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廣霞
(甘肅省景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景泰 730400)
景泰縣位于甘肅省中部,東臨黃河,地處黃土高原與騰格里沙漠過渡地帶,為溫帶大陸性干旱型氣候,年平均氣溫8.2℃,≥0℃積溫2 800.0~3 594.9℃,≥10℃的積溫2 095~3 224.4℃,無霜期141~156 d,年日照時數2 726 h。光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擁有耕地4.6萬hm2,其中水澆地2.4萬hm2,境內有景電一、二期灌區、中電灌區及沿黃灌區,灌溉條件便利,是黃河上游重要的灌溉農業區。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向日葵播種面積不斷擴大,已成為景泰縣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景泰縣本著科學布局、突出特色、扶優助強、做大做活的原則,堅持有特色、有規模、有市場、高科技、高效益的路子,充分發揮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以訂單農業的形式,積極擴大向日葵種植,截至2012年全縣向日葵種植面積達4 000 hm2,是1990年的2.72倍,占全縣農作物總播面積的10.78%,其中食用葵面積為2 500 hm2,油葵面積為1 500 hm2。向日葵產業的穩步發展,提高了種植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使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步入了良性循環的發展格局,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農業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景泰縣向日葵傳統種植品種為三道眉、星火花葵,近年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產量和效益,引進了食用葵優良雜交種LD5009、先瑞2177、先瑞696、SH1688等,以及油葵優良雜交種G101、法A15、法A18、新葵雜6號、先瑞1號、美葵562、先瑞9號、隴葵雜2號等。2011年食用葵平均產量為3 231 kg/hm2,平均產值和純收益分別為22 617元/hm2和18 117元/hm2(按收購價7元/kg、成本4 500元/hm2計),分別較2009年增加6 380元/hm2和5 714元/hm2。全縣2012年向日葵總產量2 200萬kg,總產值7 000萬元,占景泰縣農業總產值的7%。
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廣向日葵綜合增產集成技術,許多優良品種在景泰縣得到大面積推廣,向日葵的產量和品質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一是引進、試驗、示范推廣了一批新優品種,加強了優良品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快了品種的更新,提高了良種覆蓋率。以LD5009、先瑞2177為主的食用葵雜交種占到80%,以G101、美葵562、先瑞9號、隴葵雜2號為主的油葵良種占到95%。二是狠抓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圍繞先進、創新、特色和效益的原則,在向日葵生產集中區域選擇建立了多個新技術示范點,示范推廣合理密植、輪作倒茬、地膜覆蓋、精量播種、配方施肥、葉面追肥等技術,總結形成了露地單作、地膜覆蓋單作(半膜、全膜)、向日葵套種豌豆、向日葵套種胡麻、向日葵套種孜然等多種種植模式。起到了典型示范和帶動作用,提高了向日葵的單產水平和產品質量。三是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素質。農技部門通過舉辦培訓班、田間實地指導、印發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了技術示范和培訓,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近年來,景泰縣引進種植的向日葵品種眾多,但穩產、高產、優質、抗旱、抗倒伏的優良品種較少,檢疫性病蟲害時有發生,向日葵產業的發展存在潛在的威脅。同時由于向日葵種子銷售價格較高,利潤大,導致市場上的種子多而雜亂,未經審定定名的種子和假種子較多,影響了向日葵的產量和品質。景泰屬于沿黃灌區,土壤疏松,土層深厚,具有良好的隔離屏障,非常適宜向日葵制種,但縣境內沒有企業進行制種生產,環境優勢沒有很好地變為產業優勢。
部分地方耕地面積98%以上為食用向日葵,輪作倒茬困難,病蟲草害加重;一些地方不采用配方施肥,造成土壤養分日益失衡,微量元素缺乏,影響產量的穩定提高。油葵雖然抗病性強且節水,但全縣種植面積僅1 500 hm2左右,而且無明確的主栽品種,沒有形成商品優勢。
向日葵屬于耐鹽堿耐瘠薄作物,農民在栽培管理上往往比較粗放,輪作倒茬不合理,抗旱防凍措施不力,栽培管理技術不規范,從而導致產量和品質不夠穩定。由于受傳統種植制度的影響,向日葵主要由一家一戶分散種植,不利于機械化作業,覆膜、收獲等農作大部分靠簡單的農機具作業。
向日葵種植面積受市場的影響較大,市場收購價格高時種植面積隨之擴大,反之,種植面積就下降,從而導致種植面積年際間波動較大。
景泰縣向日葵種植主要以地膜覆蓋栽培為主,占向日葵種植面積的95%以上。全縣大面積應用地膜覆蓋20 a以上,殘膜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直接影響作物正常發芽、出苗和生長;地頭、路邊、樹木枝頭到處飄落地膜,造成環境污染,殘膜的回收、處理或再利用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環境問題。
食用向日葵生產和銷售仍處在原始的原料供應階段,本地加工量不足5%,更沒有開展副產品就地轉化和綜合利用工作,農戶將向日葵花盤直接喂畜,秸稈大多就地焚燒或當作燃料,葵粕也沒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傊疀]有形成科、農、貿一體化的向日葵產業格局,當地沒有加工企業,影響了向日葵面積的穩步發展[1]。
向日葵屬于異交作物,不斷進行品種的提純和品種更新,對產量、品質、效益的提高具有決定性作用。應在加快選育優良品種的同時,對近年來引進的向日葵雜交種加大規范化管理力度,進行嚴格的品比試驗、多點觀察、生產示范等鑒定驗證,從中篩選出適合景泰縣種植的皮殼率低、產量高、蛋白質含量高、籽粒整齊一致、抗銹病和霜霉病及耐菌核病的優良品種。
全面推行標準化、規?;C械化生產,實現合理輪作。重點推廣食用葵優良品種LD5009、先瑞2177和油葵油葵優良雜交種G101、法A15、法A18、新葵雜6號、先瑞1號、美葵562、先瑞9號、隴葵雜2號等。同時積極采用覆膜壟作栽培、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技術,創新建立標準化的栽培體系,提高向日葵產量和品質。
進一步優化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和支持多層次、多成分、多形式興辦食用葵生產、加工和營銷實體,積極培植新龍頭企業。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為龍頭企業的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和提供更好的服務,形成“龍頭+農戶+基地”的產業格局,促進向日葵產業的加速發展。
應充分利用景泰縣自然資源優勢,加強優化布局,發揮區域特色,因地制宜確立主導品種,有重點地選擇1~2個鄉(鎮)建立向日葵生產示范基地,確保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景電一、二期灌區應主要以種植地膜食用葵為主,寺灘、草窩灘等鄉鎮的鹽堿地、瘠薄地應以種植油葵為主。還應建立良種繁育基地,積極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嚴格控制種子質量。
要對廢舊地膜進行細致清理,集中燃燒填埋或回收再利用,并積極探索建立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廢舊地膜的污染問題。建議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地方建立地膜回收利用企業,通過以舊換新、提高廢舊地膜回收價格等措施,鼓勵農民回收廢舊地膜,保護農業生產和生活環境[2]。
一是盡快在城區建立向日葵交易市場,前期可建一個初級市場,市場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后再行報批,鼓勵公司、經紀人和外地客商進行收購,為農民提供向日葵交易場所。二是加快培育農民營銷經紀人隊伍,大力扶持和發展向日葵專業協會,努力拓寬向日葵流通渠道。三是加快向日葵產品信息網絡平臺建設,組織實施向日葵網上購銷。
[1]王國文.民勤縣發展向日葵產業的優勢及建議[J].甘肅農業科技,2012(9):38-40.
[2]韓玉平.崆峒區全膜雙壟溝播玉米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1(4):41-43.