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連春,朱寶林,陳 景,田苗苗
(1.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公路管理處,內蒙古 赤峰 024000;2.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
赤峰市是連接東北、華北和內蒙古的咽喉要塞,號稱北京北大門。屬環勃海經濟圈,自古有“旱碼頭”之稱。省道206線經河北承德距北京僅430km,是內蒙古自治區距離北京最近的城市;省道205線經遼寧朝陽至錦州港僅270km,是內蒙古自治區最近的出海通道。赤峰市公路網布局較合理,橫向北有303國道(集安至錫林浩特)、南有111國道(北京至加格達奇)、縱向東有305國道(莊河至林東)、西有306國道(綏中至經棚),九條國省干線在赤峰市境內形成“兩橫兩縱兩出口”主骨架格局。在九條國省干線上交織著近300條省、縣、鄉公路,初步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公路網。截止2011年底,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23307km,其中國家高速3條346km,分別是G16線丹東至錫林浩特(赤峰至大板段、赤峰至朝陽段)、G45線大慶至廣州(下洼至赤峰段);國道4條1279km,分別是G111線北京-加格達奇、G303線集安-錫林浩特、G305線莊河-林東、G306線綏中-經棚;省道8條1291km,分別是S105線呼和浩特至天山、S204線珠恩嘎達布其至巴林橋、S205線大板至朝陽、S206線赤峰至承德、S207線小城子至平泉、S304保康至寶昌、S306線白音胡碩至天山、S307線林東至錫林浩特;縣道37條2380km;鄉道5874km;專用公路482km;村道11635km。共有公路橋梁2477座89179延米,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25.9km,每萬人50.7km。
與赤峰地區快速發展的公路建設和日益高漲的公眾出行需求相比,我市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隨著我市公路里程的不斷增長、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以及公眾需求的日益提高,公路養護管理任務越來越艱巨、資金需求越來越大。燃油稅費改革后,普通公路建設、養護都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國省干線及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均嚴重短缺。
公路通行網絡尚未形成,一些主要干線公路的通行能力不足且可替代路線少,部分重要地區公路技術等級不匹配的問題突出,路網整體服務能力和通行保障水平不高,部分公路交通擁堵較為嚴重,多數旗縣干線公路技術等級低、通行能力不足、服務水平低。
現有公路的監控設施不夠完善,公路服務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時,特別是普通公路信息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務難以滿足公眾出行服務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部分旗縣公路的安全防護設施不夠完善,公路基礎設施的耐久性和抗災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公路應急物資儲備和保障能力依然不足,有效的公路跨區聯動協調機制尚未建立,公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平臺體系尚未形成。
現有公路管理體制不適應公路網絡化運行管理與應急處置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公路養護管理標準規范體系有待完善,公路養護技術力量薄弱,特別是高速公路養護施工技術和工藝難以滿足快速、安全、環保的要求。預防性養護技術體系和科學決策體系尚待完善。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應急處置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部分公路安全技術難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
我國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公路交通建設要以推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目標為出發點,瞄準國際技術前沿,重點突破公路結構狀況無損檢測、全壽命養護與管理等核心技術,構建我國新一代公路維護技術體系,實現公路維護關鍵技術、材料和重大裝備的自主供給,提高基礎設施使用壽命5~10年,延長公路大中修周期30%以上,降低維護能耗20%,減少排放45%,促進公路快速養護和不中斷交通的公路基礎設施維護等支撐性戰略產業的快速發展。這為地方公路養護主管部門決策及養護技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為培育公路養護工程市場,規范養護工程施工招標投標工作,2003年交通部正式頒布和實施《公路養護工程市場準入暫行規定》和《公路養護工程施工招標管理暫行規定》。規定明確了凡進入公路養護工程市場的公路養護從業單位應當取得本規定所確定的公路養護工程從業資質,公路養護工程市場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了交通部、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和省級公路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明確了公路養護工程市場準入實行資質評定、復審和確認制度,明確了參加公路養護工程項目投標的公路養護工程施工單位,必須具備相應類、級別的資質。
為了適應養護工作發展的政策導向,目前國內已有一些地區開始嘗試將養護施工市場化,現有養護施工單位人員由事業編制向企業轉變已是大勢所趨,公司化的運作模式是未來養護工作發展的必然。未來五年是赤峰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必然帶來旺盛的客貨運需求,由此所帶來的公路養護任務必將日益繁重,行業的發展為安暢公司的成立及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安暢公司目前正處于組建階段,成立后的公司將由赤峰市公路管理處控股,4個高速公路養護所參股的形式組成。參股單位目前主要任務來源為轄區內公路的日常養護。由于地方經濟及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原因,這4個養護所普遍存在著養護資金短缺、設備單一、技術落后等問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公路養護市場競爭會愈加激烈,養護市場準入條件會更加嚴格,養護質量要求也將不斷提高。為了應對越來越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不斷提高自身實力和業務水平,安暢公司在成立之初必須對未來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及實施方案進行合理規劃和超前布局,以期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大做強,成為自治區公路養護行業改革的先行者及領路人。
貫徹“養護為本、科技領先、市場導向、協作聯盟”的方針,不斷擴大公司規模及業務范圍,逐步實現養護精細化、集約化和現代化。
以赤峰地區現有高速公路專項養護及日常維修保養工程為依托,在人才發展、資源配置、市場拓展、組織建設、企業融資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不斷提升,逐步擴展到當地及周邊省市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路網橋梁檢測維修工程、高速公路養護輔助工程、公路檢測及技術咨詢等業務,成為內蒙古地區養護施工的標桿和龍頭企業。
通過出色的技術、高效的組織以及優質的服務,協助業主實現公路工程及其附屬設施的高水平管養目標,為其提供全面獨立的專業養護工程顧問服務,力求成為全自治區乃至全國知名的全方位養護公司。
本文結合赤峰市公路發展現狀,通過對赤峰市公路養護工作面臨問題和機遇分析,提出赤峰市公路管理處成立公路養護公司的必要性,并對公路養護公司的發展思路制定了“養護為本、科技領先、市場導向、協作聯盟”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