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子春
(山西省煤炭職工培訓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負責人和A類安管人員達到大專以上學歷。到2011年山西95%以上煤礦主要負責人和A類安管人員都已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煤礦企業人員素質達到了一個歷史新高度。
1.1.2 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及多元化
煤礦主要負責人和A類安管人員現階段大部分是大專學歷,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是研究生教授級專家,有些是本科生高工級專家,有些是老牌大中專生,還有一些是煤礦工人出身,原來本是初高中文化,經過不斷提升學歷達到大專、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由于有的人一直在國有現代化礦井工作,而有的人一直在小煤窯工作,工作經歷不同,因此其觀念、理念也不同,造成對每個人培訓要求也不同。
煤礦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和諧發展,是當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完善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為了確保安全生產,防治事故發生,經過長期實踐和經驗積累,我國已基本建立了比較有效的安全生產制度,總結出了“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并重”的基本原則。人們已充分意識到培訓是提高職工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只有高素質人才能用好高技術裝備和進行高水平管理[1]。如何在新形勢下提高職工安全培訓質量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下面先看一下山西煤炭行業培訓面臨的現狀和培訓人員的特點,再探討新形勢培訓的方式方法。
1.1.1 大幅提升人員素質
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國家煤礦安監局關于提高煤礦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資格準入標準的通知(安監總煤調[2007]5號)要求,國有重點煤礦(公司)的礦長(經理),分管生產、機電、安全的副礦長(副經理),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必須具有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專業大專(含大專)以上學歷、從事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工作3年以上經歷;礦長(經理)還必須具備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崗位2年以上的工作經歷。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負責人必須有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專業中專(含中專)以上學歷和從事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工作2年以上的經歷。國有重點煤礦以外的煤礦(公司)的礦長(經理),分管生產、機電、安全的副礦長(副經理),總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必須具有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專業中專(含中專)以上學歷、從事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工作3年以上經歷;礦長(經理)還必須具備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崗位2年以上的工作經歷[2]。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負責人必須有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專業高中(含高中)以上學歷和從事煤礦安全生產相關工作2年以上的經歷。但山西省要求從2008年開始除30萬t以下煤礦主要負責人和A類安管人員可以是中專學歷,其余煤礦必須達到大專以上學歷,2010年以后所有煤礦主要
山西原來手續齊全的煤礦有5 000多座,現在經過兼并重組僅剩1 000多座。礦井數量大幅減少。煤礦整體管理裝備得到大幅提升,一些大型煤礦礦領導相對文化素質高,認為現在的培訓模式對他們管理煤礦實際意義影響不大。但還有一些由于歷史遺留造成的小礦環境差,設備簡陋。而在這些煤礦工作的礦領導多年養成粗放管理,與新技術、新管理產生了沖突,對新科技、新工藝有抵觸情緒,思想上不愿意接受培訓,認為培訓是走過程,沒多大用。
目前來看煤礦主要負責人和A類安管人員培訓的教材、內容涉及廣泛,采掘、機電、通風、職業衛生、法律法規、安全管理等內容豐富,而且考核內容標準都一樣,不分工作崗位、類型,機電礦長和生產礦長考的一樣,合格分數也一樣。表面上看起來公平,但實際上存在不合理因素,每份考題的數量和各部分內容所占比重是固定的,不能按工作類型區別對待。礦長、副礦長和總工考核內容基本一樣,沒有個性化,顯示不出特色,不能展示每個人的特長,也造成有些人認為想學的學不上、不用的學了一大堆的想法。
參加煤礦主要負責人和A類安管人員培訓的人員都必須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經歷,兩年管理崗位經歷,他們是一些經歷和工作經驗相對豐富的成年人。教學管理要符合這些成年人特點。
參加培訓人員必須是在職或剛被企業聘任的人員,沒有單位的人員目前不允許參加培訓。
煤礦主要負責人和A類安管人員培訓時間目前都很短,初訓25天,復訓15天。學的時間短,內容多,學習任務重。
參加培訓的學員要把所學知識在短時間內用于實際工作中去,需要任課教師要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實用化。
目前煤炭職工需要持證上崗人員都必須參加國家規定的強制培訓,并且通過國家規定的發證機關考核合格才能持證上崗,不得無證上崗。所以煤礦主要負責人和A類安管人員的培訓都是強制培訓。
目前在山西,培訓方式還是傳統的填鴨式講授,即每天安排一定量的課,教師照本宣科,死記硬背。考試合格者發證,不合格者補考。教學模式化、程序化,死氣沉沉。教師日復一日重復同樣的內容,因循守舊。教材長時間用固定的教材,考試也長時間用固定的題庫。這些很適用于只具備初高中文化的學員,而現在學員的素質都在大專以上,科技又如此發達,這一方法就顯得死板、單一。需要我們增加新的培訓方式來滿足學員的需求,下面介紹幾種培訓模式以供探討。
3.1.1 研討班
針對有研究生學歷、高工職稱的學員,不再采用集中講授的方法,而是采用相對松散的方法——研討法,來完成自擬題目的論文或教師指定題目的論文,學員在三個月或半年內完成,最后進行集中論文研討和國家計算機題庫考試,兩項成績合格者發證[3]。
3.1.2 面授調研結合班
針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相對豐富、自學能力強的學員,教材內容可自學完成,教師只負責講授新知識,以及少量的答疑解惑。而大部分時間用于到煤礦調研,以發現問題、糾正陋習、消除隱患。最后進行集中計算機題庫考試和調研報告評分,兩項成績合格發證。
3.1.3 強化班
針對自學能力較差的學員可沿用傳統的集中強制培訓,運用講授、角色互換、多媒體等教學方法,使學員掌握國家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安全知識。最后進行集中計算機題庫考試,成績合格發證。
培訓單位與煤炭企業聯合辦學,由企業提出培訓目標,由培訓單位提交培訓方案,以更新知識、強化安全意識為目的、以服務企業為宗旨,辦出特色課、精品課,再把這些課推廣到各煤炭企業進行宣講,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利益相統一。
培訓單位建立校園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教學內容分三部分:1)講授部分,培訓單位把培訓內容編成基礎課、專題課、特色課、精品課,由名師主講錄成視頻放到網上供學員學習。2)解惑答疑服務部分,由培訓單位提出一些難點、熱點問題供網友作答,也可解決一些網友提出的問題,每周進行1-2次網上互動交流作答。3)自我測試部分,由培訓單位編寫一些煤礦各類人員安全知識方面題庫供網友學習以及模擬考試練習。
總之,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煤礦人員的素質,強化安全意識,減少事故發生,培訓的各種方法都是為了達到我們的培訓目的,我們探討的各種培訓方式方法也只是為了使培訓更好地為煤炭企業服務,為煤炭職工服務,最終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4]。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知識的渴求,為了滿足人們學習的需求,我們會提出更多適合社會發展的培訓理念,培訓方式方法也會在發展中不斷更新變化,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宣傳教育中心.煤礦主要負責人安全資格培訓教材[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8:2-10.
[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宣傳教育中心編寫.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資格培訓考核教材[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8:15-18
[3]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52號令.考核煤礦安全培訓規定[S].2012-07-01.
[4]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安監總煤調[2007]5號.關于提高煤礦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資格準入標準的通知[S].200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