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
(新疆塔城公路管理局額敏公路管理分局,新疆 額敏 834600)
高等級公路行車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車道較多,設有中央分隔帶,采用立體交叉,控制出入,具有較為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沿線服務設施多,所以做好高等級公路景觀設計必須結合自然經濟條件及公路路用功能合理的選擇景觀造型措施,并利用公路線形及其建筑物為點綴與已形成的格局配合,成為渾然一體的景色。建立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觀系統,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1 視覺要求
路線組成部分的空間位置相互配合協調,司乘人員感覺舒暢,視角清晰,行駛安全,在道路中轉彎半徑較小(急)的地段需要達到《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所規定的數值,保證路線內側的樹木,房屋建筑、邊坡或其他美化沿途設施不阻礙司機視線。
綠色植物會通過人的視覺作用于人的心理和生理。對顏色的區別是人的先天敏感,顏色內容劃分很細,但其基色是“紅、黃、藍(三元色)”,綠色為中性色,不像紅色表現熱情,刺眼,亦不像藍黑表現陰暗沉悶。綠色作為主導中性色趨于明暗之間,宜被人的視覺感觀接受,其接受心理活動分喜歡與愿意等,會使人的生理肌體放松,不易產生疲勞,對人的整個身心都是一種調節,有益人的健康;反之,會使人的煩燥焦慮,在行車過程中易造成危險。所以,以綠色植物作視覺調整,對保障安全行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1.2 路線導向
要保持公路線形在視覺上的連續性,需以自然引導視線,取得舒暢的駕駛節奏,注意平縱線形技術指標的大小均衡。避免長直線,采用直線上一次變坡是很好的平縱組合,從美學觀點分析,以包括一個凸形豎曲線為好,而包括一個凹形線次之。避免反復“駝峰”和“凹陷”,此類線形既不美觀也不連貫,使視線中斷,讓司乘人員在視覺范圍內不能視見、感知線路的方向和路況的變化信息狀況,從容采取必要的安全行駛措施。
1.3 綠化措施
在路肩以外紅線以內的公路用地范圍種植花草和樹木以美化路容。從工程條件看,路邊種花植草和栽種樹木、果木有利于路基穩定,濃綠的色感對人的感覺會起到一種舒適、愉悅的感受。因此在公路沿線的綠化設計中,要注意綠化之間的色彩搭配、色調選擇、材質表現以及色質搭配的動態效果。同時在靠近紅線帶可種植一些經濟林木,借以改善公路路線群眾用材短缺狀況,獲得經濟收入,也使土地得以充分利用。
2.1 在公路擬建之前,可行性研究擬定、選線定線之時,應注意路線和構造物的所有設計要素需與地形相吻合,土石方開采盡可能做到挖填平衡,使自然風景的破壞程度減到最少,盡量避開受保護的風景空間和視覺景觀空間,同時要避免與其割斷聯系;如不能避免,則應在設計中作出相應的補救措施,其目的是減少建筑對公路行車中所制造的風景的影響。
2.2 平縱線形組合設計應全面考慮路線經過地區的自然條件、占地面積和資金耗費,必須在與道路所經過地區的景觀相配合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即使線形組合滿足標準也不一定是良好設計。對計算行車速度高的公路,平縱線形組合設計與周邊環境的配合尤為重要,不得已時,可采用修整植草皮、植樹或用某種以綠色為主的廉價纖維作裝飾品的方式進行綜合綠化處理。因人的色感依賴綠色化,以綠色為主導色配加暖色與建筑結構物等冷色調形成強烈對比,可避免在美學上形式和內容的單調,用綠色引導視覺,逐漸拋開冰冷建筑物的冷灰色調,同時利用建筑個體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群體,以保證風格。在不同路段設置不同變化景觀,能夠發揮各自特色的作用。
2.3 公路景觀造型對行車和沿線自然風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3.1 路線科學造型
高速公路的出現使路線空間體系引入“時間”概念,由三維變為“四維”。汽車在高速行駛中,隨時間的消逝,視線會從近視點轉為遠視點,會從前方視覺轉為注視路外景觀,直接影響駕駛人員注意力,易導致事故發生。因此需注意道路順暢與可知性的結合。
近年來,路線等級的提高和交通旅游業的發展使人們逐漸意識到美學原理設計和路線結合的重要性。如,長直線的單調會使車輛駕駛人員難以目測車間距離,并產生盡快駛出直線段的急躁情緒,直線與平曲線的合理結合可減少因呆板、單一引起的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事故,為此在設計中要注意開拓路外景物,利用多樣化的、有趣的景致,有計劃地提供一些視軸線、視點線和誘導線,以美學設計使駕駛人員在車輛行駛中得以視覺和身心的享受。
2.3.2 交叉口造型
交叉道口是公路建設中常見的形式,在交叉口位置應結合布局設置明顯的標志,采用較矮植物或草皮鋪設進行導向指示,提高交叉口識別,使駕駛者能夠對交通車輛走向清晰辨別。這應在公路中占很大的比重。
2.3.3 構造物造型
指公路中的橋梁、隧道、山體擋墻、護坡等設施。構造物造型應與周圍環境充分協調。如橋梁設計不僅在技術、經濟、實用、安全等方面要符合要求,而且要有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外形與比例,帶有時代感和風土氣息,綜合橋梁自身構造物美學觀點,與公路及環境融為一體。
2.3.4 公路沿途服務性設施造型
隨著公路的發展,公路沿線的服務性專業場所如餐旅、修理、加油、收費和交通控制等日趨增多。這些建筑物的設計不僅要求結構、形式、色彩、裝飾對稱均衡、和諧,而且要前后呼應、整體統一,給人以美感。在基礎性建設中,人們主觀上往往重視效益,質量、經濟及資金收益,忽視美學存在,而實際上,道路及沿線的色質感、沿線構造物、綠化等之間的色案搭配,材質表現,以及搭配的動態效果都將影響道路的景觀效果。
在公路修筑施工以及開放運行中會對環境產生諸多影響,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3.1 占地、拆遷的影響
公路在選線、定線和修筑過程中穿過某地區或建筑、人群集聚地,需占用一定地面來建設公路主體車道和附屬設施,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對原來地表建筑設施進行拆遷、占用,這樣既破壞了原有環境狀態,也帶來粉塵、噪音等影響,且資金耗用也很大。
3.2 資源運輸染的影響
某些資源(如煤、鐵、鋼、礦石、粉等)利用專用公路輸出,從礦石場運到道路的過程中,飄散的粉質容易污染環境,應將易污染的物品用蓬布遮掩,防止散落飛揚造成污染。
3.3 噪音對居民的影響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機械產生噪音,在穿越居民區時噪音超過80~90分貝,會令人不安、煩躁,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據資料顯示,建筑物與空間距離能阻擋一定的噪音,植物群體也起到一定的消音作用,建議可參照消音器原理,利用周圍地形及設置,采用科學方法進行完美組合設計,起到消音作用。
3.4 廢氣污染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發動機產生大量廢氣,主要成份有CO、NO(氮氧化物)等,均具有危害性,會對人體血液紅細胞造成危害,產生細胞缺氧,造成人的呼吸系統疾病,危及人的健康狀況。因此,要加強公路附近的綠化,使廢氣污染達到最小程度。
公路景觀設計是公路建設中的重要因素,公路景觀養護管理是技術性很嚴謹的工作,在公路設計、施工、養護管理中要有綠化、景觀設計專業人員參加,同時設有專業人員負責全系統的綠化指導工作。公路美化工作宜以人民群眾的接受能力和欣賞水平為著力點,不宜抽象,否則將失去意義。一條完整美化建設好的公路也是一部完整的藝術品,在一個地區也會筑成一道風景。
[1]吳海燕,朱照宏.高等級公路建設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