他們來說,達鋼與他們的生活工作早已聯系在了一起。作為達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功臣,達鋼的搬遷緣何而起?
四川達州鋼鐵集團在達州的歷史可謂久遠。早在1958年,達鋼就落戶達州,由于達鋼是機械冶金支柱產業,因此在達州市的發展中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
事物往往都有兩面性。達鋼給達州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由于其地處城市中心,也給城市發展帶來了不小影響。
住在達州西外的市民楊師傅在達州地方領導頻道網站上留言:“晾在陽臺的衣服,第二天早上就有很厚一層黑色灰塵,打掃的窗臺、陽臺一小時左右,就鋪滿了厚厚的一層黑色的灰塵。”還有網友在“達州鳳凰山下”網站留言:“我每次從成都、重慶晚上回達州,都能看見達鋼趁著夜色全負荷排放污染物。”
不少外來投資者也給達州的城市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期待城市建設能夠更綠色更環保。
在2010年,市人大代表李開杰在建議中提出,達鋼位于達州市中心,對城市發展、周邊空氣質量都有影響,建議搬遷。隨后市委、市政府開始著手達鋼外遷計劃。即:逐漸向化工產業園區搬遷,力爭用5至10年的時間把達鋼生產設備逐漸搬遷出廠區。
為了還達州城一片潔凈的藍天,達州市委在2013年1月初召開專門會議,研究促進達鋼集團加快發展等事項,其中對達鋼搬遷做了詳細的說明。達州市委書記焦偉俠認為,達州的發展要以達鋼搬遷改造為龍頭,形成新的以釩鈦為主體的產業基地。
2012年初,達州市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暨通川區工業集中區入駐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通川區魏興鎮舉行。成都地奧天府藥業、國電達州電廠供水供熱、川虎食品和四川省旺門生物科技飼料等6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4.38億元。
“我們堅持高水準策劃、高水平規劃、高強度營銷。”通川區區長陳文勝表示,該項目自2009年啟動建設以來,通川區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前提,多次邀請相關專家到魏興鎮,對集中區選址及規劃進行“會診”,按照“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的要求,11平方公里的集中區規劃藍圖出爐。走進工業集中區,一座座在建廠房頗具規模,施工車輛穿梭往來,一派熱鬧景象。
“上班的地方離我家很近,搬家后就更方便了。”近日,魏興鎮友誼村農民周平東在鎮上買了一套117平方米的住房。由于在工業園區找到了一份工作,周平東將家從村里搬遷到鎮上,“工作地點也近了,鎮上買東西也都方便多了”。
據通川區工業集中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園區投產后,可容納8000人以上就業。 依托工業集中區,魏興鎮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建工業園區,將有更多的當地百姓會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
魏興鎮只是通川區統籌城鄉發展的縮影。近年來,該區城鎮面積不斷擴大,已建成場鎮居民小區45個、社區34個,多個場鎮成為旅游度假型、產業主導型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