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舊制度與大革命》
作者:托克維爾(法國)
出版:商務印書館
2012年11月30日,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建議。座談會結束后,王岐山向與會專家推薦了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高層領導如此重視這本書,到底看中了書中的哪些思想呢?
最近,一本外國老書持續大熱,市面上幾次脫銷。它不是一本大眾暢銷書,現在卻成為有識、有憂之士的公共讀物。
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也特意推薦:“希望大家看一下《舊制度與大革命》?!?/p>
當前中國社會背景復雜和社會矛盾激化的處境,與法國大革命時期有某種相似性。
法國貴族在喪失了其古老政治權利后,仍保有著高官顯爵的地位和種種特權,對人民漠不關心,而且越來越頑固地維護他們的封閉利益,從而加劇了社會不平等這個舊制度的頑癥。
當今中國,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后,開始面臨一些轉型難題。利益分化嚴重,貧富差距加大,階層固化、社會不公等現象,都是中國現代化道路上不得不正視的挑戰和考驗。出路在哪里?答案是深化改革。
毫無疑問,中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改革風險很大,但不改革風險更大。改革勢必會遭到特殊利益集團的阻礙,但是停滯、不改革,忽視社會的公平正義,只會增加群眾的不滿情緒,甚至使社會陷入動蕩的危險境地。對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跡象顯示,新一代領導人已經拿出敢于啃硬骨頭的勇氣和魄力。
當前中國與大革命前的法國都處于最繁榮的時期,物質財富的增加,催促了人們權利意識的覺醒和敏感,對特權、腐敗、不公正的容忍度更低。
何以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因為政府和社會的關系發生了變化。18世紀末,法國的平民等級,在經濟實力上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法國貴族還想維護他們的特權已經行不通了。正如托克維爾所說,革命的發生并非總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經常的情況是,一向毫無怨言、仿佛若無其事地忍受著最難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壓力減輕,他們就猛力拋棄。
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歷史經驗。當前中國,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人們開始追求更多的表達權、批評權。尤其是隨著新興網絡文化的發展以及人們知識的增加,對官員的腐敗、特權更難以容忍,對影響到自身直接利益的行為更勇于表達觀點,甚至是據理抗爭。這都在影響和改變著中國的政治生態和治理模式。
法國大革命為追求社會平等,而不惜犧牲自由、秩序的民主政治實踐告訴我們,在面對理想秩序與現實秩序的落差時,人們應保持理性,改革需大膽而審慎。
法國大革命太激進了,充斥著一種平等主義的夢幻,正如托克維爾描述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環境中焦慮興奮,努力改變處境:追求更好的東西是普遍現象;但這是一種令人焦慮憂傷的追求,引人去詛咒過去,夢想一種與眼前現實完全相反的情況”,最終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動蕩和最可怕的混亂。
事實上,在革命來臨之前,法國政府已開始進行改革,然而,“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開始改革的時刻”。當封建制度的某些部分在法國已經廢除時,人們對剩下的部分常常抱有百倍的仇恨,更加不能容忍。
當前中國面臨的現代化難題與之類似。對于自由民主的追求,不能一蹴而就,政治改革需要大膽而審慎。不拿出大膽的勇氣改革,就是在與“革命”賽跑;一味追求激進的改革甚至革命,又有走向動蕩混亂的危險,只能依靠審慎的進一步改革化解,決不可誤入冒險激進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