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娟芳,談敦銘,羅曉平,尹世昌
(空軍第一航空學院 航空修理工程系,河南 信陽 464000)
近年來,為了提高空軍部隊機務干部的綜合素質,越來越多的短訓學員來到我院參加理論培訓。由此可見短訓是軍隊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軍隊人才建設能不能持續發展,與是否具有連續不斷的層層崗位培訓制度有著必然聯系。
從人才的戰略發展角度看,院校畢業學員分到部隊,從事某項軍事職業,這只是實現了軍隊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在部隊人才建設中,僅僅具有第一步,是不能適應軍隊現代化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高標準要求的,必須結合裝備不斷的補充相關的理論知識,才能達到相應的水平,也才能有效發揮武器裝備的戰斗效能并形成強大戰斗力。
從事的職業不同:受訓學員當中,有的具有一定的部隊工作經驗,對裝備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機務維護的機型不同,有的則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沒有從事過航空機務工作;個人知識體系差異較大:同一期的學員里,有的在大學里就學習過相關的理論知識,擁有了扎實的基礎,而有的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屬于跨行上崗;適應角色轉換的快慢不一:很多學員在部隊都是中級領導和技術骨干,來到我院受訓,轉變為學員,對這種突然的角色轉換很難適應,這樣無論在管理還是在教學上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受訓的目的不同:有些學員學習認真刻苦,實實在在的想在受訓期間學到相關理論知識,以便今后在部隊中學以致用。而有的學員認為自身具有了一定或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認識不能上升到理性層面,處于散亂狀態,學習動力不足,壓力不大,甚至認為來受訓就是為了放松。
按照教學的要求,短訓的課程囊括了各個專業的各個模塊,內容非常多,而短訓的時間卻僅僅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那么要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原理-構造-維護整個系統知識全部講授的話,困難重重。這就要求要具有嚴密的教學內容組織,純講理論不行,純講實踐操作更不行,這就要求任課教員必須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并能善于將學員經歷的部隊崗位實踐總結提升。另外學員往往來自不同部隊,新、老機種混合入學,編班難度較大,目前存在部分學員對教學內容安排不夠滿意,新知識開設欠缺等問題,此外有些內容的開設滯后于部隊,難以滿足部隊需求。
由于培訓時間所限,教學計劃具有緊湊、靈活、針對性強等特點。在安排短訓教學中,做好計劃和留有余地顯得十分重要。在制定短訓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對象的特殊性,重點把握好以下兩個問題:一是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問題。針對不同對象設置不同課程,精選不同內容,盡量采用成熟的專題式教學法,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防止教學內容脫離部隊崗位實際、脫離裝備發展實際。例如本單位所承擔的渦軸發動機原理課,它的范疇及其廣泛,無論是哪一種機型,它們的工作原理都是相似的,但是因為結構的不同,其中依然存在不同之處,所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將原理與構造相結合,使學員具有更加直觀的認識,能夠在各種機型上運用所學到的原理知識去分析一些常見的故障,另外渦軸發動機原理它是一門非常枯燥的學科,學員在課堂上很容易分神、消極,那么為了能夠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會結合裝備、貼近部隊、瞄準崗位,實現教學的互動效果;二是制定教學計劃前要注意搜集老期班學員對培訓計劃的意見,下部隊跟蹤調查時,把短訓質量調查作為重要調研內容。
加強教學計劃性,必須從加強教學規律研究人手,從而規范短訓教學管理。總體來說,短、急、寬、泛是短訓教學的主要特點。短——培訓時間短暫,教學節奏快;急——參訓動因常常是部隊急需;寬——受訓對象的來源面寬,覆蓋了多數航空兵部隊;泛——短訓學員珍惜學習機會,個體學習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因此,短急為重、寬泛輔助是我們短訓教學所應秉持的主要對策。要認真總結教學管理經驗,善于把成果固化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去。從我院的教學實際看,在教學內容方面,我們有許多好的做法,但在操作過程中,教學組織的隨意性仍然較大,計劃的預見性不強,許多活動往往需要臨時調課。如果在一些活動中形成經驗,將其固化后納入正規化、制度化、規范化培訓中去,必然產生更好的效果。
短訓教學過程管理中要堅持做到兩個到位:①任課教員教學能力素質到位。短訓不同于生長培訓,對任課教員有特殊要求。為此,領導要把好關,選派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完善,讓短訓學員佩服、信服的教員授課;②教學方法到位。短訓班大都屬于繼續教育,培訓對象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組織教學中,必須考慮到這一特點,盡可能采用教員系統歸納提升,重點講思路、講方法,學員自主思考討論的方法,要多采用案例式、探索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短訓質量不高,考試不嚴格是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短訓時間較短,加之學員大都是具有崗位任職經歷的干部,教員在考試環節上往往把關不嚴,造成流于形式的現象。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加強考試管理人手,嚴格考試環節,除了考慮到教學對象特點,在命題上強化理解應用能力試題比例外,對考試的管理必須嚴格掌握,從根本上把好考試關,發揮好考試指揮棒的指向功能。
[1]張寶書.軍隊院校教育學[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
[2]李向成,劉金嶺.空軍航空裝備保障人才培養研究[C].北京:藍天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