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成 巖
長期給中央領導和中央黨校領導起草講話、提供政策建議的高層智囊——中央黨校研究室主任崔振椿教授,前不久出版了《多元共和》一書,超脫出日常形而下的政策思考,升華至形而上的哲學思辨,從宇宙本源與生命始母的高度探索了宇宙萬物與人類社會的生存、運行與發展規律,系統闡述了多元共和哲學思想,認為多元共和是宇宙萬物、天下萬有、生命奇跡、人類社會乃至文化、商道孕育衍生、和諧運行與發展興旺的共同規律。日前,本刊記者獨家采訪了崔振椿教授,請他深入淺出地暢談了多元共和的思想內涵及其對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市場經濟、和諧商道的哲學關系與方法,為本刊廣大讀者思維充電加油。
記者:先生作為“多元共和”創始人,出版了《多元共和》一書,引起了學界的反響與共鳴,也引發了商界的興趣。多元共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崔振椿:一陰一陽謂之道,道乃陰陽辯證決定,多元共和整體。天地之大,宇宙之深,人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是誰創造了宇宙人類?是誰創造了自然界?人不得不認可一個造物主,不言而喻,不證自明。造物主只有一個,但名稱有許多,諸如基督教稱之為上帝、佛教稱之為佛祖、伊斯蘭教稱之為真主、道家稱之為道、東方文化界稱之為太極等等。正如人有很多名字,存在只有一個。造物主是一,也是萬有,是多元共和整體。多元共和整體是至上之存在,是宇宙人類至上之始母,是太極圖的奧秘之所在。
記者:什么是陰陽辯證決定?什么是多元共和整體?
崔振椿:陰陽辯證決定,就是陰決定陽,陽也決定陰,二者自由平等,是兩種本象之辨證。這是陰陽辯證天道,也是陰陽辯證邏輯。陰陽辯證邏輯也就是易道辯證邏輯,屬太和哲學。邏輯是研究真理的學問。邏輯的表象是形式邏輯,邏輯的核心是辯證邏輯。邏輯是思維規范的科學,也是思維規律的科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邏輯也是判斷真理的方法。不是天不變,道亦不變;是天可變,而道不變。天或宇宙都會死亡,而道永恒。正如人肉會死,而靈魂永恒。陰陽辯證天道化生萬物。多元共和整體是說宇宙世界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不是陰創造了生命,也不是陽創造了生命,而是陰、陽及其交合辯證關系,即多元共和創造了生命。不是男人創造了生命,也不是女人創造了生命,而是男、女及其交合辯證關系,即多元共和創造了生命。多元共和整體是至上之存在,也是宇宙人類至上之始母,它是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它是始也是終,它是來也是去,它是客體也是主體。它就是造物主。
記者: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與“一”是什么關系?無極和太極是什么關系?
崔振椿:道就是一,一就是道。無極就是太極,太極就是無極。道是大母體。無極也是大母體。宇宙人類有始源,也有終源,始源終源合為本源。本源就是多元共和整體。敬天愛人,人必須心懷至上之存在,這個至上存在是宗教界所說的上帝、真主、佛、道,也是我們文化界所說的天道、太極。這個存在也是人的至上存在。人心懷至上存在,就有了根本的生命支撐,生命之泉才能涌動生生不息之源流,人生就有了生命的朝陽,就有了靈魂的導向,就有了生命的歸屬。
記者:人類創造財富,也創造文化。通過什么創造財富?
崔振椿:勞動創造財富,財富也是思考的產物。思考是復雜的腦力勞動。人類進化,勞動乃關鍵性的力量。勞動就是變化創造。人類智慧的釋放,就是財富的物化形態。人必須勞動,如宇宙必須變化創造。按勞分配并不必然帶來共同富裕,因為勞動有很大差別。勞動創造財富,智慧勞動創造爆炸性的財富。按資分配也并不必然帶來兩級分化,沒有社會或國家的調節分配或分配調節不合理不公平,才產生兩級分化。
記者:為什么你說人類智慧是第一生產力?
崔振椿:人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就是說人類智慧是第一生產力。為什么?因為科學技術是人類智慧的物化形態。有人類智慧的不斷進步,才有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的進化是智慧的進化。人類的智慧在于陰陽辯證思維,學會修、不修、不修之修。學會為、不為、不為之為。難得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超越了聰明的糊涂,是一種大智大慧。難得簡單不是真簡單,而是超越了復雜的簡單,是一種大徹大悟。今天,上帝創造了人,人又創造了智能人。互聯網、電腦或手機都是人的智慧創造的智能人。互聯網、電腦或手機已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類新文明。必須學會新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適應時代之潮流。
記者:多元共和社會是什么樣的社會?應如何實現多元共和社會?
崔振椿:多元共和社會就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上帝(至高存在)和諧相處的社會,就是多層次生命共同體的社會。多元共和之于當下,就是實現人民共和,實現人民共和憲政。人民是一個多階層、多層次的生命體,人民共和就是多元共和,人民共和憲政就是多元共和憲政。只有實現人民共和、人民共和憲政,才能實現多元共和社會。今天的中國是轉型社會。轉型中國下的憲法實施,是走向憲政治國的必經之路。要學習憲法,實施憲法。善法為尊,法必良法。良法必須遵守。惡法非法,公民有質疑之權。要拿起法之武器,維護生存權、財產權、表達權,以及人格與尊嚴權,做一個真正的公民,為公民的權利而打拼,共同構建一個多元共和的公民社會。
記者:這樣看來,可不可以說多元共和是和諧社會的哲學根基?
崔振椿:多元共和不僅是和諧社會的哲學根基,也是人類生命共同體的哲學根基。只有多元共和,才能多元共生、多元共享。和諧社會關鍵在于一個和字。和而不同,和而生命。和必須多元,沒有多元的和是同,“同則不繼”。和而共識就是多元共識。和而共生就是多元共生。和而共享,就是多元共享。太和就是多元共和,或多極共和,或多樣共和的整體。大同社會不是類同社會,而是整體之同的社會,是多樣性共和的整體社會。商業追尋多元共贏、利益共享,其世界觀和方法論就是多元共和思維、多元共和智慧、多元共和思想。中華先哲早已指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當代多元共和學說也認為:要自己活,也讓別人活。要自己好,也讓別人好。多元共和思想也提出:自利而利人,利人而自利。自愛而愛人,愛人而自愛。己欲富者也富人,已欲達者先達人。
記者:中央早已提出和諧社會的六大要素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充滿活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即生態文明。但還需要探索和諧社會的哲學根基和體制建構及其實施方略。多元共和與上述各要素尤其是和諧社會的三大核心要素(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生態文明)的關系如何?先請談談多元共和之于民主法治怎樣?
崔振椿:人民是一個多層次的整體。多元共和就是人民共和,多元共和憲政就是人民共和憲政。什么是憲政?就是憲法至上、主權在民,用實施憲法來統領立法、行政和司法。實施憲法是共和國的根本。走憲政治國之路,推動憲法實施,實現憲法司法化、司法獨立化,是和諧社會民主法治之根本,也是多元共和之訴求。轉型中國下的憲法實施,不僅是依法執政,更應是憲法治政。不是以法治民,也不是以法治官,而是依憲施政,依法行權,以權力制約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記者:多元共和之于公平正義怎樣?
崔振椿:什么是義?義就是公義,就是道義。公平正義而天下大和。平均主義不義,兩極分化也不義,要走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共同幸福的道路。協和資本,調節地權,讓人民過上小康而有尊嚴的生活。上溯陰陽五行,下重衣食住行,這就是道義之訴求。
記者:多元共和之于生態文明怎樣?
崔振椿:多元共和就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就是人與身體、人與心靈、人與自然、人與上帝和諧相處。多元共和促進生態文明,不僅促進自然環境生態文明,也促進眾生生態文明,還促進社會生態文明、心靈生態文明。人詩意地棲居在生命家園,必得珍惜生命,熱愛自然,以和為本。小和為己,中和為人,大和為一切眾生。故太和為和教,中和為和經,小和為和學。太和才有生生之態、生生之流。人不是以你為中心,也不是以我為中心,也不是以他為中心,而是以和為中心,以你我他多元共和為中心。
記者:多元共和之于文化傳統怎樣?

國畫作品:星魂圖,四尺,作者:劉和峰
崔振椿:今日之文明、文化就是科學、民主與法治,使人享有自由、人權與法治的多元共和的生活。人類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太和哲學,太和是覺悟智慧的源泉,也是自由人權的保障。太和哲學是古人之哲學,多元共和是今人之哲學,無太和就沒有多元共和。孔學的核心是仁學,內仁外禮,內和外爭,是一套為人處事的原則。但仁學不如和學,和學是儒學之根母。和學之精要在于陰陽辯證天道和多元共和整體。太極圖就是和學的象征隱語。和,一是悟道,求道明道悟道,道和生象,圓和通神。二是求圓,圓滿圓通圓融,圓和生物,圓和生命。和的實現,一需要仁義禮治,二需要覺悟智慧,三需要自由法治。這是宇宙、社會、人生之規律。
記者:多元共和之于市場經濟怎樣?
崔振椿:多元共和所有制的基礎是人民所有制,即聯合的個人所有制,或者個人的聯合所有制。股份制不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也不是私有制的實現形式,而是公有與私有、個人所有與聯合所有的多元共和實現形式。人民股份制是股份制的最高形態。人民股份制是人人持股,盡管持股的比例并不相同。促進人民股份制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的航向。金融是貨幣的中介,物價是流通的中介。物價要市場調節,也要政府調控;市場調節為秩序,政府調控為穩定。企業還必須明白,一個物品的價格,既要看購買者的愿望,也要看購買者的能力。這里蘊含著商業的智慧,以及商業的道德。
記者:商道即人道的一部分。多元共和之于商道怎樣?
崔振椿:做生意就是做人心,辦公司就是辦團隊、引客戶。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得人心。所以,做生意辦公司要尋找人才,尋找和諧的合作者。一個人才可以決定公司的存亡。企業家必須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團結人才。沒有人才的公司早晚會死亡。要善于借助于人、借助于物、借助于神。任何人都有局限性,不可狂妄自大,予智自雄。善謀者,集合群體之智慧;善斷者,集合群體之能力。人用顯微鏡看得更深,用望遠鏡看得更遠,用電腦計算得更快。商道即人道,人道通天道,天道就是陰陽辯證和多元共和整體,這是商道哲學的根基。沒有商道哲學的企業家,成就不了什么大業。

作品名:天道——三生萬物,尺寸100X160cm,作者:劉和峰
記者:企業家乃至政商領導對內管理對外合作,應如何運用多元共和方法論?
崔振椿:多元共和應當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多元共贏之原則。以和為貴,以和為本。坐下來交流溝通協商,交集民主的共識。對于事物的兩種相對或相反的本象,先找差異性,再找共通性,尋找差異的共通性。對于兩種相近或相同的本象,先找共通性,再找差異性,尋找共通的差異性。尋找商務合作是如此,協和兩岸關系也是如此。優勢互補,動態平衡,協和共生。多元共和之方法,交流、溝通、協商,如達成共識,就是實和,就是約定的共識,就可以遵守貫徹。如達不成共識,也就是虛和,應繼續對話交流,尋找進一步交集共識的途徑。任何問題都有無數個答案,但只有兩個好的答案。要善于運用人類的智慧,尋找這樣兩個好的答案,以求多元共贏。不是存異求同,而是存異求通。通達權變,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能力。住深禪定,從容指揮;能屈能伸,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弱能強;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這是太和的最高境界。
記者:最后請對我們的主體讀者即企業家和政商領導提幾點希望吧?
崔振椿:以和為本,多元共和,奮斗、團結、藝術的生活。道可道,是大道。道不可道,是無道。法無定法,法有定法。法無定法是大法,法有定法是小法。兵無常形,兵有常形。兵無常形是大形,兵有常形是小形。大音希聲,大道無象,大道至簡,運用至難。人不僅必須創造財富,還必須尋找人類文明的航向,尋找人生的真道和生命的家園。那些僅僅為錢而活著的人,僅僅為官而活著的人,是死人,不是活人,是沒有靈魂的人。創造財富、復興文化,才是偉大的企業家、偉大的政治家,而不是小商人小政客。我們必得創造財富,也必得為人民共和之憲政,為中華民族之崛起,為人類文化之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